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踏上上求法之路 至尊宗喀巴告別上師之後漸次行前雖經長途跋涉但是他唯一專注於尋求正法的猛利願望絲毫不覺疲勞之苦。 十七歲的秋季,來到止貢的一間寺廟「吉祥林」,親謁法王京俄仁波切,在其座前聽受大乘發心儀軌,以及大手印五法。

  2. 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 › index › 各期福聲譯師之旅

    現證光 > 譯師旅 迎向現證之光,僧團法師繼上期撰文介紹五大論與廣論交相輝映,本期再為我們開顯歷代祖師璀璨的譯經之路。 福智之聲第226期 譯師

  3. 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 › index › 2013/09/24-06/00/22菩提路上師永隨

    2013年9月24日 · 我從高中開始學佛,就一直在尋找到底什麼東西能成為我生命的依靠? 直到大學時遇到師父講《廣論》以後,我很驚訝,原來佛法是要依次第學習的,原來佛法是可以透由實踐來改變生命的! 在遇到師父時也找到了生命的方向,生命的轉變就此開始! 遇到師父後的第一個改變,就是立下「長遠的生命宗旨」及對佛法完整架構的了解。 因緣成熟出家後,師父一步步帶著我們認識佛法的內涵,而師父引導的初步就是「依師軌理」,而這也是師父最重視的。 師父不只是講,更以身教帶領著我們實踐依師軌理的內涵! 民國八十二年去印度受戒時,師父便一個師長一個師長的祈請、供養,祈請每一位善知識攝受! 當時我因為才剛出家,對於師父這樣的行為非常震撼,學佛學這麼久才知道原來善知識是要用「請」的!

  4. 今謹選述「聽聞軌理」「斷器過」部分,願有助於學人,得到聞法勝益。 「聽聞軌理」中,先提出兩項前行,作為聽法前準備:一者,思惟聞法的殊勝利益,將自己不喜聽法心去除,代以一心渴仰,好樂求法情;二者,於說法師及所說之法,生起

  5. 《菩提道次第廣論》是宗喀巴大師(文殊菩薩化身)教證具足的修行歷程,全面呈現真正離苦得樂、圓滿生命的完整理念,以及如何步步向上的正確次第;而史氏的經歷,以其個人的品德修養與科學素養投入靈魂的探討,讓現代人更能確立生命無限真實、心靈反被物質奴役錯謬。 故本期刊載「史威登堡的啟示」一文,期使大家對走增上生道感覺更篤定而踏實。 佛法傳授完整普遍的正理,史氏則描述就他眼界所及個別事相的觀察。 我們若不能掌握根本內涵,區分總別層面的不同,必然認為事理二者之間處處矛盾扞格,不是質疑佛理有誤,便是駁斥史氏荒誕,如此必定失去托事顯理的效用,這是讀時要多加思擇處。 死亡後的個階段. 在一七四三年的一段期間裡,史威登堡所經驗過的一些夢境和異像帶給他很深遠的影響。

  6. 編輯室整理. 假定這個戒體是以六十分做標準的話,也許你沒有六十分,可是今天你做一下,加上一分;明天又做一下,加上兩分;今天皈依一下,又加上十分。 我們會因為自己不及格,而認為這十分不要嗎? 還是因為自己趕不上,必須爭取? ……,沒有人例外,都必須這樣累積。 如理行持 善、戒皆重實踐. 很多同學,雖然學了廣論,但實際上不會用。 事實上,不會用是很正常的。 我想在座同學都很清楚,如果沒有全部精神放下去,花上、四年時間,是不太可能把廣論的理論整體把握得住的。 而理論學會,並不表示我們已有了實際上的行持,這一點在做事的時候,才真正體會得到,如果不去做事情不大容易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 理論與實踐存在著距離,這種情形在平常生活當中到處可見,特別是佛法當中,不管是下士、中士、或上士,更是如此。

  7. voicefriend.blisswisdom.org › old_site › Tvo珠璣集 - blisswisdom.org

    修行三部曲. 正修行分成三個部分,做之前要有什麼準備? 正式修時如何做法? 做完以後應如何迴向? 每一個部分應該非常清楚,例如:還沒打坐前應該怎麼做? 坐的時候應該怎麼樣? 坐完了應該如何? 入、住、出三個應該要很清楚。 入是坐前的加行,住是坐時的正行,出是坐結束時的結行,凡是正確圓滿的教法、無垢的教授,都一定是這個完整的次第,絕對不是如一般所說的修行,不要分別,如如不動就好了。 相續和合. 修行一定要做到相續和合,什麼是相續? 就是我們的身心。 什麼是和合? 依口中稱念:「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這樣只是嘴巴和合,耳朵和合,祖師稱它為入耳出口之學,這是無法對身心真正有好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