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且成長於臺灣的 中華民國 國家元首及首位臺籍中國國民黨主席,亦在1996年成為首位全國 公民直選 產生的總統。 李登輝在12年的總統任期內進行了一連串的政治改革統稱 寧靜革命 ,因此被外界認為是落實 臺灣民主化 之重要推手 [3] 。 生平 [ 編輯] 早年經歷 [ 編輯] 源興居. 年輕時學習 劍道 的李登輝. 李登輝(右)與其兄李登欽,1943年(昭和18年)。 當時李登輝就讀 臺北高等學校 三年級,李登欽為警察學校學生. 家庭 [ 編輯] 李登輝在 臺灣日治時期 的1923年1月15日生於 大日本帝國 臺北州 淡水郡 三芝庄 下的埔頭坑聚落(今 新北市 三芝區 埔坪里)的「源興居」,屬 閩西 汀州府 永定縣 客家人 後裔。

  2. 工具. 曾文惠 (1926年3月31日 — ),原名 曾文子 [1]:41 ,出生於 日治臺灣 臺北州 淡水郡 石門庄 (今 新北市 石門區 )。 為 中華民國 前 第一夫人 ,和故總統 登輝 育有一男二女。 比登輝小三歲,後來成為第一夫人的曾文惠,對登輝發揮不小影響,其中非常重要的是透過曾文惠家世,登輝與台派大家族連結,獲得擔任總統時,極為重要的支持力量。 據《虎口的總統》作者 上坂冬子 (日語:上坂冬子) 訪談,曾文惠與登輝日常會話皆以 日語 為主,登輝在家稱呼曾文惠為「フミエ」(文惠)。 [1]:44. 家庭 [ 編輯] 曾文惠與夫婿登輝、妹妹曾敏合影.

  3. 臺灣正體. 工具. 丕顯 (? —? ),字 憲文 ,福建福州府長樂縣人,軍籍, 明朝 政治人物。 生平 [ 編輯] 福建鄉試第七十六名舉人。 嘉靖十四年(1535年)中式乙未科會試第二十二名,登第三甲第五十二名進士 [1] [2] 。 家族 [ 編輯] 曾祖 則仁 ;祖父 孟申 ;父 德宣 ,母林氏;繼母陳氏 [3] 。 參考文獻 [ 編輯] ^ 張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續修四庫全書》史部第828冊. ^ 魯小俊,江俊偉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 龔延明主編.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寧波: 寧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4. 李登輝是第一位出生且成長於臺灣的 中華民國 國家元首及首位臺籍中國國民黨主席,亦在1996年成為首位全國 公民直選 產生的總統。 李登輝在12年的總統任期內進行了一連串的政治改革統稱 寧靜革命 ,因此被外界認為是落實 臺灣民主化 之重要推手 [3] 。 生平. 早年经历. 源興居. 年輕時學習 劍道 的李登輝. 李登輝與其兄李登欽1943年昭和18年)。 當時李登輝就讀 臺北高等學校 三年級,李登欽為警察學校學生. 家庭. 李登輝在 臺灣日治時期 的1923年1月15日生於 大日本帝國 臺北州 淡水郡 三芝庄 下的埔頭坑聚落(今 新北市 三芝區 埔坪里)的「源興居」,屬 閩西 汀州府 永定縣 客家人 後裔。 但家族遷居三芝後以 台語 為 母語 ,成為 福佬客家人 。

  5. 唯一的兒子 李憲文 為記者,1982年 鼻咽癌 病逝,身後留下一女 李坤儀 。 長女李安娜,曾任東海大学企管系教授。 夫婿黄循武是一位知名醫师。 次女 李安妮 ,長期參與 婦女運動 ,現為 臺灣綜合研究院 副院長,丈夫賴國洲曾任 台視 董事長 [7] 。 簡介. 1949年,曾文惠與李登輝結婚. 蔣經國 前往 大安官邸 探訪並祝賀甫當選副總統的搭檔李登輝夫婦. 1926年3月31日,曾文惠出生於 淡水郡 石門庄 。 小學時曾就讀 蓬萊公學校 。

  6. 臺灣正體. 工具. 許信良 (1941年5月27日 — ),是出身 桃園 中壢 的 客家裔臺灣人 政治人物。 他是 黨外運動 的主要領導人與代表人物之一,也是 中壢事件 的當事人以及 民主進步黨 美麗島系 的主要領袖。 他曾任 臺灣省議會 議員、 桃園縣縣長 、 民主進步黨主席 及 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 等。 生平概略 [ 編輯] 許信良1941年出生於 日治臺灣 新竹州 中壢郡 中壢街 (今 桃園市 中壢區 ) 過嶺 大字 的 客家 地主 家庭。 早年求學 [ 編輯] 許信良自幼廣泛閱讀,少年時代開始就懷抱著從政當 中華民國總統 願望。 會講 客家語 和 臺灣話 。

  7. 工具. 李金龍 (1899年—1995年4月19日), 臺灣 臺北縣 三芝鄉(今 新北市 三芝區 )人,是前 中華民國總統 李登輝 之父 [1] 。 他於 臺灣日治時期 曾擔任警察,並改名「岩里龍男」 [1] 。 二次大戰後,曾擔任過臺北縣議會第4、5屆議員、三芝協議會議員、三芝鄉農會理事長、租佃委員會委員、臺灣省淡水農田水利會常務委員、三芝鄉兵役協會委員、農業推廣教育輔導委員會委員等職 [1] [2] [3] 。 他有「老仔」、「三腳仔金龍」、「李刑事」、「紅鼻仔金龍」、「老爹」等眾多外號 [1] 。 家族 [ 編輯] 李金龍祖籍在福建省永定縣,祖先約在清乾隆末年來臺,定居今三芝區埔坪里一帶 [1] 。 父親李財生從事豬肉配銷(豬肉舖),同時也販售南北貨等等 [1]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