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步頻
    • ㄅㄨˋ ㄆㄧㄣˊ
    • 釋義:
    • 大陸地區指走和跑時兩腿在單位時間內交替運動的次數。如:「一般說,短跑運動員的步頻從少年時期即較具穩定性。」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步頻是什麼? 在跑步中,步頻定義為每分鐘跨出的步伐總數,簡單來說,就是 60 秒內雙腳踩地面的次數。 我們跑步的速度等於步頻乘以步幅,因此,如果想跑快一點有兩種選擇:一是增加步頻,二是增加步幅(腳跨出去的幅度加大),而兩者也決定了你的速度。

    • 步頻是什麼?1
    • 步頻是什麼?2
    • 步頻是什麼?3
    • 步頻是什麼?4
    • 步頻是什麼?5
  3. 2017年3月16日 · 步頻就是一分鐘雙腳交換的次數,初入門者的步頻絕大多數是120~150步左右,而高階的跑者都在180步以上,馬拉松頂尖高手的步頻則多在200步上下。. 2017-03-16. .文 / 郭豐州. .出處 / Web only. .圖片來源 / Unsplash. 字級. 收藏. 分享. 關於步頻,學界 ...

  4. 2021年8月29日 · 是什麼決定跑者的步頻? 跑者應該嘗試找到適合自己的步頻,而不是努力達到並保持 180 spm。 舉例來說,腿長的高個子跑者,也許步頻較低,因為他們每一步跨得更遠。

  5. 2015年5月30日 · 什麼是步頻? 「步頻」指的是跑步的頻率多以每分鐘踏步的次數為主要計算單位。 步頻高低,會直接影響你的跨步距離、身體受到地心引力干擾的強弱。 這些能改變肌肉施力模式、跑步姿勢,最終影響到能量使用、跑步效率。 低步頻的狀態下,多數人會增加跨步距離,並減少上半身受自由落體的影響,這樣除了讓踏步點離身體重心遠之外(對膝蓋負擔大),還會增加落地時的反作用力,增加體能消耗、降低效率。 反之,在高步頻的狀態下,跨步距離較容易縮短,踏步點離身體重心較近,並允許上半身增加前傾角度,強化上半身受自由落體的影響,減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因此步頻越高,對於你的跑步姿勢與跑步效率有極大正面效益。

  6. 2017年4月10日 · 步頻是衡量跑步技術的重要指標,理論上,步頻越高代表雙腳的轉換越快,能有效減少落地衝擊,在力學上效益也較好,不過步頻太高,同樣會對心肺系統帶來負擔,意味著過多與不及都不是一件好事。 於是乎,我們便聽到步頻每分鐘180下為最佳值的說法,究竟這種說法的根據與原由在哪裡? 一般市民跑者又要怎麼練習這麼高的步頻呢? (圖片來源:123RF)

  7. 2015年9月14日 · 通常步頻大約在160~180間如果你低於160,代表你的頻率過慢,頻率過慢的跑步效率可能較低,這樣或許較為輕鬆,但是速度可能很難成長,所以可能可以加快一下腳步,讓步頻高於160以上較佳,通常較多的人使用175到180間的步頻。 跑步的成績全部決定在步幅與步頻,到底是加大步幅還是加快步頻,先不要下結論,先讓自己滿足上面這個標準,然後再來討論如何進步。 通常會建議先增加步頻的受傷風險較低一點。 延伸閱讀: 馬拉松怎樣跑比較快之黃金步頻180. 資料參考: http://goo.gl/UDy1TB. 嚴禁抄襲,若欲轉載,敬請註明出處「goSport 運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