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7年7月16日 · -連橫. 連橫曰:臺灣之名,始於何時,志乘不詳,稱謂互異。 我民族生斯長斯,聚族於斯,而不知台灣之名義,毋亦數典而忘其祖歟! 余嘗考之史籍,驗之地望,隋、唐之際,以及宋、元,皆稱琉球,明人不察,乃呼東番。 故鳳山縣誌曰:「或元以前,此地與澎湖共為一國,而同名琉球。 」臺灣小誌亦曰:「閩人初呼臺灣為大(小)琉球,而稱沖繩為大琉球,稱臺灣為小琉球。 」不知其何所據? 文獻通考謂,琉球在泉州之東,有島曰澎湖,水行五日而至,旁為毗舍耶。 臺海使槎錄謂,毗舍耶則只臺灣,非也。 毗舍耶為呂宋羣島之一,密邇臺灣,其名猶存,故曰其旁也;而舊時之稱者曰北港。 方輿紀略曰:「澎湖為漳泉門戶,而北港即澎湖之唇齒;失北港則唇亡齒寒,不特澎湖可慮,即漳泉亦可憂也,北港在澎湖東南,亦謂之臺灣。

  2. 2007年6月3日 · 圖:散文作家阿盛手稿 下列華文散文作家名單,未盡周全,僅供參考!. 戰前代(1950年代前)中國散文作家. 郁達夫、丁玲、俞平伯、張中行、朱自清、徐志摩、蕭乾、葉聖淘、丰子愷、周作人、郭沫若、林語堂、許地山、季羞林、沈從文、巴金、蕭紅、魯迅 ...

  3. 2007年7月11日 · 1.剝皮寮為艋舺現存唯一保有清代街型的道路。 2.剝皮寮街尾為清代北台灣最重要軍事營盤地點。 3.剝皮寮街是清代艋舺與古亭庄空間上必經要道。 4.剝皮寮是清代艋舺龍山寺祭祀圈的東南緣。 5.剝皮寮街是清末唐景崧遊行艋舺隊伍行進路線的起點,凸顯為台灣民主國歷史的起點。 6.剝皮寮街的發展為日治初期艋舺市街發展見證。 剝皮寮的地名變遷. 清代:稱福皮寮街、福地寮街。 日治:稱為北皮寮╳丁目╳番戶→再改稱北皮寮街╳丁目╳番地→街町改名後納入新富町二丁目╳番地或八甲三丁目╳番地. 戰後:成為康定路173巷巷道及面臨廣州街的街屋。 剝皮寮為當地居民的俗稱。 剝皮寮的地名爭議. 剝皮寮街名一直有爭議,代表著街名本身所賦予地域風格的特性。

  4. 2007年8月21日 · 60年代——現代主義小說 . 1960年,以白先勇為首的一群年輕作家,因不滿反文共文藝與鴛鴦蝴蝶派小說,但在寫作傳統上又無法與五四文學接軌,因而繼紀弦《現代詩》之後,再度提出移植歐洲現代主義的主張,並創刊《現代文學》雜誌,響應的作家有王文興、陳若曦、歐陽紫、李歐梵、王禛和、杜國清等人。 在《現代文學》發行的五十一期(1960~1973年)中,培養了許多活躍至今的作家,如黃春明、七等生、李永平、施淑青、李昂、陳映真、林懷民等人。

  5. 2006年12月8日 · 一九七七年,濁流去世,巫永福接下他留下來的棒子,出任《台灣文藝》發行人,再一次走進文學運動的行列。 兩年後,一九七九年,為了鼓勵文學評論風氣,乃創辦了國內第一個文學評論獎──「巫永福評論獎」。

  6. 2007年1月29日 · 詩的模仿」是一組四首風格懸殊的小詩,作為台灣新文學史上最先發表出來的語體詩,雖然不知道它模仿的對象是誰? 但有意地「示範作詩」的用心,是相當明顯的。 追風狂熱的社會運動背景,似乎在有意無意之間向人宣示──寫白話詩有什麼困難,他是台灣詩的催生者,這四首示範詩告訴人們,詩能用來描寫人物──〈讚美番王〉,詩能用來刻畫萬物──〈媒炭頌〉,還能用來抒寫戀愛心情──〈戀愛將茁壯〉,更能以詩擬人寫花──〈花開之前〉。 四首小詩,看不出有詩意上的連絡,示範作詩的意義超過詩旨、詩思,茲錄其中的〈媒炭頌〉一首,體會一下他的詩風。 媒炭頌 在深山深藏 在地中地久 給熱熬了數萬年 你的身體黝黑 由黑而冷 轉紅就熱了 燃燒了熔化白金 你無意留下什麼.

  7. 吳瀛濤,臺北市人,臺北有名的江山樓後代。日治時期臺北商校畢業。主要詩集有「吳瀛濤詩集」等。曾任職公賣局。「在一個時期」發表於「二二八事件」以後,作者反映了那個不幸的歷史事件,他曾經目睹了戰後臺灣的社會現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