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creativity103.com

      圖片: creativity103.com

      • 藻礁 是由 藻類 形成的 礁岩 或石塊。 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鈣化的藻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週遭表層 無脊椎動物 粘結或膠合,加上 礦化作用 所形成富含 碳酸鈣 的生物礁體,稱為藻礁。
      zh.wikipedia.org/zh-tw/藻礁
  1. 其他人也問了

  2. 藻礁如何形成 藻礁,從字面上的含義,是由藻類形成的礁岩或石塊。 簡單來說,和社會大眾較熟悉的珊瑚礁形成方式類似,藻礁是由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的鈣化藻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週遭表層無脊椎動物粘結或膠合加上礦化作用,所形成富含碳酸鈣的生物礁體。 然而,不是所有具鈣化藻體的大型底棲藻類都可以形成藻礁。 目前發現的藻礁主要組成藻種,大都是由紅藻門的無節珊瑚藻(non-geniculate Coralline algae,例如臺灣的桃園藻礁,見下圖)或是綠藻門的仙掌藻(Halimeda spp.)死亡後的鈣化藻體(例如大堡礁或加勒比海的環礁部份組成)。 殼狀珊瑚藻在海洋沿岸生態系中扮演關鍵的角色,不僅是海洋中的初級生產者,亦為重要的造礁生物。

  3. 藻礁 是由 藻類 形成的 礁岩 或石塊。 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鈣化的藻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週遭表層 無脊椎動物 粘結或膠合,加上 礦化作用 所形成富含 碳酸鈣 的生物礁體,稱為藻礁。 目前發現的藻礁主要組成藻種有 紅藻門 的無節 珊瑚藻 (non-geniculate Coralline algae,例如臺灣的 桃園藻礁 )及 綠藻門 的仙掌藻(Halimeda spp.,例如 大堡礁 和 加勒比海 的環礁部份組成)。 [1] 與珊瑚礁差異 [ 編輯] 藻礁的形成速度較 珊瑚礁 慢,如枝狀珊瑚一年可生長10公分,但殼狀珊瑚藻一年僅能生長0.1公分。 [2] :66. 珊瑚主要生活在溫暖清澈的海域,而在低光、強浪、低水溫且水質混濁的環境下適合藻類生長。 [2] :67.

  4. 藻礁與珊瑚礁的不同. 珊瑚礁和藻礁都是生物造礁最大的差別是在珊瑚礁是動物造礁而藻礁是植物造礁。 提起珊瑚礁,一般人不陌生;問起小朋友,有的還會興奮的加碼告訴你「小丑魚和海葵」的共生情趣。 沒錯,珊瑚礁成長在水質清澈的海域,強烈日照導致旺盛的光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多孔隙環境是海中生物很好的棲息地,生態豐富異常,故有【海中熱帶雨林】之稱;但相對於動物造礁的珊瑚礁,以植物造礁的【藻礁】,也屬海岸多孔隙環境,同樣是海洋「生物的育嬰房」。 他們在水質佳,水溫高的地方搶不過動物造礁,卻能在較惡劣的環境裡自成一片和珊瑚礁媲美;而藻類造礁過程緩慢,以桃園海岸造礁主體的【無節珊瑚藻】為例,20年還成長不到1公分,她比之珊瑚礁平均年成長1公分,實在是更為稀有特別。 紫紅色殼狀珊瑚藻是桃園藻礁造礁主力.

  5. 桃園藻礁形成. 生物礁泛指可鈣化生物所累積的礁體包括我們熟知珊瑚建造成珊瑚礁或是石灰藻建造成藻礁當然有些多毛類的石灰質棲管可以累積成管蟲礁牡蠣殼也可以累積成牡蠣礁這些生物礁都是生物將海洋裡面的鈣透過各種生理的機制累積在體內形成固態的碳酸鈣其中紅藻門Rhodophyta的殼狀珊瑚藻 (crustose coralline algae)不但可以留下石灰質,還可以將海洋中碎屑的石灰塊膠結在一起。

  6. 藻礁 是由 藻類 形成的 礁岩 或石塊。 生長在海洋或淡水湖泊的大型底棲藻類死亡後鈣化的藻體遺骸,經過長時間與週遭表層 無脊椎動物 粘結或膠合,加上 礦化作用 所形成富含 碳酸鈣 的生物礁體,稱為藻礁。 目前發現的藻礁主要組成藻種有 紅藻門 的無節 珊瑚藻 (non-geniculate Coralline algae,例如臺灣的 桃園藻礁 )及 綠藻門 的仙掌藻(Halimeda spp.,例如 大堡礁 和 加勒比海 的環礁部份組成)。 [1] 與珊瑚礁差異. 藻礁的形成速度較 珊瑚礁 慢,如枝狀珊瑚一年可生長10公分,但殼狀珊瑚藻一年僅能生長0.1公分。 [2] :66. 珊瑚主要生活在溫暖清澈的海域,而在低光、強浪、低水溫且水質混濁的環境下適合藻類生長。 [2] :67. 參考資料.

  7. 體由絲體聚結,再形成包覆於礁石表面粉紅色葉狀體。 透過切片顯微觀察,即可發現藻礁是一層一層鈣化組織堆積而成,生長速度並不快。 珍稀藻礁,生物天堂. 台灣本島約1350公里海岸線中,藻礁海岸僅佔有數十公里,然而藻礁不僅具有歷史價值,還能保護海岸免於被侵蝕,而多孔隙環境更是許多海洋生物及其幼苗孵育與躲藏生存空間,顯見其是珍貴而稀有、且需要保護天然紀念物與生態系統;過去因不熟悉藻礁海岸結構,而對其開發或破壞雖已造成無法挽回命運,但未來,面對僅存的藻礁海岸,我們是不是應該抱持著在山林裡仰望、保護神木方式與態度,善待這已走過千年歲月的藻礁海岸? ※ 編按:從野柳到桃園觀音,歷經數千年所形成的藻礁,綿延達10公里, 學者呼籲政府儘快設立地質公園。

  8. 0. ::: 藻礁. 典藏品. 英文名:Algal Reef. 藻礁是以殼狀珊瑚 (crotose coralline algae;或者稱為encrusting coralline algae) 為主要架構,黏結生長而成生物。 珊瑚 (coralline algae;或corallines) 名稱,是因為在表皮細胞以下的藻體均有鈣化現象,因此使得整個植物體變得相當堅硬,而有『植物世界中珊瑚』之喻。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