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4月3日 · 不過,陳文山提醒,必須觀察此次大地震可能會牽動旁邊的中央山脈斷層系統,因為縱谷斷層和中央山脈斷層系統是接在一起的,甚至會牽動到 ...

  3. 2024年3月30日 · 台大地質系副教授王昱說明,斷層之間應力轉移正向與負向相關兩種,研究團隊透過觀測資料與斷層滑動模擬出來結果,這次中央山脈斷層系統強 ...

  4. 2024年3月30日 · 2022年9月18日台東池上大地震,造成花蓮高寮大橋斷裂,曾傳出和池上斷層有關。. 由中研院、台大組成的研究團隊研究,發現918強震是中央山脈斷層 ...

    • 兩起地震關聯為何? 中央山脈斷層解讀各異 氣象局、學界看法不同
    • 缺乏對「孕震帶」調查 學者指:地震研究不該分屬兩部門
    • 臺灣唯一挖斷層的兩個人 國內地震學者也幾乎「斷層」

    國立中央大學地震災害鏈風險管理中心研究員李錫堤認為,兩起地震分屬不同斷層,應皆為主震,17日晚上的關山斷層錯動誘發周圍的池上斷層錯動,如果只是餘震,兩起地震應屬同一斷層,不排除再牽動其他斷層的可能性。 臺灣東部地震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吳瑋哲則提出不同看法,兩起地震同屬中央山脈斷層系統,17日為較大的前震,18日才是主震,但目前都還只是初步判斷,實際情形仍須進行更深的研究。 公視報導,截至中央地調所去年出版的最新「臺灣活動斷層分布圖」,尚不見中央山脈斷層的標示。 中央社18日報導,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課長陳達毅初步研判,這兩起地震與中央山脈斷層系統有關。 但19日上午氣象局的對外說明記者會上,地震中心主任陳國昌解釋,由於地調所並沒有發現這個地區有錯裂或錯動的活動發生,因此沒有將中央山脈大斷層列為活動...

    地震主要成因為斷層錯動,李錫堤認為,雖然清楚災害就發生在斷層處,但現階段對於斷層的研究仍有不足。經濟部地質調查所公布的斷層只涵蓋部分,還有未確認的、未露出地表的、外海、沿岸等斷層尚未進行調查。 相較於破裂到地表的「斷層帶」,未露出到地表、位於地表之下的斷層就稱為「孕震帶」。吳瑋哲指出,地調所現在的研究受限於「活動斷層」的定義,只關注破裂到地表的活動斷層,而這次地震便凸顯出調查地底下「孕震帶」的重要性。 然而地調所研究人員不足,且地震測報在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單位不同不好合作。李錫堤指出,地調所及氣象局在地震方面應合作,甚至最好能合併作業,將地震測報移入地調所業務範圍。吳瑋哲也有提到,地調所及氣象局缺乏資訊整合,應加強合作,或成立統整災害研究部門,統一作業。

    李錫堤還提到,臺灣相較於日本對斷層的掌握仍不足,日本針對國內每條斷層都有進行開挖、定年,了解斷層在歷史上的錯動情形、次數,因此能預測未來30年斷層錯動的機率。 不過,開挖斷層成本太高,一條就高達上億,以臺灣財政狀況可能無法支持。 「臺灣唯一挖斷層的兩人就是我跟陳文山,但我們已經退休了。」李錫堤坦言,臺灣對於斷層的地質研究調查經費少,加上缺乏年輕一輩傳承,進步緩慢,已經形成「斷層」。 汪中和則說,地調所雖然有在推動活斷層相關研究,但仍有許多未發現的活斷層存在於居住環境中,相關研究需要持續加強;政府也應輔導活斷層上的居民遷離,避免災害的發生。 本文轉載自「環境資訊中心」網站,內容由許多專家學者及民間環團,提供國內外環境教育與環保資訊;主題涵蓋全球變遷、溫室氣體控制、環保生活、環境汙染防治、生態保...

  5. 地震. 台東池上18日下午發生規模6.8地震,深度7.0公里,193縣道旁高寮大橋橋墩全斷橫躺在秀姑巒溪上,道路龜裂十分嚴重。 聯合報系記者劉學聖/攝影. 台東 關山、池上接連於17、18日發生規模6以上的 地震 ,外界關注是否算「正常能量釋放」。 學者認為,台灣紀錄地震僅50年歷史,大地震能量累積可能超過百年,目前的紀錄僅能當做參考。 根據中央 氣象局...

  6. 有學者分析,地震是近年來才發現的中央山脈斷層引發,但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則認為,目前並沒有實際證據,顯示中央山脈斷層的存在。 目前官方公告的活動斷層有36條,但學界早在2015年,就整理出44個,未來有可能會發生地震的「孕震構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