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楊育正馬偕紀念醫院院長。 他是產科名醫、婦治療權威,也是曾二度掙扎於死亡邊緣的淋巴患者。 行醫近40年,他始終懷抱極大的熱情與深切自省。 曾有「接生大王」之稱的他,在轉而踏入婦領域後,開始更深刻地思索「生命」的本質。 他認為:「唯有充分溝通『死』,才是尊重『生』。 」67歲因過世的父親──前台北市長楊金欉先生,生前曾悵然地說:「我還有很多事要做啊……」這句話影響他至深。 當他得知自己也罹患癌症時,從驚嚇、否認、沮喪,到最終接受事實,他選擇更積極地善用生命,並推動安寧療護,為了在離去時,不留遺憾。 他40歲便已寫下遺書,為從容面對「那一刻」做好準備。

  2. 本書以清楚實用的語彙,解釋了從宣布「壞消息」、因應疾病與治療、面對常見的溝通問題,到處理家庭與性議題等不同疾病階段時,該期待與聆聽什麼,且該如何回應癌症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需求。. 藉由心理動力、人本主義,以及認知行為三個主流諮商模式 ...

  3. 而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癌症不用怕》,就是一本癌友新生命協會為癌友一般病患家屬以及想照顧好自己的人士所寫的一本書就讓我們來介紹這本好書吧!. 「脊椎旋轉功法+「踏實人生功法18篇生命故事交織成一部既能提升免疫力又能洗滌心靈 ...

  4. 蔡松彥醫師,現任彰化基督教醫院體系 南基醫院協同院長也是彰基國際癌症e院院長及自然醫學研究中心執行長在2014年的身體例行檢查中確診罹患肺腺癌合併麟狀癌。 身為主流醫學體系的醫師,毫不遲疑進行一連串的開刀及化療治療,不料卻在化療5個月後透過電腦斷層追蹤檢查,又在同側另一肺葉發現多顆結節,但因散在多處且太小,無法進行穿刺! 面對癌症疑似復發,不免心灰意冷,但也因此開始思考該如何救自己? 由於非主流的互補及另類醫學,往往不夠嚴謹,且常披著神秘面紗,蔡松彥院長的做法是:只要有時間、費用能負擔,就將自己當成白老鼠,親身實驗每一種方法,然後將數據及反應和心得記錄下來,截至目前為止,花費加起來也高達將近台幣1000萬元!

  5. 藝術家瑪莉安考特斯曾經擁有一個完整美好的世界藝評家丈夫湯姆與十八個月大的小男嬰艾維──直到丈夫的腦瘤出現。 確診之後,每一次獲知的訊息,都帶來更多不確定,彷如冰山一角,而巨大的災禍就在不遠處。 瑪莉安拋棄所有的夢想、計畫與創作念頭,唯一的野心就是守護這個家庭。 開刀、放射治療、化療,再開刀、治療,最終進入安寧病房,湯姆在時好時壞的病況裡逐步邁向死亡,新生兒艾維正要開啟嶄新的世界,瑪莉安盡力維繫家庭不致潰散崩毀。 一家三口,死生並行,沿途都是災難。 他們只能盡力攫取所有短暫的美好時光,在公園裡散步、看艾維唏哩呼嚕嘗試美食、在吊床上小盹、在陽光燦亮的水池戲水……。 她學游泳、學開車,回應丈夫與兒子的日常索求,接收病人與幼兒的喜怒無常。

  6. 罹癌第一課:別讓壞情緒加速病情惡化近來的一些研究指出,癌症患者不見得如此脆弱,他們的負向情緒與不適應,大多會在一年之後漸漸平復,唯一擔心的只有「復發」。 因此,如何調整其生活型態以及個人身心狀況,學會與共生,才是最重要的功課。 對腫瘤患者的提醒有效的調適:尋求情緒支持、面對問題、搜尋資訊、保持正向的態度、保持戰鬥精神、尋求宗教支持等。 無益的調適:情緒化、逃避、無望、無助的態度、自責、否認,只有是讓情緒更不好!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吳佳璇 1969年生於臺灣雲林,1995畢業於臺大醫學系,於母校精神科完成住院醫師訓練。 2004年澳洲墨爾本大學進修,獲「國際心理衛生」碩士。

  7. 中文出版. 醫學保健. 醫學總論. 從病危到跑馬拉松 (修訂版) | 誠品線上. 內容簡介 一位腫瘤外科醫師變成癌症病人的抗歷程疾病不因他的身份特別而給予禮遇,他得過血癌,接受了全程的癌症治療,他對自己還不錯,吃有味道的「垃圾食物」,該哭就哭,該請求幫忙也不怕人家拒絕,可以說是相當的「無品」……他要大聲疾呼:「癌症朋友! 對你自己好一點,有益於你癌症的治療成功!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阿傑特【生平背景】男性、怪人,一枝花的年紀! 十三年前得癌症,立即病危。 現在能參加馬拉松比賽,像頭野牛。 雖是醫生,但求生過程特異,心態近於市井人物。 下港閩南、客家、平埔族混血之農家子弟,三八、硬頸、能勞動。 從小必須種田、做買賣。 專長是開刀,卻喜歡和病人哈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