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9日 · 晚間衛福部記者會上台灣大學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說明米酵菌酸來自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 ),會直接影響到細胞能量供應當體內細胞瞬間失去能量直接影響到耗氧量較大器官最快受損造成肝臟衰竭代謝性酸中毒腦部心臟肌肉全部癱瘓嚴重時可能在症狀出現後1至20小時死亡國外報告的群聚事件致死率介於30%至100%。 吃進遭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只能以支援療法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顏宗海也說,米酵菌酸毒素會直接攻擊人體細胞線粒體,粒線體是人體細胞能量的直接來源,粒線體急性損傷會造成猛爆性多器官衰竭,只要1毫克就會致命。

  2. 2024年3月27日 · 據新加坡及美國食品及毒物官方網站米酵菌酸來自在台灣相當罕見的Burkholderia gladioli 細菌部分中譯為唐菖蒲伯克氏菌),出現於米類椰子發酵製品玉米製品以及銀耳跟黑木耳他接著說明上述食品在22度到33度環境酸鹼中性下適合Burkholderia gladioli 生長進而產生米酵菌酸該米酵菌酸相當罕見過去在中國印度及非洲都曾經引發的嚴重食品中毒但是從未在台灣發生過。 顏宗海:吃下肚後很快發作,後續恐多重器官衰竭. 「醫學研究曾指出只要吃到一毫克的米酵菌酸,就可能對於身體帶來危險」,如果食物污染到米酵菌酸,民眾吃下肚後很快就會產生噁心、嘔吐、肚子痛、急性腸胃炎等症狀,後續幾天可能還會伴隨腎臟、肝臟、多重器官衰竭及休克,就會有生命危險。 相關新聞:

  3. 2024年3月28日 · 米酵菌酸是什麼?. 米酵菌酸 (Bongkrekic acid) 是由唐菖蒲伯克 (霍爾德) 氏菌 (學名:Burkholderia gladioli) 所產生,文獻指出人類因食用受米酵菌酸污染的食物,特別是發酵椰子天貝 (coconut tempe,一種由椰子漿發酵後製成的傳統食品) 和玉米產品而中毒。. 當上述食品 ...

  4. 2024年3月29日 · 聯合報 報導食藥署長吳秀梅說原本聯繫進口商要向國外訂購米酵菌酸標準品但進口商發現過去國內曾有醫學中心購買紀錄於是趕緊經聯繫該院醫院也立刻找到全新未開封的米酵菌酸標準品可以說是非常幸運也說當下真的快哭了」。 媒體追問是哪家醫院衛福部徵求院方同意後才透露是彰化基督教醫院王必勝也稱讚彰基總院長陳穆寬很有遠見」,並說目前食藥署台大北榮也都向國外訂購標準品預計下週一 (4/1)到貨,屆時就能做大規模檢驗。 相關新聞: 寶林39歲男解剖發現「米酵菌酸」台灣首驗出! 吃粿條如何迅速害肝衰竭? 腎臟醫:這種白飯隔餐會出現. 寶林中毒案/急重症醫護竟要被告「討公道」醫界炸鍋 奮力救他卻被死者妻揚言告到底…到底誰害病人? 提供「米酵菌酸」立大功 彰基總院長:善盡社會責任.

  5. 2024年4月3日 · 根據聯合報報導王必勝受訪指出產生米酵菌酸邦克列酸需符合三大要件第一是要有唐菖蒲伯克氏菌」;第二要有介質細菌須附著在澱粉類椰子上第三要有適合的溫度環境攝氏22度至33度的中性環境且食物有輕微發酵。 「米酵菌酸名稱拖累米製品消費 衛福部正式改名. 但因為「米酵菌酸」毒素名稱,可能連帶影響民眾消費米製品的意願,朝野立委周一(4/2)紛關切,盼衛福部研議改名。 衛福部長薛瑞元答詢表示該名稱是從中文文獻翻譯過來,有討論空間,可能可用學名「BA」發音。 王必勝說,唐菖蒲伯克氏菌4種病原型中,椰毒亞型會分泌毒素Bongkrekic Acid,該毒素與「米」無關,為免產生誤解或不必要的恐慌,決定以多數細菌的命名方式從英文直譯。

  6. 2024年4月2日 · 醫師蘇一峰在 臉書 表示可能的原因是有3個包括1米酵菌酸是一個很穩定的化合物可以在環境保存很久而且又是高脂溶性在油脂的廚房中適合存在很久2因為環境中還有米酵菌酸廚師丟掉舊的料理還有米酵菌酸手都還有碰到米酵菌酸的關係洗手不容易完全清除乾淨3檢測用的工具是質譜儀手的表面只要有就算是極微量都驗的出來! 台北市長蔣萬安記者會上指出,3/24第一時間採集了包括刀、砧板以及現場人員的手部,皆驗出有米酵菌酸毒素的跡證,但媒體質疑為何沒有在當下扣留所有食材? 北市衛生局長陳彥元解釋:「3月24日的確最先去採食餘的食材,但沒有剩下,所以依照作業流程,把環境跟生物樣本採集,這是照食藥署的相關作業規定。 第一時間沒扣食材? 衛生局:沒規定要全扣.

  7. 2024年3月29日 · 台灣大學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表示米酵菌酸會造成身體細胞瞬間失去能量」,所有細胞無法運作下病患都有嚴重的肝臟衰竭代謝性酸中毒等因為無法代謝導致全身腦部心臟肌肉全部都整個癱瘓針對寶林室食物中毒事件腎臟科醫師江守山在 粉專《江守山醫師》 發表看法他認為吃粿條吃到中毒可以從3點分析: 第一,所有中毒的人都是在3月19日到22日之間用餐,所以代表它不是一個下毒的事件,因為下毒通常有固定的對象,不是廣泛的對所有人下毒,除非很罕見地看到反社會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