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6月20日 · 中暑症狀有哪些?不只是頭痛、拉肚子 你可能會認為中暑好發在7、8月的猛暑時節,其實未必。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表示,許多人以為盛夏最容易中暑,其實通常夏天剛開始時,大家還在漸漸適應天氣,對熱的忍受力較低,中暑案例反而多。

  3. 2019年8月14日 · 中暑症狀. 1.頭暈、無力. 2.噁心嘔吐、拉肚子. 3.抽搐. 4.嗜睡、昏迷. 中暑處理3步驟. 第一步: 將病患移到 陰涼處. 第二步: 除去病患過多衣物,以 「頭低腳高」 的姿勢躺臥. 第三步: 用溫水擦拭或風扇冷卻,如有發燒必須 「邊降溫、邊送醫」 預防中暑. 1.太過炎熱不要出門,待在陰涼處. 2.補充鹽分. 3.穿著通風的衣物,勿打赤膊. 4.多喝水. 彰化醫院急診醫師黃鎧翊表示,楊先生經插管搶救,連續施打低溫食鹽水4000cc,1小時內體溫從41.8度降到39.7度,加上降溫氣連續施救、10幾天的照護休養,終於恢復健康。 提醒民眾,切莫輕忽中暑,若出現體溫過高、發燒等症狀,請趕緊就醫,避免傷害到腦神經,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掌握樂活資訊,點我加入幸福熟齡LINE好友~

  4. 2023年6月20日 · 天氣濕熱又出現頭痛、想吐、拉肚子等輕微的不適症狀時,許多人都會疑惑:自己是不是中暑了? 這些熱傷害又是怎麼發生的呢? 其實當出現頭痛、想吐、心跳變快、大量流汗這些異常狀況時,很有可能已經進入了中暑了前身─「熱衰竭」的階段,這時如果不趕快降溫,就會惡化成真正的中暑、需要送醫急救,因此不可不慎! 根據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腎臟科主治醫師朱柏齡的著作《32℃警戒:小心熱傷害、中暑》,當外界氣溫較高、正在運動產生熱量,或是人體代謝變化而讓體溫上升時,維持體溫恆定的機制就會透過增加血液循環與排汗,來幫助人體降溫。

  5. 中暑(英文為Heat Stroke)指人長時間處於水分容易蒸發、流失的空間或狀態下,例如高溫或悶熱環境中,又未適時補充水分及鹽分,造成身體熱量無法順利排出,核心體溫升高,出現各種不適症狀。

    • 哪些人容易中暑
    • 熱傷害的類型
    • 預防中暑的五大秘訣

    炎炎夏日,任何人都有中暑的風險,又以需要在太陽底下工作或活動的工人、運動員、軍人較常發生,或是處於悶熱、潮濕、空氣不流通的工作族群,這些人都是中暑的高危險群。 你以為待在冷氣房就沒事嗎?長時間處在冷氣房一樣也會中暑!冷氣房的環境容易使皮膚毛細管、汗腺收縮,不利於身體排汗,若身體的熱量無法透過流汗來調節體溫,一樣容易中暑。提醒大家,適時補水也是調節體溫的重要方式。 你知道中暑只是熱傷害的一種嗎?今年夏天就從學會分辨熱傷害開始吧。

    熱痙攣

    在高溫下長時間或劇烈活動,大量出汗容易使身體水份流失,造成血液中的鈉、鉀離子濃度降低,導致肌肉出現不自主的抽搐或疼痛。通常以小腿肌肉或激烈運動的肌群較常見,因短時間內重複發生的機率較高,若患者出現此類症狀應立即休息。

    熱衰竭

    屬於較嚴重的症狀,主要是因為高溫悶熱的環境,大量出汗導致水份、鹽份流失過多,進而出現脫水的狀況。常見的症狀有臉色蒼白、虛弱、噁心、嘔吐、頭痛,體溫約在37℃~40℃。需立即將患者移至陰涼處,除去外衣並以冷水潑灑或擦拭,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給予水分或電解質飲料,立即送醫。

    熱中暑

    又稱「中暑」,屬於熱傷害中最嚴重的類型。身體因中樞體溫調節失常或無法正常排汗,導致體內累積過多熱量,最主要的症狀為體溫飆高(常超過40℃),並有皮膚乾熱、無汗、頭暈、心跳過快、抽搐、休克等症狀。若出現熱中暑的情況,需立即送醫,延遲治療可能導致永久性的傷害,死亡率也較高。 另外,中暑還可能併發橫紋肌溶解症,常發生在過度運動的情況,或處於潮濕悶熱的環境,主因是肌肉細胞受到嚴重傷害,產生一系列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進而影響其他器官,尤其是腎臟。 瞭解熱傷害的類型後,你是否對中暑的症狀感到驚慌?別擔心,接下來教大家幾個遠離中暑的方法。

    避免長時間在太陽下活動

    避免在大太陽底下活動,尤其是上午10點到下午2點,這是一天當中紫外線最強的時段。

    必備防曬工具

    白天出門記得攜帶防曬工具,如雨傘、遮陽帽、太陽眼鏡,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多喝水,幫助體溫調節

    高溫容易加速水份流失,可以自行攜帶水壺,養成隨時補水的好習慣。 另外,國民健康署提供的運動喝水計畫包含:運動前2-3個小時飲用500 cc 的水;運動前、運動中10至20分鐘飲用200 至300 cc 的水以避免脫水。另外,少喝咖啡、汽水及酒精性飲料,也可降低脫水的風險。(推薦閱讀:每天該喝多少水?原來正確喝水還有這些好處!)

  6. 2015年7月5日 · 醫師表示,食物若保存不好容易變質,民眾吃下肚就可能 拉肚子 ,近期高溫潮濕,腸胃科患者約增加一成,但 腹瀉 不一定是吃壞肚子,有些可能隱藏其他疾病,民眾身體不適要就醫治療。 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醫師王璞表示,腹瀉是一種很常見的腸胃道症狀,只要一天 解便 超過三次,且大便是稀糊狀或水狀,就是腹瀉。...

  7. 2017年2月20日 · 中暑拉肚子怎麼辦?自我治療小妙方. 2017-02-20. 到了炎熱的夏天經常外出的人就會容易出現中暑的現象, 中暑會引起嘔吐, 頭暈, 拉肚子的症狀, 要及時遠離高溫環境, 多喝含鹽的飲料, 多喝水, 夏天外出前要做好防護工作。. 一、 自我治療小妙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