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5日 · 國標舞女王劉真二月初因心臟主動脈瓣膜狹窄而進行手術沒想到手術期間心跳驟停故緊急裝上葉克膜搶救並在半個多月後拆除葉克膜改裝俗稱人工心臟心室輔助器」,以等待心臟移植的機會然而3月4日又突然傳出劉真自發性腦出血緊急動開顱手術搶救到底使用葉克膜心室輔助器等維持心臟功能的設備為何會導致腦出血? 使用「心室輔助器」等待心臟移植,還要注意什麼? 葉克膜是「血液幫浦」(人工心臟)及「體外氧合器」(人工肺臟)的組合,既可以擔任心臟的工作,也可以取代肺臟的任務。 當一個患者同時失去心臟和肺臟功能時,可使用葉克膜搶救,若單獨只有心臟功能喪失,或是單獨失去肺臟功能,也都可以使用葉克膜救命。 它的最大功能就是提供足夠氧氣與血液輸出量給全身其他器官。

  2. 2018年4月18日 · 柯文欽指出心臟移植並不是百分之百都很成功根據健保局的資料換心後3個月的存活率是88%,一年是82%,三年是70%,也就是100個人去換心三年後只剩70個人還活著且換心之後終生都要服用抗排斥的藥有後續保養的問題所以不是一勞永逸的

  3. 2021年2月22日 · 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永在分析其實病患最在乎的手術成功率分成兩部分首先是在手術過程中瓣膜換好之後肺功能是否能恢復正常運作。 再來是出了手術房之後,在加護病房觀察的2~5天,以及普通病房約一周的住院期間,是否有併發症發生,及是否可以順利出院。 挺過了這兩個階段,雖然病人的體能、傷口仍未完全痊癒,但體力在三個月內會慢慢恢復,而「心律不整」、「血栓」等風險也會逐日降低。 原則上,可將前三個月視為恢復期。 手術規模越大 體力耗損越大. 李永在醫師說,在振興醫院,並不是用皮膚切口的大小來判斷手術的規模,而是要看是否使用「體外循環機讓心臟暫停」跟「體力的耗損」程度來判定。 (延伸閱讀: 運動者有心臟病反而易忽略? 若像劉真有主動脈瓣狹窄,如何及早發現?

  4. 2020年7月29日 · 李永在醫師進一步分析:「一般認為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不適用於年輕人一般指小於70歲的原因主要並不在於手術的風險高低因爲傳統手術和經導管手術在這一類的風險大致相當最主要考量的是生物瓣膜有使用年限瓣膜主要可分為機械生物瓣兩大類傳統手術主要使用機械瓣但亦可使用生物瓣經導管手術只能使用生物瓣膜但生物瓣的使用年限不長。 李永在醫師說,傳統手術植入的生物瓣膜平均使用年限約10~15年,經導管植入的瓣膜目前為止,根據大規模(較可信)的試驗結果,約可用5年,但不是指5年為上限,未來究竟還可續用多久,仍待觀察。

  5. 2005年9月3日 · 衝破防線 完成首次心臟移植. 往後的行醫生涯朱樹勳持續以救人第一的態度行醫因此時有所見不守常規的事就以民國76年的換心手術來說當時心臟移植手術還在人體試驗的階段要事先向衛生署報備核准後才能手術朱樹勳也事先向醫院報備但當時病人已經過3次CPR命在旦夕此時正好有腦死病人捐出心臟他便決定動刀。 就在鋸開病人胸腔後,一通從院長室打來的電話,指名要他親自接聽,說是台大尚未將移植計畫送到衛生署,手術必須立刻停止。 當時朱樹勳覺得很不可思議,因為移植計畫的資料送到院長室已一個多月了,怎麼可能還沒到衛生署? 再次面對「遵守規定」與「先救人」的抉擇,他仍認為救人為先,要屬下以「正在手術,無法接聽」為由,拒聽電話,握著刀子繼續完成. 手術。

  6. 2017年3月15日 · 張效煌醫師說臺灣一年做心臟繞道手術者約23千例繞道手術3年存活率至少九成以上放置支架為八成以上若是2條血管阻塞繞道手術存活率明顯較高

  7. 2021年2月22日 · 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永在分析其實病患最在乎的手術成功率分成兩部分首先是在手術過程中瓣膜換好之後肺功能是否能恢復正常運作。 再來是出了手術房之後,在加護病房觀察的2~5天,以及普通病房約一周的住院期間,是否有併發症發生,及是否可以順利出院。 挺過了這兩個階段,雖然病人的體能、傷口仍未完全痊癒,但體力在三個月內會慢慢恢復,而「心律不整」、「血栓」等風險也會逐日降低。 原則上,可將前三個月視為恢復期。 手術規模越大 體力耗損越大. 李永在醫師說,在振興醫院,並不是用皮膚切口的大小來判斷手術的規模,而是要看是否使用「體外循環機讓心臟暫停」跟「體力的耗損」程度來判定。 (延伸閱讀: 運動者有心臟病反而易忽略? 若像劉真有主動脈瓣狹窄,如何及早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