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 cyberfair2009 › japan高雄市電影圖書館

    高雄市電影圖書館是南台灣第一個專屬並長期推動影像藝術文化的基地為南台灣的民眾帶來更豐富視野更多元的影像活動以及提供更充實的電影教學課程並期望培育電影文化人才讓市民對於電影文化藝術的專業領域有更深刻的了解而且只要在開館日當中天天都有電影可看任何一位市民隨時想看電影都可以在這裡滿足他。 營造一個可以全天候浸淫在電影世界中的地方。 影像與夢想的國度. 高雄市電影圖書館不僅從電影出發,更從我們所在的城市出發,因此從城市的電影史中,建構自我認同與自我發現,是電影圖書館的另一項重要任務。 從電影館策劃的各項電影主題,以及館內展示的資料,都可以看到「高雄的老戲院」、「電影中的高雄」、「南方電影人」等高雄歷史文化中的電影文化,進而在未來電影發展史中,為高雄找到新的使命與定位。

  2.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 cyberfair2003 › C0325800381電影圖書館

    1.一樓設有展示空間,展示電影之相關文物。 2.二樓設有電影專業書庫、小型片庫、個人視聽室(18間)、期刊室等空間,提供有關電影教學之相關文字及影音資料供愛好電影的人士及學校教學使用。 其中視聽教室將備有十八部液晶電視及放映設備可提供民眾借用影片觀賞;片庫在初期預估將備有約三千多部的影片可免費提供民眾借用至視聽教室觀賞;書庫在初期預估將備有約三千多冊的中外文電影圖書及相關雜誌供民眾借閱研究。 3.三樓設大型放映室,約可容納149席從事影片觀賞及教學活動使用、小型放映室約可容納15人從事影片觀賞及教學活動使用,另備有剪輯室乙間,將來可透過邀請專業人員舉辦研習方式協助本市各教學團體或社教單位進行影片拍攝技巧的訓練及進行影片剪接,以落實影片教學活動的推廣。

  3. 國光劇團科長–張育華博士. 一、請問科長當初是如何進入戲曲音樂這條路?. A:我十歲就進入台灣專門培養演員的學校,叫做「復興劇校」,就是現在台灣戲曲學院的前身。. 我小時候學的是以武功為主的,在學校學了八年。. 學完之後我就陸續的念大學、念 ...

  4. 高雄戲院的發展. 高雄布袋戲的發展,主要有『洲』、『閣』、『新世界』等三大門派傳承。 戰後,從酬神的「外台戲」,演到金光閃閃的「內台戲」;從傳統北管布袋戲,發展到民國50、60年代的「金光布袋戲」。 到70年代之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變遷,各式戲劇都逐漸凋敝,老藝師們多半選擇轉行或無奈退休。 1960年代以前,高雄市沒有「在地的」劇團,所有在戲園演出的團體都是來自外地(以林園、大寮最多)。 70年代之後,高雄本地的演師漸從戲出師,開始自行組團演出──包括了陳明華先生的「龍興閣」(多於富樂戲院、南興戲院)、「五正洲掌中團」的呂明國先生、蘇志榮先生的「錦五洲」、吳清廣/吳清良的「金馬五洲」,和黃建次的「建興閣」…等劇團。

  5.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 cyberfair2016 › 21503扮仙野台戲人生

    扮仙流程. 福德王農曆十一月十四日聖誕千秋. 酬神的信眾先登記資料再安排扮仙的場次. 酬神前先登記個人資料與安排日期,先由廟方唸出酬神信徒的名字、地址或機關團體等,再說一些祈福的吉祥話、祝福語,然後放鞭炮,信徒必須撚香拜拜,接著以布袋戲或歌仔戲形式「扮仙」,扮仙戲常演的劇目,大多是「三仙賜福」、「扮八仙」、「跳加官」等類型。 其中,「三仙賜福」是由演員扮演福仙、祿仙、壽仙;也有扮演金童、玉女、喜神、麻姑、財神等神仙的演出,象徵民眾對福氣、財富、長壽、功名等盼望。 「扮八仙」是扮演張果老、漢鍾離等八位神仙的演出,常見的戲碼有〈醉八仙〉等,表演人數較多也較複雜。

  6. 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 cyberfair2005 › htjh2005戲夢人生錄~新莊布袋戲

    民國80年代「霹靂布袋戲」崛起,吸引了新的族群,包含知識分子、青少年、少女學生觀眾,並成為公眾討論的「霹靂現象」。民國89年更推出極具票房的「電影布袋戲」─聖石傳說。

  7. 全美戲院第一代負責人吳義垣指出全美戲院現有建築物係1950年興建完工初期稱為第一全成戲院1969年吳義垣接手後始改稱全美戲院建物本身已有60餘年歷史。 1971年起,全美戲院即轉型以播映二輪洋片為主,並實施半價兼兩片同映優惠售票制度。 1999年以前全美戲院變化不大,除了例行維護之外,僅在12年前盛行多廳制時從一廳增加為兩廳。 近年標榜大型豪華的戲院、影城紛紛成立,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為了永續經營、提供更好的服務, 全美今日兩家戲院於1999年底重新內部裝修。 內部天花板、洗手間、老舊牆壁均油漆改善, 使用了近20年的木製座椅也因舒適性不高全數撤換。 戲院經理吳俊誠指出, 全美戲院的建築特色在於其巴洛克式風格,但因電影廣告看板遮住大部分門面,所以觀眾不易發現這座老戲院的建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