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房地產炒賣,又作炒、炒、炒地皮、炒作土地(臺灣用詞)、炒樓(港澳唸法)、炒作房價等,是地產市場的交易活動之一,炒與一般的物業投資不同,炒家很少注重長期投資回報率,他們主要透過頻密的交易,買賣房地產 投資組合獲取大額利潤。 。此外,炒家亦能通過買賣樓花,或通過 ...

  2. 台灣景氣衰退、房價繼續攀升的同時 [11],政府反而繼續開放財團炒作不動產 [12],並研修「543條款」,解禁陸資投資房地產 [13]。 多數年輕人,為了存錢買房、甚至貸款,排擠了一些多餘的消費、生活、教育、生育等費用支出,被台灣媒體稱為 無殼蝸牛 、對前程沒有希望的 窮忙族 [14] 。

    • 概述
    • 歷史
    • 棋盤
    • 遊戲配件
    • 遊戲策略
    • 吉祥物

    參賽者首先平均分得遊戲金錢,憑運氣(擲骰子)及交易策略,買地、建樓以賺取租金。因為最後只得一個勝利者,其餘均破產收場。最早地主遊戲的設計,由一名名為莉茲·瑪姬的喬治主義者設計,旨在暴露自由放任主義所產生的貧富差距和尋租問題,豈料推出之後大受歡迎。

    美國帕克兄弟(英語:Parker Brothers)於1935年11月5日發售大富翁。英國版於1936年由Waddington Games推出。大蕭條時的大富翁在美國漸受歡迎。 曾廣泛誤認為遊戲是由查爾斯·達洛發明,為的是向國會提出資本主義的弊端,財主壟斷市場,小商戶鬥不過大企業,卻想不到這遊戲會受大眾歡迎。但實際上,早於1903年,伊利沙伯·瑪姬已經為一種類似的遊戲地主遊戲(英語:The Landlord's Game)申請專利,潛在目的確是向大眾教育大地主壟斷的弊端,並宣傳通過推行單一地稅的喬治主義來破解地產壟斷。遊戲中分別有兩套規則,反壟斷及壟斷。反壟斷目標為在創造財富同時得到各種獎勵;壟斷則為粉碎對手成為單一贏家。結果壟斷版本大受歡迎,達洛宣稱自己擁有其中一個版本的版權,並出售予帕克...

    概述

    棋盤一共有40格,其中物業28格:街區22格(8種顏色,其中最便宜的和最貴的各2格,其他顏色各3格)、交通4格、實業2格;功能12格:機會、社區福利各3格、稅格2格、入獄、監獄、停車場、起點各1格。最便宜的物業位於起點出發方向的下一格;最貴的物業則位於起點前一格。各地區發行的版本習慣上以該最貴物業的名稱命名。 自2008年版本起,玩家在到達奢侈稅格時,付款額增加到100;到達所得稅格時,則只能付200。

    英國版

    英國版本棋盤的最後一格為Mayfair。

    大西洋城版

    大西洋城版是最早期的大富翁版本。圖版一共有40格,包括28格物業。物業均以美國新澤西州大西洋城及附近地區命名,而又因為價錢最高的物業是「Boardwalk」,故又稱Boardwalk版。(註:大富翁玩家一般以價錢最高的物業為不同版本命名,以分辨同一地區所出版,而不同版本的平裝大富翁,例如香港的平裝版可以分為「石澳版」、「山頂一版」、「山頂二版」、「太平山版」。)

    正方形遊戲板圖一塊。
    代表參與者的棋子。棋子形狀包括:禮帽、熨斗、蘇格蘭犬、戰艦、汽車/跑車、轆轤車、酒桶、大炮、馬和騎者、靴子。1999年經網上投票後加入了大錢袋,在2013年經網上投票後加入了小貓,淘汰了熨斗。在2017年新一輪投票中,加入暴龍、橡膠鴨和企鵝,而舊有的頂針、轆轤車及靴子則被淘汰。個別地區有富當地特色的棋子,如:洋紫荊花(香港版)、大三巴牌坊(澳門版)。
    兩粒六面骰子。
    物業地契。地契上列明物業價錢、抵押價錢、建屋費用、地租詳情。物業包括:

    最後擲骰子的玩家往往比其他人不利,因為前面物業可能已被較早擲骰子的玩家購買。雖然如此,遊戲策略能大大提高勝出的機會。六人作賽時,很大機會沒有人能靠運氣買下同色的地。如果不交易換地,遊戲將沒完沒了進行下去。 以下要注意的地方: 1. 遊戲初段入獄應儘早繳交罰款出獄,爭取機會購買土地。到了遊戲末段,當大部分玩家都已發展其勢力範圍時,入獄可使自己免墮入他人之物業,此時則應運用三次擲骰子機會,延緩出獄時機,增加他人踏中自己土地之機會。 2. 交「入息稅」時,遊戲者要立即決定付200元(以標準版為準)或交總資產的10%。 3. 在自己每一個物業只建1至2幢房子不是成功的投資,3幢房子的租金比一、兩幢房子的租金高出兩倍以上。 購地建議: 1. 儘可能購入各個車站,由於車站分佈在每一行玩家踏中的機會率相對...

    此遊戲的吉祥物是一個身穿大禮帽及早禮服、常手持手杖的老人,名為Mr. Monopoly(英語:Mr. Monopoly)或Rich Uncle Pennybags(富有的錢袋大叔)。大眾印象中常以為他的造型有配戴單片眼鏡,但官方從未有這樣的設定,這被視為曼德拉效應的事例。

  3. 其他人也問了

  4. 合宜住宅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合宜住宅 是 中華民國內政部 於2010年4月22日推動的健全房屋市場方案辦理的出售式公共住宅。 為了改善以往 國宅 建築品質不佳的問題,由政府提供土地,低價賣給民間廠商,由民間廠商提供資金技術興建,承購需符合限定資格,提供無自有住宅的中低收入家庭以合宜價位購買,以達促進 臺北都會區 住宅供給與需求之均衡,舒緩房價上漲情形之政策目標。 [1] 但 合宜住宅弊案 爆發後,內政部表示將不再續推此政策。 政策發展 [ 編輯] 住宅政策長期以來以輔助人民購置住宅為主要施政方向,惟對於整體住宅發展的掌握及展望尚有不足。 面對照顧弱勢者居住需求的新潮流,對於國內住宅照顧對象及協助方式,宜有所檢討及整合。

  5. 公告價 為 台灣 的一種 土地 政策,官方公告一個價作為土地 所有權 人申報價之參考,政府依據土地所有權人所申報之價課徵 價稅 ,公告價每2年公告1次,必要時會延長。. 另有 公告土地現值 作為土地移轉或設定典權時之參考;並作為主管機關審 ...

  6. 1982年修正《國民住宅條例》,第二條定義為「由政府計劃,依左列方式興建,用以出售、出租或貸款自建供收入較低家庭居住之住宅:一、政府直接興建。 二、貸款人民自建。 三、獎勵投資興建。 前項收入較低家庭之標準,由行政院定之。 」國宅興建方式又新增貸款人民自建及獎勵投資興建。 然而實然上,以土地成本的競爭力而言,私有取得者普遍不若公有土地。 2002年修正《國民住宅條例》,第二條定義為「由政府計劃,依左列方式,用以出售、出租、貸款自建或提供貸款利息補貼,供收入較低家庭居住之住宅:一、政府直接興建。 二、貸款人民自建。 三、獎勵投資興建。

  7. 房屋均價是每平方8500元 [1] 。 雖然在二三線城市房價不會太高,但普遍收入過低,除去生活消費,不會有太多的積蓄 [2] 。 2015年中國 中央銀行 的調查顯示,過半群眾認為房價過高難以接受而且房價基本不變 [16] [17] [18] [19] 。 世界銀行 1998年對96個地區的統計資料顯示:家庭收入在999美元以下的國家,房價收入比平均數為13.2;家庭收入在3000美元-3999美元的國家,房價收入比平均數為9;家庭收入在10000美元以上的國家,房價收入比平均數為5.6 [2] 。 中國大陸地區房價收入比排名世界14,約為23%。 [2] [20] 。 形成原因 [ 編輯] 參見: 土地財政. 地方政府公共預算與土地出讓金對比. 由於已知的技術原因,圖表暫時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