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出自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 於是舉州皆謂燈爲火。 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後因以“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形容統治者可以爲所欲爲、胡作非爲,而人民的正當言行卻受到種種限制。 亦泛指自己任意而爲,反而嚴格要求別人或不許他人有正當的權利。
      www.zdic.net/hant/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基本介紹. 中文名 :只許 州官 放火不許百姓 點燈. 外文名 :one may steal a horse, while another may not look over the hedge. 出處 :宋· 陸游 《 老學庵筆記 》卷五. 結構 : 複句 式. 用法 :作 賓語 、 分句. 感情色彩 :含 貶義. 時間 : 北宋. 地點 : 常州. 典故. 北宋時, 常州 的 太守 名叫田登,為人專制蠻橫,因為他的名字里有個“登”字,所以不許州內的百姓在談話時說到任何一個與“登”字同音的字。 於是,只要是與“登”字同音,都要其它字來代替。 誰要是觸犯了他這個忌諱,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長官”的罪名,重則判刑,輕則 挨板子 。 不少吏卒因為說到與“登”同音的字,都遭到鞭打。

  3. 2017年8月13日 ·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一典故出自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做州的長官),自諱其名(即不許別人說自己的名字),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用鞭、杖、或板子打)。

  4.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 四回:「這個叫做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向來如此的。 你看太親翁那麼一把年紀,有了五個姨娘還不夠,前一回還討個六姨。

  5. 基本介紹. 中文名 :只許 州官 放火不許百姓 點燈. 外文名 :one may steal a horse, while another may not look over the hedge. 出處 :宋· 陸游 《 老學庵筆記 》卷五. 結構 : 複句 式. 用法 :作 賓語 、 分句. 感情色彩 :含 貶義. 時間 : 北宋. 地點 : 常州. 典故. 北宋時, 常州 的 太守 名叫田登,為人專制蠻橫,因為他的名字里有個“登”字,所以不許州內的百姓在談話時說到任何一個與“登”字同音的字。 於是,只要是與“登”字同音,都要其它字來代替。 誰要是觸犯了他這個忌諱,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長官”的罪名,重則判刑,輕則 挨板子 。 不少吏卒因為說到與“登”同音的字,都遭到鞭打。

  6. 「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個諺語出現在古代,諷刺當權者為一己私利而為所欲為,並以種種籍口或行動鉗製百姓。 宋陸遊《老學庵筆記》載,北宋時有位太守名叫田登,不知何故,下令禁止別人直呼其名,甚至連單字「登」和同音字都不能說。

  7.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 四回:「這個叫做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向來如此的。 你看太親翁那麼一把年紀,有了五個姨娘還不夠,前一回還討個六姨。

  8.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字面意思為允許當官的放火胡作非為,不允許老百姓點燈照明,指有權有勢的人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