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7年3月16日 · 關鍵字: 憂鬱 、 憂鬱症 、 陪伴 、 溝通 、 照護 、 心理諮商 、 精神科 、 老人憂鬱. 憂鬱症是一個會讓思考變得很負面、常自責的疾病,當長輩得到憂鬱症,很多家屬不知道該怎麼與患者對話及相處,深怕一不小心,就讓憂鬱症家人想法變得更灰暗悲觀。 以下就讓走過憂鬱的康復者及照顧者與您分享,陪伴憂鬱症患者要注意的眉角……

  3. 家人有憂鬱症及恐慌症如何照顧及陪伴?. 出處/ 2007年10月號/第254期. 採訪整理/ 施沛琳. 瀏覽數 : 19986. 收藏. 自怨自艾沮喪退縮是憂鬱症者的常見症狀嚴重的自責感讓他們不願對外求助卻也讓照護者不得其門而入長期下來心力交瘁到底照護者 ...

  4. 2017年8月7日 · 憂鬱症患者除了應懂得救醫檢視情緒外近來不少國內外研究均指出運動能改善憂鬱情緒讓心情愉悅尤其每天只要運動二十分鐘就可以有效降低憂鬱困擾但是如何讓憂鬱症患者懂得運動走出第一步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究竟該從什麼運動開始憂鬱症每個人都可能得到. 透過運動改善憂鬱很有效. 根據WHO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共有超過4%、約三億五千萬人患有憂鬱症,且平均每年都有高達80萬的人因為憂鬱而有自殺傾向。 台北市自殺防治研究發展中心也指出,約有70%的自殺者都患有憂鬱症。 屏東科技大學休閒運動健康系徐錦興教授表示,憂鬱症就像感冒一樣,每個人都有機會得到,治療好了以後也有可能再度復發。 得憂鬱症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也包括遺傳。

  5. 2017年4月17日 · 憂鬱症診斷的定義須包含持續2周的睡眠改變幾乎天天失眠或嗜睡)、食慾的明顯改變增加或變差或幾乎每天覺得疲累等身體症狀。 臨床上常見的身體症狀包括胸悶、心悸、腸胃不適、肌肉緊繃或酸痛、骨頭關節酸痛、頭暈、頭痛、背痛、胸痛等。 若有上述不適,建議及早尋求專業協助。 臺灣憂鬱症的人口比率約15%,但就醫率偏低。 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主任許正典說,真正有憂鬱症且會就醫者只占15%到20%。 他認為,當工作、學習都無興趣,或是莫名其妙流眼淚時就要當心,如果找人訴苦還未解決,可以求助專業的醫師或心理諮商師,找出真正的原因,否則一直被訴苦的人也會憂鬱。 如同埋在地底下的管線,已承受很大壓力,要慢慢紓壓,千萬別一直加壓,一直加壓的結果易引發大氣爆,一發不可收拾。

  6. 2017年7月11日 · 1. 鼓勵個案求助. 憂鬱症是療效不錯的疾病不應諱疾忌醫家人朋友應鼓勵個案接受積極完整的治療。 2. 協助親友接納個案的疾病. 憂鬱症常被誤解為抗壓性差或自己想不開就像一個人腿斷了還被罵不認真跑步一樣非常委屈應協助個案的朋友家人瞭解憂鬱症接納個案。 3. 加強個案接受治療的遵循度. 研究顯示,治療不規則或未完全的憂鬱症個案,病情會因此延宕或惡化。 應協助、督促個案遵循治療 (不論服藥或接受心理治療),並持續完整的療程。 4. 適當的支持,建立良好的溝通. 減少壓力、陪伴、關懷、傾聽、體諒、耐心和鼓勵都對遠離憂鬱有正面助益。 鼓勵個案多談、多傾訴,良好的溝通有助於瞭解個案想法。 切忌無謂的安慰,或不合現實的希望。 5. 鼓勵個案多活動. 尤以戶外或團體活動為佳。

  7. 2018年3月16日 · 很多人藉由填寫量表檢視自己最近的情緒是否變化不過亦有人填寫量表計算分數後發現得分很高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罹患憂鬱症有位學校的輔導老師在給學生填寫量表後發現其中一位學生的檢測分數很高於是建議他去看精神科醫師但是經過醫師診斷卻發現這個學生沒有憂鬱症憂鬱症可以透過自填式的檢測量表測出來嗎? 3.專業醫療的配合:醫師的當面會這個疑問可從下述 3個面向探討。 1.使用不同的測量工具,會得到不同的結果:憂鬱症自填式量表是由個人填答問卷後,依照記分方法得到資料;而精神科醫師診斷憂鬱症則是依據會談蒐集到的病人資料作判斷,結果當然可能不一樣。 自填式量表只能針對既定題目回答,蒐集到的資料有限,無法提供題目以外、診斷憂鬱症所需的各項資料。

  8. 2017年10月3日 · 知道臺灣心理健康資源哪些嗎? 根據董氏基金會2017年針對18歲以上的民眾進行的調查發現,96.2%受訪者覺得心理健康重要,且其中九成二的受訪者覺得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一樣重要。 但進一步詢問受訪者對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或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的認識時,卻72.8%的人「不知道」縣市設有社區心理衛生中心,顯示民眾對臺灣心理健康資源的認知有待加強。 調查同時也發現,身邊親友「」罹患精神疾病者,占23%,換句話說,平均每4人就約1人身邊罹患精神疾病的親友。 這項調查在2017年7~8月於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及高雄市抽取國高中職、區公所、衛生所、鄰里辦公室、企業單位及隨機抽訪行人,共回收有效問卷2,244份,調查結果如下: 每10人中1位明顯憂鬱. 身邊精神疾病親友更顯憂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