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日 · 一文看懂「落實當責」關鍵. 示意圖,非當事人或特定情境。.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松下直子. 精選書摘 2020.09.07. 摘要. 薪資與付出成果不成比例,不願為自己的失誤負責,對他人「吹毛求疵」,甚至還會影響其他員工、搞砸職場氣氛…這類型的員工 ...

  2. 2021年12月9日 · 這裡個祕訣,在行動的過程中留意自己的感覺,做哪些事你花的時間最少? 哪些事讓你做到忘記時間、再難都會想辦法克服,那都是你做的事和特質相連的證明。

    • 什麼叫做邊界感?
    • 職場與生活上的「邊界感」
    • 時間、隱私、權利,需要分清楚各自的邊界
    • 成年人的基本修養

    你跟一個朋友面對面聊天,你會發現,你們倆之間總會保持著一個心理安全距離。一旦你走近一點,稍微「越了邊界」,對方就會本能地往後退。這就是邊界感。 邊界感的本質,是對所有權的認知。 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 你在你的範圍內做事,我也在我的範圍內做事。如果跨越了邊界,就需要徵求對方的同意。就像兩個國家,中間有一條邊界。你跨越邊界去別人國家採果子的時候,需要徵求對方的同意。你不能說,我看見你那有果子,你不採都浪費了,所以我就直接過去採了。 擁有邊界感的核心要求,首先是你要識別什麼是邊界。 其次,是你懂不懂「要在邊界內做事,如果越界,需要徵得對方同意」這個基本的禮儀。 嬰兒是沒有邊界感的。在他出生時,他認為他和媽媽是一體的。他不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是別人的。等他慢慢長大一些,他才會漸漸認識到,原來我和...

    比如,在公司中,如何和上級、和員工打交道,什麼樣的決定應該由誰來做?這就是一種邊界感。 有些決定應該由上級來做,有些決定應該由員工來做。一旦跨越邊界,就需要徵得對方的同意。 有些老闆在管理員工的時候可能意識不到這個問題。我舉個例子。 假如有一位老闆,他有一位很得力的下屬,公司正處於飛速發展階段,突然有一天,這個下屬決定要辭職了。 老闆就問他,你做得這麼好,為什麼要辭職呢? 他說,因為我的太太想要離開這個城市。雖然我也很想留下來,但是我還是決定跟我太太一起走。 然後,這位老闆就說,那你就離婚啊,事業比家庭重要多了,你留下來簡直前途無量啊!為了家庭而放棄,太可惜了。 你看,這個時候,這位老闆就越界了。他沒有意識到離不離婚是別人的決定,跟公司沒有關係,這就會讓別人陷入很尷尬的局面。 與人交往的時候...

    大家一般都分得清楚物品的所有權,這塊手錶是你的,那個電腦是我的。但是,時間的所有權,隱私的所有權,權利的所有權,這些無形東西的所有權,很多人都分不清楚。我舉個例子。 公司開會,討論一件事情應該怎麼做,大家各抒己見,爭得面紅耳赤。討論完之後,老闆拍板說,我們最終決定這樣做。 這個時候,一位持反對意見的員工站起來了,說:我不同意,真的不應該這樣做,這樣做是錯的… 你看,這個時候,這位員工就越界了。為什麼? 因為發表建議是員工的權利,但是,做決定是老闆的權利。分清楚大家各自都有什麼權利,這就是邊界感。 你可以參與討論,發表建議,但是最終老闆如果沒有採納你的建議,你也要接受。 這個時候你的正確做法是什麼? 是我依然保留我的看法,我依然可以不同意老闆的決定,我依然可以不被老闆說服,這是我的權利,但是,...

    邊界感的本質,是你對所有權的認知。 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你在你的範圍內做事,我也在我的範圍內做事。如果跨越了邊界,就需要徵求對方的同意。 大家一般都分得清楚物品的所有權。但是,時間的所有權、隱私的所有權,權利的所有權,這些無形東西的所有權,很多人都分不清楚。 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邊界感都非常重要。很多讓人不舒服的舉動,通常都是因為對方越了界。所以,要時刻訓練自己的邊界感,注意不要侵犯別人的邊界。 這是一個成年人的基本修養。 否則,沒有邊界感,即便長大了,也會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巨嬰」。 ※本文獲劉潤公眾號授權轉載,原文:沒有邊界感,即便長大了,也是一個「巨嬰」 責任編輯:洪婉恬

  3. 2017年11月14日 · 薪資保密對公司真的好嗎?. 「怕員工互相比較」才是台灣喪失競爭力的元凶. 撰文者:了凡. 想想論壇 2017.11.14. 相信不只是我一個人的經驗:到新公司報到後,收到一份「薪酬保密協議書」,可能寫著「乙方同意於在任職期間遵守公司薪酬保密協定 ...

  4. 2023年6月30日 · 學歷不是唯一⋯但沒有的話,你要多付出5到10年的努力. 雖然學歷不是唯一,但學歷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你的職涯起跑線。.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生活中的程式. 獨立觀點 2023.06.30. 摘要. 1.人所處的環境最能影響個人發展,再來是選擇,最後 ...

  5. 為了找出在這一生的旅途盡興地活、不帶遺憾的祕密,約翰.伊佐博士及團隊採訪了兩百多位年齡在六十至一百零六歲之間的長者,總計有上萬年生活經驗。 他們都被公認「找到了幸福和有意義的人生」。 身分從小鎮理髮師到大屠殺倖存者,從部落酋長到CEO,都回答了這樣的問題:「這一生,什麼給你帶來了最大的快樂? 」「你希望你早點學到什麼? 」「最後什麼事重要,什麼不重要? 伊佐博士在《這一生,你要知道的五個祕密》分享了他們的故事,很有趣、動人且發人深省,更重要的是,揭開故事中隱藏的五個祕密—— 第一個祕密:忠於自我.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條自己最嚮往的道路,如果我們跟著那條路走,最後就會看見幸福。 幸福的人問的問題不是「我是不是在做最重要的事」,而是「我是不是在做『對自己』最重要的事」。

  6. 2015年11月24日 · 諾貝爾獎得主Kahneman和Tversky所提出的另一個概念,也很適合用來說明這樣的情況,那就是所謂的 「沉沒成本效應(sunk cost effect)」:當我們付出之後卻遭來損失時,我們會不計代價地付出更多,希望能夠挽回眼前的損失;就好像賭徒在賭博輸錢的時候,他們會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