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7年7月11日 · 剝皮寮的歷史意義. 1.剝皮寮為艋舺現存唯一保有清代街型的道路。 2.剝皮寮街尾為清代北台灣最重要軍事營盤地點。 3.剝皮寮街是清代艋舺與古亭庄空間上必經要道。 4.剝皮寮是清代艋舺龍山寺祭祀圈的東南緣。 5.剝皮寮街是清末唐景崧遊行艋舺隊伍行進路線的起點,凸顯為台灣民主國歷史的起點。 6.剝皮寮街的發展為日治初期艋舺市街發展見證。 剝皮寮的地名變遷. 清代:稱福皮寮街、福地寮街。 日治:稱為北皮寮╳丁目╳番戶→再改稱北皮寮街╳丁目╳番地→街町改名後納入新富町二丁目╳番地或八甲三丁目╳番地. 戰後:成為康定路173巷巷道及面臨廣州街的街屋。 剝皮寮為當地居民的俗稱。 剝皮寮的地名爭議. 剝皮寮街名一直有爭議,代表著街名本身所賦予地域風格的特性。

  2. 2007年8月21日 · 而整體來說,以日文寫作的小說其藝術成就比較高,原因有二: 其一,日本政府並不真正地鼓勵漢文創作,尤其在進入皇民時期之後,漢文早到禁用的命運,使得台灣作家(尤其是受新式教育的年輕作家)大多習於使用日文寫作。

  3. 2006年8月1日 · 大部分的傳言認為呂是被蛇咬死,因為鹿窟本身在山區並多毒蛇出沒,呂可能為收情報而夜間受到土蛇攻擊而毒發身亡。 而另一個傳言,則是傾向有人怕他自首便先槍殺了他。 還有傳言他並未死,只是逃亡到大陸了。 這種種的傳言並未對呂之失蹤作出解答,只是徒增呂如流星般天才的傳奇光芒。 一 叛逆的青年時期及教職生涯 出生於地主家庭的呂赫若,從小便深受古典漢學的薰陶,在就讀公學之時,受到老師的啟發,領略到文學的趣味,遍讀學校圖書館內的兒童文學庫叢書。 一九二八時,同時考取台中二中及台中師範學校,呂原本欲就讀台中二中,不過因為父親的堅持,呂赫若還是進入台中師範學校就讀。 因為個性使然,呂赫若在校期間雖然學業表現優異,不過操性成績分數極差,老師的評語認為他愛打馬虎眼。 而在此時,呂赫若同時展現出他音樂的才華。

  4. 2009年1月14日 · 這種美意識的產生,有社會歷史原因和思想根源:平安末期至鐮倉時代,是日本社會動盪、改組時期,原來占統治地位的貴族失勢,新興的武士階層走上了政治舞臺。

  5. 2007年3月27日 · 據魏斯的說法,當時他瞞著妻子開始以黑爾嘉為模特兒繪畫的原因,是妻子相當不滿他上一個模特兒Siri, Meryman與他的關係,而妻子本人又不願意作他的模特兒,在1986年魏斯願意公開畫作則是因為他覺得他已經夠老了,而黑爾嘉這一系列的畫作是他晚年的重要

  6. 2007年5月9日 · 那是他高興或專注的時候常有的表情,譬如在讀一篇學生的佳作時,或聽別人談說一些趣事時;而今,他正十分在意老友臺先生對於他甫出版詩集的看法。 我忽然完全明白了,古人所謂「奇文共欣賞」,便是眼前這樣一幕情景。 我安靜地靠牆坐在稍遠處,啜飲杯中微涼的茶,想要超然而客觀地欣賞那一幕情景,卻終於無法不融入兩位老師的感應世界裡,似乎也分享得他們的喜悅與友誼,也終仿禁不住地眼角溫熱濕潤起來。 日後,臺先生曾有一詩讚賞《清畫堂詩集》: 千首詩成南渡後, 精深雋雅自堪傳。 詩家更見開新例, 不用他人作鄭箋。 鄭先生的千首詩固然精深雋雅,而臺先生此詩中用「鄭箋」的典故,更是神來之筆,實在是巧妙極了。 其實,兩位老師所談並不多,有時甚至會話中斷,而呈現一種留白似的時空。

  7. 2007年3月29日 · 當時山東萊陽有一位學者,名叫繼登,他是崔子忠的老師,他的子侄,玫和應亨,與崔子忠也有交誼。 玫是天啟年間的進士,官至兵部侍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