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序言. 生平. 參考資料. 黃崑濱1929年2021年2月20日),人稱 崑濱伯 ,生於 臺灣 臺南市 後壁區 。 種植 稻米 超過五十年。 在2004年擔任記錄片《 無米樂 》的主角之一 [1] 。 2006年,他以 益全香米 (台農71號)得到第四屆台灣全國稻米品質競賽的冠軍。 生平 [ 編輯] 1947年 二二八事件 當時,時年18歲的黃崑濱,前往 新營 收取出售小麥的款項,騎腳踏車途經新營圓環附近,見到 嘉義縣 朴子市 聞人 黃媽典 醫師遭遊街示眾。 黃崑濱目擊黃媽典被繩子繫綁在吉普車上,踉蹌前行,後來體力不支倒地,任由吉普車拖行,頓感背脊一陣涼、心頭一酸,轉身騎腳踏車返回後壁菁寮家中,後來聽說黃媽典最終被槍決在圓環之上。

  2. 崑濱伯在22歲時學耕種於2006年得到冠軍米殊榮。 和興冰菓部. 創建年代:1934年. 電話06-6621-877. 地址:後壁區菁寮里46號. 這是過去除了農忙時,在地居民避暑的好去處,也是過去約會、相親的熱門場所, 當年的俊男美女如今已成阿公阿嬤了而老店外的屏風依然佇立彷彿提醒著過去甜蜜往事。 後廍茄芷阿嬤. 地址:台南市後壁區菁寮里菁寮73號. 電話:06-6623-703. 早期農業社會「茄芷」是普遍被利用且與生活習習相關,隨著時代進步改變,許多的塑膠製品取代了傳統的茄芷袋。 近年來後廍村創立「茄芷阿嬤工作坊」利用老一輩傳承下來的藺草編織技術,運用許多巧思與創意, 開拓屬於地方產業特有商品,也研發出多種色彩鮮豔的台客袋,不僅外觀色彩深受大家喜愛,

  3. [5] 2021年3月3日,總統蔡英文頒發 褒揚令 ,原文如下: 總統府前國策顧問黃崑濱敏練慈愷端誠通達誕育嘉南平原世代務穡營生樂天知命勤奮操持肇開六十餘載寒耕暑耘之田園歲月。 期間參預紀錄片「無米樂」演出,映現農民堅毅惇樸、憂勞任怨寫照,引領本鄉後壁老街發展,喚醒國人熱愛土地深衷,請自隗始,迭有頌聲。 爰為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衝擊,倡提「品種、品牌、品質」策略,悉力臺農七一號米栽種,莊稼樹藝,良苗懷新。 嗣獲第四屆全國稻米品質競賽冠軍,捐資百萬元競標所得,成立「無米樂稻米促進會」,推廣禾秧栽種技術,弘宣多元特色米食;沾溉啟迪傑秀後輩,分享稷事經驗感悟,施惠布德,居仁由義;恭桑敬梓,積厚傳芳。 曾膺選「模範農民」暨獲聘總統府國策顧問等殊譽,諍言建白,裨益邦家。

  4. 聯絡電話06-2991111 #8920. 以無米樂紀錄片而廣為人知的崑濱伯 (黃崑濱)於日前 (20日)辭世享耆壽93歲3日上午舉行告別式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國策顧問黃崑虎台南市長黃偉哲立委郭國文陳亭妃台南市議長郭信良以及許多地方政要人士紛紛出席場面肅穆隆重。 蔡英文總統表示,崑濱伯代表著一種樸實認真、腳踏實地的台灣精神,不管他是因無米樂及得到冠軍米出名之前或之後,崑濱伯一樣都用他對農業的熱情默默的將他的本分做好,從崑濱伯身上,讓她更瞭解台灣農業的問題,真正體會做農夫的辛苦跟實在,如今我們的老師崑濱伯離開了,但是我們一定要記得他的精神,將我們每個人的工作做好,繼續疼惜台灣這片土地,這就是對我們崑濱伯永遠的懷念。

  5. 2021年2月20日 · 92歲的崑濱伯2019年底身體不適曾一度住院治療約農曆年前出院後在家休養至今崑濱伯因年事已高精神和體力大不如前鄰居表示似乎無法認人也無法說話崑濱伯擔任護理師的女兒很有孝心留職停薪後回家照顧老父親。...

  6. 2021年2月20日 · 聯合新聞網提供. 無米樂主角崑濱伯總統府國策顧問黃崑濱今天下午3點多在台南後壁老家去世享耆壽92歲崑濱伯臥病在床有一段時間總統蔡英文曾兩度前往處探視親友表示崑濱伯走得很安詳靈堂將設在老家崑濱伯在前年底身體不適據說是小感冒一度住院10天治療出院後在家休養至今鄰居街坊表示他因年事已高精神和體力大不如前但似乎無法認人也無法說話了。 崑濱伯、煌明伯、文林伯3人,因「無米樂」紀錄片描述後壁區菁寮老農的勞動身影與樂天知命的故事而竄紅,「無米樂的故鄉」後壁菁寮成為旅遊知名景點。 本文轉載自2020.2.20 「聯合新聞網」 ,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才破百億營收大關! 力山董座王坤復75歲辭世,撿菜尾艱辛創業人生謝幕.

  7. 2021年2月20日 · 時間:2021-02-20 18:54. 新聞引據:採訪. 撰稿編輯:沈聰榮. 全國最著名稻人無米樂崑濱伯傳出不幸辭世享耆壽93歲。 靈醫會之光雙月刊提供. 編按2004年因為紀錄片無米樂成為台灣最著名的稻人國策顧問黃崑濱 (崑濱伯),不幸於今 (20)日於台南後壁家中辭世享耆壽93歲崑濱伯一生務農活得身強體壯生前除了右眼曾經感染而失明之外90歲前整體健康絕對在老康健之上。 而這篇數年前前往台南採訪崑濱伯的文章,主旨在請教他的養生之道,當時已高齡86歲的老人家談興高昂,只是,說種田說得比養生多得多,而他感興趣的,其實是怎麼用對待土地的虔敬心情,再回過頭來去理解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