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8月30日 · NCC線上記者會專用社群日前遭匿名詐騙帳號混入,張貼疑似詐騙的投資訊息,NCC說該社群發布訊息均為公開資訊,於成立時即設定為公開模式,管理人員發現後,立即刪除該貼文,並強制將該帳號退出社群。

  2. 2024年4月6日 · 1.這是個社交軟體很常用網路很發達的時代,簡單交談後,資訊量過低的,其實都可以跳過。 2.不要一下子掏心掏肺,至少要見到人,才能確認鍵盤後面跟相片到底差別多少,相片裡的鮮肉,真實世界可能是個大媽,躲在背後說親愛的今天過的好嗎?一切都真實,等相處幾個小時乃至於幾天再說。 3.人財千萬不要兩失,這年代親兄弟都明算帳了,自己的錢千萬要看緊,他只要跟你談到一起投資、借錢等等的,千萬不要受到賀爾蒙影響,即便相處了算年的也不要,請直接拒絕。 前面那個A女就是跟B男談了18個月以上的戀愛。 依照目前的劇情,我看有他應該要辛苦的。

  3. 2023年7月8日 · 目前困擾的是有蠻多不認識的人會來加好友,他們聊的內容蠻怪的,會聊一些販賣的東西,或是貼一些色情網站連結給他。 教務主任邊家蓁說明,現在小朋友就是要很快速的刺激然後要有趣,對他們來說別人的互動也很重要,如果這個東西是可以回應的,可以回饋的,他們就會很喜歡在網路上跟人家互動,像現在Instagram上面有限時動態,學生很喜歡發限動,也很喜歡去看別人的限動。 邊家蓁進一步表示,池上國中一直很喜歡辦營隊活動,但第一次有媒體相關的主題,因為這個東西對學生來說就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每天都在生活中在接觸的事情,蠻希望他們可以透過這些活動可以讓他們知道數位媒體有哪些東西,多了解一些思考的方向,多一點判斷力。 臺師大媒體素養營「奔池Online,上線了! 」學生合影。 圖/台師大大傳所提供.

  4. 2023年11月20日 · 亞洲詐騙調查 最嚴重類型為個資盜用. 如果資料都遭到詐騙集團串接,那麼,他們能掌握國民的私人細節更多,對遇到詐騙的民眾來講,就很容易因為家庭、個人生活細節被掌握而上當。 廖珪如/台北報導. 首刊 2023/11/20 16:56. 在台灣,多數詐騙行為都在社群平台發生。 圖/shutterstock. 陌生來電辨識軟體Whoscall開發商Gogolook走著瞧今 (20)日公布亞洲詐騙調查報告指出,台灣有40%民眾每週會遇到超過1次詐騙,近35%民眾曾在社群媒體上遭到詐騙訊息,而最嚴重詐騙類型為「個資盜用/盜刷」。 本報在戶籍資料外洩調查時,亦指出,不同類型的個資外洩,會讓詐騙集團更為猖獗。 ( 個資串連風險看這裡)

  5. 2022年11月21日 · 假新聞麥走! 全民查假會社攜手專家教你成打假好手. 假新聞查核需耗費大量時間、精力,因此,在民主社會中,以此面對假新聞來襲,恐怕是力有未逮。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首刊 2022/11/21 15:25 ・ 更新 2022/11/21 15:31. 網際網路世界,假新聞事件層出不窮,如何帶領大眾提升分辨真偽資訊、解讀訊息的能力更顯重要。 圖/shutterstock. 網際網路世界,假新聞事件層出不窮,每天有超過上億條連結出現在社群媒體臉書Facebook上,即便是臉書動員10000位查核專員,若以10%資訊需確認真偽性,每位專員僅有25秒可處理與判斷真實性。

  6. 2023年3月7日 · 王婉諭指出,相較Google,Mega的檢舉方式更為簡便,只需要寫一封關於檔案的描述信並附上雲端網址,就可以一次檢舉該雲端網址內所有性影像檔案。. 若確認雲端內含「兒童色情」或「侵犯他人權益的成人色情」,該帳號將被永久停權,且會保留相關 ...

  7. 2023年11月15日 · 駭客在群組中,宣布自己已經取得司法院內部資料庫最高管理員權限,所有被司法院授權認證包括內部人員、一般民眾查詢判決書的帳號、密碼、各地法院電話、地址等,皆掌握在他手上。 廖珪如/台北報導. 首刊 2023/11/15 16:55. 司法院內部網站遭駭客入侵,連內部員工密碼都被掌握,資料甚至被公開在社群軟體下載。 圖/陳賜哿攝. 《民報》日前接獲白帽駭客傳來相關資料顯示,司法院網站資料庫遭到駭客入侵,包括查看判決書相關帳號密碼、判決書內容,還有系統原始資料,都被公布在社群軟體Telegram群組,任人下載。 司法院表示,內網安全無虞,但對於被公布在社群軟體上的資料如何處理? 有沒有請求數位發展部支援? 司法院都回答「資安無虞」。 本報取得資料中,可以看出駭客是如何破解司法院網站,手法經本報隱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