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其他人也問了
鄭成功是誰?
鄭成功的當代形象有何特色?
鄭成功為何被稱為「朱成功」?
鄭成功的四種特質是什麼?
鄭成功為何被後來拿下台灣的清廷所敵視?
鄭成功為何改變戰略?
5 天前 · 鄭成功出生於日本 九州 平戶,父親為壟斷 福建與東洋貿易 的海盜 鄭芝龍,母親為日本人 田川氏,年紀稍長後被送往 金陵 求學,成為 監生。 1645年清軍攻入 江南,鄭芝龍降清、田川氏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與宗族在中國東南沿海繼續抗清,成為南明主要軍事力量之一。 他仰賴沿海地區的稅款與東洋商路維持部隊,與當時荷蘭商人有所交流 [7][8]。 自1657年起,鄭成功 三伐江浙,九征閩粵。 鄭軍一度從海路突襲圍困清 江寧府,然最終仍遭清軍擊退,僅得憑藉海戰優勢固守 廈門 、 金門 兩島。 戰後清朝重申 海禁 、新頒布 遷界令 以斷絕沿海居民對其接濟。 1659年,鄭成功採納 何斌 的提議,準備攻取 台灣 以解決糧食問題,為此他斷絕與荷蘭商人的貿易往來。
鄭成功出生於日本 九州 平戶,父親為垄断 福建與东洋貿易 的海盜 鄭芝龍,母親為日本人 田川氏,年紀稍長後被送往 金陵 求學,成為 監生。 1645年清軍攻入 江南,鄭芝龍降清、田川氏自盡;鄭成功率領父親舊部與宗族在中國東南沿海繼續抗清,成為南明主要軍事力量之一。 他仰賴沿海地區的稅款與東洋商路維持部隊,與當時荷蘭商人有所交流 [7][8]。 自1657年起,鄭成功 三伐江浙,九征閩粵。 鄭軍一度從海路突襲圍困清 江寧府,然最終仍遭清軍擊退,僅得憑藉海戰優勢固守 廈門 、 金門 兩島。 戰後清朝重申 海禁 、新頒布 遷界令 以斷絕沿海居民對其接濟。 1659年,鄭成功採納 何斌 的提議,準備攻取 台灣 以解決糧食問題,為此他斷絕与荷蘭商人的贸易往來。
- 斬妖除魔、殘暴海盜、神級代言人都是鄭成功
- 民族英雄的養成
- 國姓爺託夢!鄭成功的當代變身
- 歷史記憶滲入我們的生活
- 公共歷史:讓歷史重新走入生活
1661 年,臺灣面臨一場東西海權爭奪大戰。當東方航海王對上歐洲海洋霸主,這一局,由鄭成功搶下福爾摩沙!在島上,鄭成功只度過短短一個秋,神奇的是他彷彿擁有影分身,至今三百多年仍不斷以各種樣貌登場。 教科書、民間信仰裡,國姓爺歷來正氣凜然,砲擊鶯歌精怪、力斬劍潭魚怪,全臺粗估至少有近百間主祀的廟宇。 然而,歷史的有趣迷人,就在於觀點不斷挪移轉變。西洋文獻史料,呈現了人們不太熟悉的「殘暴系」鄭成功,嚴苛蠻橫、殘害俘虜。荷蘭土地測量師的檔案《梅氏日記》如此描述:「嘴巴時常處於開啟狀態,並露出數顆大間隔的圓磨長牙……說話聲音淒厲,咆哮又激昂,動作古怪,彷彿將要起飛一樣。」 暗黑版還有臺灣漫畫《1661國姓來襲》,創作者採用迥異於傳統的視角,漫畫中鄭成功不再是正義的民族英雄,他面戴神祕面具、有點好色、...
「鄭成功應該很訝異,自己竟然會這麼百變!」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張隆志半開玩笑地說。 張隆志近年關注歷史記憶與公共史學的研究,他選擇臺灣戰爭史的三大轉捩點:17 世紀鄭成功、清末臺灣民主國、戰後光復節,試圖從人物、事件、節日,理解當代臺灣如何活在大眾的記憶,但張隆志笑言「光是明鄭階段就花了好多時間」。 在許多人心中,「民族英雄」是鄭成功最鮮明的形象,也是最常被提及的傳統定位。然而「民族」是誰的民族?又是哪一個民族?張隆志曾在演講中拋出這個問題: 每個答案都有人贊成。顯然光是這個提問,已顯露出國姓爺歷史形象的複雜性。張隆志認為,國籍、身分的多重衝突,或許是當代不斷重新定義鄭成功的原因之一,也是我們爬梳這位西方眼中的「海賊王」,如何走向英雄化、神格化的可能線索。 回溯歷史,鄭成功在清初還被斥為侵擾...
不過,當我們重新將鄭成功放入當代不同脈絡,他不再只是蓋世英雄,而變得更有血有肉、複雜多面。 「鄭成功的當代形象有幾個不同於過去的特色,」張隆志闡述: 1950-60 年代,明鄭研究做為歷史顯學,研究者不只爬梳明史、清史等文獻,還引入西班牙文、荷蘭文資料,開啟了新的史觀,也反映出臺灣史的研究軌跡逐漸從中國中心史轉向海洋史。面對 17 世紀的風起雲湧,當代臺灣已能從臺灣島史、全球史的視角,重建島嶼在大航海時代的歷史位置,更加側重「多元文化」和「跨國交流」的敘事觀點。 這種詮釋視角的轉變,也能在地方文化活動看出端倪。 「2011 年我去參加鄭成功文化節,當中最有特色的是臺、中、日博物館跨國合作的展覽『成功啟航:17 世紀船舶文物特展』。策展者引用荷蘭文史料,重新塑造鄭荷戰爭與議和過程的鄭成功,也不...
「當代對英雄的期待、紀念或討論方式不見得是仰望,而是多元、多中心,由下而上。」張隆志緩緩說道:「這種多元解讀的敘事轉變,反映出臺灣的歷史記憶不一樣了。」 過去人們相信,歷史是客觀求真、讓史料說話。但近代歷史學逐漸轉向,所謂的「客觀」史料依然要透過詮釋、建構才能出聲。那麼,除了史學家的詮釋,一般大眾對過去是否也有自己的記憶與想像建構?比如不同世代對 228 的回憶,不同族群對鄭成功的歷史情感。張隆志強調,當代歷史學除了求真,也關切人們的「歷史記憶」。 博物館展覽、文化活動、文學創作等大眾文化,皆是學院外集體記憶的具體展現。 以臺南鄭成功文化節為例,最初是官方性祭典,在逐漸轉型為城市文化觀光後,開始擴大到古蹟走讀、文化講座、美食觀光,突破了過往宗族祭典的型態。大眾文學裡的鄭成功樣貌,更是多姿多采...
從「鄭成功是誰」轉向「鄭成功如何被記憶」,鄭成功的記憶研究是臺灣公共歷史的重要題材。 相較於傳統學院,公共歷史(Public History)更面向讀者的視角,關心歷史如何被大眾思考、閱讀、應用,將歷史重新帶回生活。這也意味,權威不再是史學家獨有,而是由專家與讀者共構歷史。 公共史學的具體展演,除了大家熟悉的展覽、影視翻拍、大眾文學,把厚重史料重新拼貼、裁剪,變得更通俗趣味。這幾年,還有另一波「知識公共化」風潮,強調專業知識的科普。創作者努力服用「翻譯蒟蒻」,將生冷拗口的冷硬派學院論文,轉譯成白話文。例如,芭樂人類學、巷仔口社會學、歷史學柑仔店、法律白話文運動、故事……(當然,還有你此刻閱讀的中研院研之有物)。 「這是我最關心的公共歷史面向。」張隆志說。除了趣味、娛樂化,他更期待公共歷史背後...
鄭成功收復台灣又稱鄭成功收復台灣之戰,是指公元1661年南明將領鄭成功驅逐竊取台灣的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台灣的事件。鄭成功是17世紀著名的抗清名將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 鄭家軍(鄭成功軍隊) 鄭家軍是鄭芝龍創立的私人軍隊,後來歸鄭成功掌管。
2016年3月15日 · 日本治台政府的理論是鄭成功的生母是日本人,鄭成功受過日本的傳統教育,又有日本血統,符合日本招安台灣人民的資格,可以拉攏日本與台灣 ...
2020年7月28日 · 從「鄭成功是誰」轉向「鄭成功如何被記憶」,鄭成功的記憶研究是台灣公共歷史的重要題材。 相較於傳統學院,公共歷史(Public History)更面向讀者的視角,關心歷史如何被大眾思考、閱讀、應用,將歷史重新帶回生活。
2019年12月27日 · 從「鄭成功是誰」轉向「鄭成功如何被記憶」,鄭成功的記憶研究是臺灣公共歷史的重要題材。 相較於傳統學院,公共歷史(Public History)更面向讀者的視角,關心歷史如何被大眾思考、閱讀、應用,將歷史重新帶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