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7年7月30日 · 你給我好好的反省. 不許這樣不許那樣禁止你進行任何思想流動. 給你受受那失去自由意識的苦吧. 給你嘗嘗那禁錮的牢房是如何叫你不能呼吸. 你知道窒息的滋味吧. 你還記得吧. 別謊稱你忘了說那是太久以前彷若前世的事啦. 這陣子我可不停在你睡夢中提醒著你啊. 瞧你嚇得一身冷汗怕死的醒來貼緊胸口確認心跳…… 叫你知道什麼是害怕. 叫你認識什麼是絕望. 叫你哭泣著跪仆地上. 舔大地說我對不起你. 仰望天求神明原諒你. 你以為你是誰啊毒蛆. 比螻蟻更不足惜的好吧且寬容地稱你為「生命」吧. 我要你徹底完全地沒有自己. 然後才開始知道該認識我. 該祈求我. 朝拜我. 磕頭.

  2. 2008年2月27日 · 六 年代初,台灣電視開播,電視台向小說界尋求支援,文心是少數由小說界轉向電視劇本發展而逐漸放棄小說創作的小說家之一,一九八七年二月,因突發性心臟病去世。

  3. 2007年4月16日 · 「天地之間皆文章,放心下筆大是好。 寫作無須講道理,文章裡自有道理。 人生直面以對,無須迴避,人的感情均相同,凡人罷了,若顧忌太多,心手放不空。 」…阿盛談寫作. 作家阿盛於1981年以《唱起唐山謠》崛起於文壇,人稱「散文阿盛」。 1991年推出長篇小說《秀才樓五更鼓》,打開了另一個「小說阿盛」的稱號。 每逢出手必定不凡的阿盛,後來在1994年辭去了16年資歷的媒體工作,創辦台灣第一個文學講堂,經營散文寫作私淑班,13年下來桃李滿天下,部分更躋身於新生代文壇作家之列,如此默默辛苦興學,再創「文學教育家阿盛」的稱號。 ‧文人首創寫作私淑班.

  4. 2008年10月1日 · 一進場已經有不少臺灣人和日本人,靜靜等待著。 演講前,「臺灣日日新報」的大澤主筆,為聽眾介紹郁達夫。 大澤主筆說,郁先生是中國的名作家,著作有「沈淪」等作品。 於是大澤主筆拿起「沈淪」,幌一幌給聽眾們觀看。 坐在旁邊的郁達夫,是個身材較高,清瘦的體格而穿著淺色的西裝結濃彩領帶。 郁達夫站起來,開口講話。 第一聲竟以日本話,而且明晰流暢,無須別人來翻譯。 不過,他的演講內容,到了今天統統忘掉了。 這是我首次看見祖國的作家。 與老友郭水潭偶爾談起郁達夫的事,他說,那個時候也在臺南碰見了他。 為此於「臺北文物」上寫了一文。 從筐底尋出季刊「臺北文物」,於四十三年十二月發刊的三卷三期裏,果然,發見了「憶郁達夫訪臺」的一篇文章。 封面還刊載著郁達夫歡迎會的一幀照片。

  5. close. ~ 一首絕對值得從頭到尾唸它幾遍的長篇敘事詩 ~霧 社〈霧社〉這首長篇敘事詩,是向陽於1979年,24歲時所寫,內容係敘述1930年泰雅族人抗日事件,史稱「霧社事件」之始末。. 全詩分為六個章節,由「子.傳說」、「丑.英雄莫那魯道 」、「寅‧花岡 ...

  6. 2009年10月30日 · 吳新榮於一九六七年三月心臟病突發去世,生前曾以「琅山房裡住了一位失意政客……」自嘲,或許是指他插足政壇的未能如意。 戰後曾參選縣議員當選,省議員及鎮長皆落選,二二八事件時,與其父皆被捕,繫獄二十餘日,熱衷政治,是他文學之外的 ...

  7. 2007年5月9日 · 原文: 車轉入溫州街十八巷時,遠遠便望見臺先生已經站在門口等候著。 由於我小心慢駛,又改道耽誤時間,性急的臺先生大概已等候許久了吧? 十八巷內兩側都停放著私家小轎車,我無法在只容得一輛車通行的巷子裡下車,故只好將右側車門打開,請臺先生扶鄭先生先行下車,再繼續開往前面去找停車處。 車輪慢慢滑動,從照後鏡裡瞥見身材魁梧的臺先生正小心攙扶著清癯而微僂的鄭先生跨過門檻。 那是一個有趣的形象對比,也是頗令人感覺溫馨的一個鏡頭。 臺先生比鄭先生年長四歲,不過,從外表看起來,鄭先生步履蹣跚,反而顯得蒼老些。 待我停妥了車子,推開虛掩的大門進入書房時,兩位老師都已端坐在各自適當的位置上了──臺先生穩坐在書桌前的藤椅上,鄭先生則淺坐在對面的另一張藤椅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