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9年1月14日 · 天正十三年(1585年)10月7日豐臣秀吉在皇宮小禦所開設茶會,給正親町天皇獻茶,準備在茶會上就任關白、太大臣以及下賜「臣」這一姓氏。 這個茶會是秀吉稱霸道路上菊(朝廷)和桐(秀吉)緊密結合的象徵。

  2. 2008年5月19日 · 二是詩人葉匡政發表文章稱,中國文學已經死了,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熱烈反響。 人們普遍認爲,中國文學的現狀卻是越來越糟;作家和批評家的獨立性喪失,缺乏社會責任感;文學作品難以獲得大衆的認可。

  3. 2007年9月18日 · 風狂狂客起狂風,來往婬坊酒肆中;. 具眼衲僧誰一拶,畫南畫北畫西東。. ──一休宗純〈自贊〉. 「幻住派」僧侶真建曾寫下一首漢詩「奉呈一休老和尚」:. 狂風徧界不曾藏,吹起狂雲狂更狂, 誰識雲收風定處,海東初日上扶桒。. 一休禪師的和韻如下 ...

  4. 2007年7月11日 · 康定路173巷是清時福皮寮街中後段,日治時期列為老松國小的預定地實施禁建至今,使得當地居民再無法改建或增建,有幸成為艋舺地區唯一所留下的清代漢人街道。 剝皮寮的歷史意義. 1.剝皮寮為艋舺現存唯一保有清代街型的道路。 2.剝皮寮街尾為清代北台灣最重要軍事營盤地點。 3.剝皮寮街是清代艋舺與古亭庄空間上必經要道。 4.剝皮寮是清代艋舺龍山寺祭祀圈的東南緣。 5.剝皮寮街是清末唐景崧遊行艋舺隊伍行進路線的起點,凸顯為台灣民主國歷史的起點。 6.剝皮寮街的發展為日治初期艋舺市街發展見證。 剝皮寮的地名變遷. 清代:稱福皮寮街、福地寮街。 日治:稱為北皮寮╳丁目╳番戶→再改稱北皮寮街╳丁目╳番地→街町改名後納入新富町二丁目╳番地或八甲三丁目╳番地.

  5. 2007年5月23日 · 至於〈奪錦標〉、〈新興的悲哀〉、〈理想鄉〉之類的,從政治口號或殖民政府政策的反面,看到的政治現象,表面上為人民謀的德政,實際上則是勞民傷財,使人民陷水益深、蹈火益熱的惡、暴政。

  6. 2007年3月29日 · Mar 29 Thu 2007 23:15. 【延伸悅讀】南陳和北崔. 圖:陳洪綬「林深鳴琴圖」 在中國畫史中,各個時期的南北畫壇上,都不斷地出現過許多有代表性的畫家,形成了各種不同的畫派。 把這些畫派的畫家及其作品加以比較研究,找出不同的特點,這是繼承和發展中國畫傳統的一個重要方法。 當我們研究中國人物畫的時候,大家就很注意明代人物畫方面流傳的所謂南陳北崔的說法。 何謂南陳北崔呢? 先說南陳,這指的是明末江南大畫家陳洪綬。 他是浙江諸暨人,字章侯,號老蓮。 明清以來,人們一提到陳老蓮的人物畫,沒有不讚賞的。 他留下的作品較多。 不但在明清小說等木刻本子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他的插圖;並且在各地博物館以及北京琉璃廠等地,我們也還可以發現他的原作。

  7. 請看『大紀元時報』記者鹿豐和『新唐人電視臺』記者林沖對著名作家馬建的專訪,希望能幫助您瞭解當代中國文壇的真實狀況。 (繼續閱讀...) f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