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k type原理 相關

    廣告
  2. 20年專業生產經驗,提供EMI、RFI防護零件,滿足客戶品質要求。 提供優良電磁波雜訊對策產品,專利認證,品質保證值得信賴。

搜尋結果

  1. 當熱電偶的焊點 (溫度量測點)端接收到溫度變化時(金屬線的兩個端點有溫差),熱勢差就會在迴路內轉換成電壓差並產生電流,這種現象就被稱之為「熱電效應」或「Seebeck效應」,而這個電壓差則被稱之為「熱電位」。. 其實,在同一種金屬絲上的兩端只要有 ...

    • 概觀
    • 介紹
    • 測溫原理
    • 特點
    • 產品資料
    • 回響時間測量
    • 四大定律

    K型熱電偶是一種溫度感測器,K型熱電偶通常和顯示儀表,記錄儀表和電子調節器配套使用。K型熱電偶通常由感溫元件、安裝固定裝置和接線盒等主要部件組成。

    K型熱電偶作為一種溫度感測器,K型熱電偶通常和顯示儀表,記錄儀表和電子調節器配套使用。K型熱電偶可以直接測量各種生產中從0℃到1300℃範圍的液體蒸汽和氣體介質以及固體的表面溫度。

    K型熱電偶是目前用量最大的廉金屬熱電偶,其用量為其他熱電偶的總和。K型熱電偶絲直徑一般為1.2mm~4.0mm。

    正極(KP)的名義化學成分為:Ni:Cr=90:10,負極(KN)的名義化學成分為:Ni:Si=97:3,其使用溫度為-200℃~1300℃。

    K型熱電偶具有線性度好,熱電動勢較大,靈敏度高,穩定性和均勻性較好,抗氧化性能強,價格便宜等優點,能用於氧化性惰性氣氛中廣泛為用戶所採用。

    熱電偶測溫必須由熱電偶、連線導線及顯示儀表三部分組成。下圖是最簡單的熱電偶測溫示意圖。按右圖組成的熱電偶蕊及測溫電偶絲1 ,如果將熱電偶的熱端加熱,使得冷、熱兩端的溫度不同,則在該熱電偶迴路中就會產生熱電勢,這種物理現象就稱為熱電現象(即熱電效應)。在熱電偶迴路中產生的電勢由溫差電勢和接觸電勢兩部分組成。接觸電勢:它是兩種電子密度不同的導體相互接觸時產生的一種熱電勢。當兩種不同的導體A和B相接觸時,假設導體A和B的電子密度分別為Na和Nb並且Na>Nb,則在兩導體的接觸面上,電子在兩個方向的擴散率就不相同,由導體A擴散到導體B的電子數比從B擴散到A的電子數要多。導體A失去電子而顯正電,導體B獲得電子而顯負電。因此,在A、B兩導體的接觸面上便形成一個由A到B的靜電場,這個電場將阻礙擴散運動的繼...

    綜述

    檢出(測溫)元件熱電偶是工業上最常用的溫度檢測元件之一。必須配二次儀表,其優點是: ①測量精度高。因熱電偶直接與被測對象接觸,不受中間介質的影響。 ②測量範圍廣。常用的熱電偶從-50~+1600℃均可連續測量,某些特殊熱電偶最低可測到-269℃(如金鐵鎳鉻),最高可達+2800℃(如鎢-錸)。 ③構造簡單,使用方便。熱電偶通常是由兩種不同的金屬絲組成,而且不受大小和開頭的限制,外有保護套管,用起來非常方便。 2根據溫度測量範圍及精度,選用相應分度號的熱電偶 使用溫度在1300~1800℃,要求精度又比較高時,一般選用B型熱電偶;要求精度不高,氣氛又允許可用鎢錸熱電偶,高於1800℃一般選用鎢錸熱電偶;使用溫度在1000~1300℃要求精度又比較高可用S型熱電偶和N型熱電偶;在1000℃以下一般用K型熱電偶和N型熱電偶,低於400℃一般用E型熱電偶;250℃下以及負溫測量一般用T型電偶,在低溫時T型熱電偶穩定而且精度高。 測量範圍及允許誤差範圍 註:t為感溫元件實測溫度值(℃)電場強度越高,因而接觸電勢也就越大。這樣將1產生的溫差熱電勢通過連線導線2在顯示儀表3中顯示出來。

    時間常數

    熱電偶公稱壓力:一般是指在工作溫度下保護管所能承受的靜態外壓而破裂。 熱電偶 最小插入深度:應不小於其保護套管外徑的8-10倍(特列產品例外) 絕緣電阻:當周圍空氣溫度為15-35℃,相對濕度<80%時絕緣電阻≥5兆歐(電壓100V)。具有防濺式接線盒的熱電偶,當相對溫度為93± 3℃ 時,絕緣電阻≥0.5兆歐(電壓100V) 高溫下的絕緣電阻:K型熱電偶在高溫下,其熱電極(包括雙支式)與保護管以及雙支熱電極之間的絕緣電阻(按每米計)應大於下表規定的值。

    分度表

    溫度單位:℃ 電壓單位:mV) 參考溫度點:0℃(冰點)

    K型熱電偶選型資料

    ITS-90國際溫度標準(JIS C 1602-1995,ASTM E230-1996,IEC 584-1-1995)

    熱電偶安裝注意點

    (1)熱電偶應儘量垂直裝在水平或垂直管道上,安裝時應有保護套管,以方便檢修和更換。

    (2)熱電偶的冷端應處在同一環境溫度下,應使用同型號的補償導線,且正負要接對。

    (3)測量管道內溫度時,元件長度應在管道中心線上(即保護管插入深度應為管徑的一半)。

    測量K型熱電偶的熱回響時間實際上是比較複雜的,不同的試驗條件會產生不同的測量結果,這是由於受周圍介質的換熱率影響,換熱率高,則熱回響時間就短。

    為了使熱電偶的熱回響時間具有可比性,國家標準規定:熱回響時間應在專用水流試驗裝置上進行。該裝置的水流速度應保持0.4±0.05m/s,初始溫度在5-45℃的範圍內,溫度階 躍值為40-50℃。在試驗過程中,水的溫度變化應不大於溫度階躍值的±1%。被試熱電偶的置入深度為150mm或設計的置入深度。

    由於熱電偶在室溫附近熱電勢很小,熱回響時間不容易測出,因此國家標準規定可採用同規格的K型熱電偶的熱電極組件替換其自身的熱電極組件,然後進行試驗。

    試驗時應記錄熱電偶的輸出變化至相當於溫度階躍變化50%的時間T0.5,必要時可記錄變化10%的熱回響時間T0.1和變化90%的熱回響時間T0.9。所記錄的熱回響時間,應是同一試驗 至少三次測試結果的平均值,每次測量結果對於平均值的偏離應在±10%以內。此外,形成溫度階躍變化所需的時間不應超過被測試熱電偶的T0.5的十分之一。記錄儀器或儀表的響 應時間不應超過被試熱電偶的T0.5的十分之一。

    均質導體定律

    熱電偶絲由同一種均質材料(導體或半導體)兩端焊接組成閉合迴路,無論導體截面如何以及溫度如何分布,將不產生接觸電勢,溫差電勢相抵消,迴路中總電勢為零。 可見,熱電偶必須由兩種不同的均質導體或半導體構成。若熱電極材料不均勻,由於溫度梯存在,將會產生附加熱電勢。

    中間導體定律

    在熱電偶迴路中接入中間導體(第三導體),只要中間導體兩端溫度相同,中間導體的引入對熱電偶迴路總電勢沒有影響,這就是中間導體定律。 套用:依據中間導體定律,在熱電偶實際測溫套用中,常採用熱端焊接、冷端開路的形式,冷端經連線導線與顯示儀表連線構成測溫系統。 有人擔心用銅導線連線熱電偶冷端到儀表讀取mV值,在導線與熱電偶連線處產生的接觸電勢會使測量產生附加誤差。根據這個定律,是沒有這個誤差的!

    中間溫度定律

    熱電偶迴路兩接點(溫度為T、T0)間的熱電勢,等於熱電偶在溫度為T、Tn時的熱電勢與在溫度為Tn、T0時的熱電勢的代數和。Tn稱中間溫度。 套用:由於熱電偶E-T之間通常呈非線性關係,當冷端溫度不為0攝氏度時,不能利用已知迴路實際熱電勢E(t,t0)直接查表求取熱端溫度值;也不能利用已知迴路實際熱電勢E(t,t0)直接查表求取的溫度值,再加上冷端溫度確定熱端被測溫度值,需按中間溫度定律進行修正。初學者經常不按中間溫度定律來修正!

  2. 2023年12月15日 · T Type(T型、銅或銅鎳合金) 最適合用在測量低溫的熱電偶,敏感度為 43 µV/℃。 T 型熱電偶具靈敏度高、溫度近似線性、重現性好、長期使用的穩定性高且價格便宜等優點。

  3. SMT熱電偶測溫線種類的選擇. 熱電偶線中以 K-type為目前業界最常使用之類型 ,而現今使用於回焊爐 (Reflow ovene)中做為溫度量測之用的也幾乎都是K-Type。 相關延伸閱讀: 瞭解熱電偶 (thermocouple)、測溫線、感溫線的基本原理與選擇注意事項. 各種類型熱電偶的特性比較表及說明: 要注意的是,依據包覆熱電偶線的外皮種類與材質,其適用溫度也會有所限制與不同,選購使用時須留意,一般建議使用於Reflow的熱電偶線至少要選用耐溫在300°C以上者為佳,如果考慮到手焊烙鐵頭的溫度也可能需要量測的話,則建議耐溫要在400°C以上為佳。 (對於大陸那些盜文網站,複製貼上本站文章後,居然還改成自己公司的名字,感到無恥!

  4. 主要的局限是精度,系統誤差通常大於0.1 攝氏度 。. 1821年, 德國 - 愛沙尼亞 物理學家 托馬斯·塞貝克 (英語:Thomas Seebeck) 發現,將兩種不同 金屬 各自的二端分別連接構成的迴路,如果兩種金屬的兩個結點處溫度不同,就會在這樣的線路內發生電流。. 現在 ...

  5. 熱電偶工作原理: 熱電偶由兩條不同材質的金屬線組合而成,於溫度量測端焊接在一起,且需避免兩條金屬裸線纏絞在一起,以避免在高溫或振動環境下鬆脫、接觸不良,進而造成溫度量測失準等問題。 使用時,熱電偶的另一頭(通常為插頭狀)會連接到測溫儀器上,正負極不可插反,如此,兩條金屬線就會構成一個迴路。 當熱電偶的溫度量測端發生溫度變化時,金屬線的兩個端點就會產生熱勢差,並在迴路內轉換成電壓差,進而產生電流,這種現象稱之為「熱電效應」或「Seebeck效應」,而這個電壓差則被稱之為「熱電位」。 熱電偶種類應用: K-type(K型、鎳鉻合金、鎳鋁合金)

  6. (1) 熱電偶感溫器的工作原理[1,2]: 熱電偶感溫計主要是根據1821 年Seebeck 無意間發現的席貝克效應 (Seebeck effect)所設計的感溫元件。此原理描述金屬材料內傳導電子的密度 金屬材料的種類及所接觸的溫度決定。當溫度上升時,金屬內傳導電荷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