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946年美國《時代雜誌》(TIME)7月的第一期號出刊,封面人物是世界知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背後是一柱滾滾濃煙,頂端寫有愛因斯坦最著名的相對論公式E = mc2。. 任何人都不會誤認,那是原子彈爆炸的正字標記「蕈狀雲」。. 這期雜誌出刊前11個 ...

  2. 原子科學家公報是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 )和其他參與曼哈頓計畫(Manhattan Project)的科學家於1945年創立。 曼哈頓計畫製造出第一批核子武器。

  3. 領導曼哈頓計劃並主持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成功研發出1945年的首次核爆炸。 (圖/Universal Pictures) 電影不僅呈現了愛因斯坦的貢獻,更詳細描繪了曼哈頓計劃的領袖──奧本海默。 他作為核子物理領域的專家,成功帶領著這個龐大的科技團隊。 然而,儘管他的科學成就卓越,奧本海默後來也面臨到了美國政府的強力打壓。 原因是他與「共產黨」有著密切的聯繫,這讓他成為了政府監控的重要對象。 他的遭遇引發了對於政治力量如何影響科技發展的深刻思考。 電影中展現了原子彈的蔓延現象。 1945年,美國成功開發出原子彈後,蘇聯成為了第二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 蘇聯憑藉其國力和科學家的支持,還從美國間諜手中盜取了技術。 隨後,英國、法國和中國也相繼成功開發出原子彈。

  4. 1939年10月19日,羅斯福簽署了研製原子彈的文件,正式成立研究原子武器的「曼哈頓計畫」,爾後也成為在二戰中唯一成功研製出原子彈的國家。 「現在是該離去的時候,我要優雅地離去」 愛因斯坦77歲去世

  5. 盡管這個項目是秘密進行的,但消息還是通過一些逃離納粹迫害的流亡科學家傳了出去。其中包括愛因斯坦,他在1939 年向美國總統羅斯福發出了警告。很快,對於納粹研發秘密武器的擔憂蔓延全世界,也刺激了美國政府。美國的回應是啟動曼哈頓計劃。

  6. 其他人也問了

  7. 【明報專訊】「或者我們真的摧毁了全世界」,這是在路蘭新作《奧本海默》中,曼哈頓計劃主管奧本海默跟愛因斯坦揪心自白的最後一句話。 不論匠心斧鑿的...

  8. 奧本海默一路帶領曼哈頓計畫,在電影當中,跟提出曼哈頓計畫的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也有精彩的對手戲。 但相比於奧本海默,愛因斯坦在量子力學上屬於極端的保守主義,兩人的看法其實有很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