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獨評讀好書. 為什麼事情明明很多卻不想做? 透視拖延的背後原因,讓你重新動起來. 作者 加蘭・庫爾森(Garland Coulson) 2021-02-08. 拖延讓我們得以暫時避免某些不舒服的內在感受,像是焦慮、恐懼或無聊。 當我們把拖延理解為一種逃避手段,就會知道如何找出各種相應的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理解自己為何拖延,其中一個關鍵就是要去了解自己究竟從中得到了什麼。 現在的你可能在想著, 拖延怎麼可能讓我獲得任何東西? 它只會造成我的麻煩。 但是如果你沒有從中獲得什麼,你就不會一直這樣做了,畢竟它也確實讓你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如果要理解這些讓我們陷入拖延迴圈的情緒波動,就要先明白,這些情緒其實都是一種迴避的手段。

  2. 2024年4月3日 · 一天滑手機18小時的孩子青少年3C成癮背後令人心痛的原因. 面對孩子的上癮困境,「父母的支持與理解」才是化解手機成癮的特效藥。. 圖片來源:Pra Chid/Shutterstock. 身為高中補習班的英文老師,照理說我只要每天用力教書、盯成績,排除學生的學習障礙就 ...

  3. 2018年11月1日 · 好處是,我們能在心中感受到他人的活力、快樂與愛,因而身心舒暢;然而,我們也感受得到他人身體的不舒服、壓力與負面情緒,例如沮喪、憤怒、恐懼(即便沒說出口也一樣)。 身邊要是圍繞著有毒的人、噪音、暴力、匆忙、吼叫,我們很容易感到疲憊跟不舒服。 共感人甚至會出現我所說的「共感疾病」(empathic illnesses),也就是我們會感受到別人身體不舒服的症狀,彷彿生病的人是我們。 我小時候只要坐公車,情緒就會突然產生變化,感受到身旁乘客的焦慮與痛苦。 如果我上大型雜貨店,進去時心情很好,出來時卻精疲力竭,身上某個地方開始疼痛。 我當時不曉得,問題出在身旁的刺激太多。 一排排的食物貨架帶來令人昏頭的選擇,日光燈教我暈頭轉向,大量排隊的人潮壓垮我。

  4. 2017年11月29日 · 2017-11-29. 圖片來源:ross_tt@flickr, CC BY-NC-ND 2.0. 最近在台灣待了半個月,自以為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聞的社會新現象,後來經過谷歌搜尋,才知道根本是舊聞,顯然孤陋寡聞。 最先是聽說某高等研究院裡,所有實驗室的儀器上都放上了一包綠色的乖乖零嘴,上面寫著研究人員對儀器的祈求,像是:「 2018要 乖乖, 不要當機,讓我被老闆罵 」(劃線部份為手寫,乖乖兩字是包裝袋上的印刷字)。 隔了幾天到某國立大學,問起幾位教授,他們也承認確有此事,儀器配乖乖,是實驗室常見的景象。 無巧不巧,第二天到台北一個新創基地,會議室一台印表機上雖然沒有乖乖,卻有一張綠色3M貼紙,上面手寫著:「印表機要乖乖,不要斷電喔!

  5. 你有一直不知道如何解決的人生難題嗎?獨立評論邀請到師事法國奧斯卡.伯尼菲哲學諮商的褚士瑩開設哲學諮商專欄。哲學諮商(Philosophical Counseling或稱為Philosophical Practices)並非心理諮商,而是一個1980年代開始新興的應用哲學學派,以忠於蘇格拉底 ...

  6. 2018年2月7日 · 當我跟孩子一起在坐地鐵時孩子大聲說:「旁邊的人放屁! 4. 帶著孩子去吃早餐,結果他因為時間來不及,竟直接端著牙刷、毛巾、大臉盆跟我們一起出門。

  7. 看完了吳曉樂新作《上流兒童》,作為一本小說很流暢好看,會讓人一直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 」雖然有許多人物和故事,但作者處理得有條不紊,很像一邊在看網頁、一邊回messenger、一邊看Line,一心多用但面面俱到。. 不過,雖然這本小說很好看,我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