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6日 · 元大台灣價值高息ETF主打高股息月月配等訴求吸引投資人瘋狂搶進包括國泰證玉山證永豐證等代銷機構。 玉山證13日率先宣布暫停相關線上申購作業。 元大證券也發出公告表示,由於近來開戶申請數量爆增,14日申請開戶及補件的的投資人,「無法保證」能在募集期限內完成申購,不過該公告隨即被撤下,但發是聲明呼籲投資人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妥善規畫個人財務決策。 羊群效應(herding effect)又稱為群聚效應或從眾效應,經濟學裡常用此描述經濟個體的群聚行為,因為人類也有盲目從眾的本能,會一窩蜂地做出相同反應,這種情況在金融市場尤其常見。

  2. 2022年5月12日 · 2021年底元大準備開募新台灣高股息ETF基金今年1月13日遭金管會退回雖然投信公司最怕無法募新基金因會失去市占率及競爭力也可能流失資產規模不過元大投信單靠0050及0056兩大巨無霸國民基金吸金法力2021年稅後淨利上看19億每股

  3. 2022年11月28日 · 華南永昌投信董事長黃昭棠今28日在2022 New Futures期貨學術與實務交流研討會上提到許多年輕人賺小錢就全買高股息ETF領到的年配息季配息月配息看似是穩定收益長遠的投資其實要跟著世界經濟一起成長高股息型態並不能反映經濟成長結構,「要長期累積財富靠得其實是複利投資』。 近年來,不論是開放零股交易、微型期貨,都廣開大門讓更多投資小白踏入金融市場。 再加上106年上路的夜盤期貨交易逐年熱絡,口數從9.8萬增長到今年10月最高量到一晚131萬口;全球期貨市場交易量也連四年不斷創新高,從交易數字可以看出,民眾在戰爭、疫情、通膨、糧食危機等總經環境的多變情況下,資金避險及交易需求節節攀升。

  4. 2023年1月31日 · 過去ETF除息未提前公告配息中股利所得與資本所得的佔比民眾總得等到除息完領取收益分配通知書才得知。 舉例來說,若是股利占比下降,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張數門檻就會提高,不過可併入個人綜合所得抵減的基數會降低,對低所得的投資人來說,能抵稅的金額會隨之減少,但對高所得者節稅效益則會明顯增加。 民眾若能提前得知股利佔比,即可考量每次配息的佔比變化,決定是否參加除權息。 對此新制,立法委員林昶佐此前質詢時曾指出,目前ETF除息後,至股息實際入帳時間為1個月左右。 比較美國前16大ETF,其中14個7天內入帳,當中有5個甚至只要3天,台灣慢了許多。 而國人多使用定期定額的投資模式,股息1個月後才入帳,表示投資人每年都潛在損失這1個月的投資績效。

  5. 2023年6月17日 · 泰山公司經營權戰後,16日發布重訊,原本董事會決議可分配盈餘分派現金股利每股4,改為配發爲每股 0.56 現金, 而泰山員工最關心的新總經理人選,市場人士解讀,原總經理蔡政達可能留任。 黃彥宏/台北報導. 首刊 2023/06/17 11:24 ・ 更新 2023/06/19 17:42. 泰山決議修改原公告的現金股利分派案,如換算現金,每股只剩0.56,相較原本的每股分派4,足足差了7倍多。 圖/翻拍自泰山官網. 泰山食品經營權大戰剛結束,股東還沒回神,原要發4股利的決定,周五深夜一張重訊新聞稿,就讓每股股利改變為0.56。 而泰山員工最關心的新總經理人選,市場人士解讀,原總經理蔡政達可能留任。 泰山員工說,經營權大戰邁入尾聲,感受最明顯的,莫過於官方立場產生了「鉅變」。

  6. 2022年11月22日 · 隨著升息等金融波動金融股明年配息成為股市關注焦點對於國泰金中信金法說會皆透露不排除以資本公積盈餘公積等配發股利之語金管會三局今22日宣布金控及其子公司若要破例以盈餘公積資本公積來配發現金股利須通過證期局銀行局保險局分別的財務健全核准規定才可發放。 由於中信金上週在法說會透露,明年可能用「資本公積」作為股利發放來源,國泰金21日法說會也說,研議明年以法定盈餘公積、資本公積來配發股利。 銀行主管解釋,若金控公司想以資本公積發放股利,可能考慮其資本適足率足夠,或是金控近期無增資規劃,才將預計盈餘轉增資的錢拿出來發放股利。 不過,資本公積本來就是股東權益的一部份,公司也可能是因為獲利減少,才會拿資本公積或法定盈餘公積發放現金股利。

  7. 2023年2月16日 · 近期部分金控研議以法定盈餘公積或資本公積按股東原有股份之比例發放現金股利,金管會今(16)日表示,金控只需經董事會評估其發放必要性、妥適性即可,不須經金管會准許。 金融存股族原本忐忑不已,因為今年許多金控公司旗下壽險、產險因投資、賠償金額過,導致母金控公司無足夠盈餘能股。 不過,目前金控公司希望以法定盈餘公積或資本公積按股東原有股份之比例發放的策略,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已回應,發放現金股利應以當年獲利為基礎,法定盈餘公積及資本公積主要用來承擔未來營運風險,若要發放需提到董事會討論。 林志吉提醒,金控決議配息後財務條件仍要符合規定,包括金控資本適足率要符合法定標準100%以上、雙重槓桿比要超過12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