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9月1日 · 1.被動式活動法. 臥床的長輩若連坐起來的能力都沒有照護者除了可以按摩之外也可順著臥床者的肢體做些活動關節的動作輔助他的肢體活動。 記得動作不宜太快,要盡量輕柔、流暢。 2.嘗試坐起來、自己上廁所. 有些病床可調整角度讓患者坐起來,臥床的長輩就從練習「坐起來」開始,坐在床頭或床沿。 黃彥鈞治療師指出,只要長輩能夠「坐起來」,這動作就有讓肢體「對抗地心引力」的功效,可強化內臟與肢體的運作能力。 若能力許可,長輩還可嘗試在床邊扶著重心穩固的椅子,或者扶靠旁人站立幾分鐘。 很多臥床一段時間的病人就是在做這些動作後產生便意,而解決長久以來的便祕問題。 接下來,照顧者可嘗試在最少的幫助下,讓長輩獨力去上洗手間。

  2. 2017年12月8日 · 因此台灣骨鬆肌少關節防治學會特別設計出123毛巾操教學透過1條毛巾每週2次持續3個月的運動讓高齡長者行動上更靈活有效跌停」,強健關節」!

  3. 2017年10月5日 · 如果因副作用暈眩而摔倒,不論是身體或者心理都可能帶來相當嚴重的影響。 到底如何幫助長者傷後的治療呢? 80歲的張奶奶,身高162公分,體重只有45公斤。 患有糖尿病、骨質疏鬆、尿失禁及憂鬱症。 平常不太運動,看起來相當的虛弱,長期使用的慢性藥物有7種,其中有3種會有頭暈、嗜睡的副作用。 有天晚上起來上廁所,因為燈光昏暗,頭昏而了一跤,雖說已經有在服用骨鬆的藥物,奶奶還是斷了左髖骨,住院換了人工關節,目前復健治療中。 奶奶跌倒後,因為害怕再次跌倒而不太敢走路,復健不是很順利,心情也變得差,每天都抱怨自己命不好… 根據2013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發現,約1/6的老年人過去一年曾跌倒,其中四成需要就醫。

  4. 2017年11月16日 · 要防止長輩跌倒平時就要有運動的習慣才會有足夠的肌力可以保護關節及骨頭還可增加關節的靈活度在面對要跌倒時候也能有較快的反應來面對及處理。 而居家環境擺設也相對重要,因為老人家時長時間在家,所以居家環境的規畫相當重要,應以無障礙空間為原則。 沈明德治療師提供7個小提醒,破除環境中的跌倒危險因子,為爸媽營造舒適安全的養老環境。 提醒1小夜燈不可少,動線光源要充足. 許多老人家都有頻尿、夜尿的問題,會半夜爬起來喝水或上廁所,老人家的房間應儘量安排靠近廁所,或者夜間改用尿壺,或是可移動的手提馬桶,減少晚上如廁發生意外的機率。 若不習慣使用尿壺,應在行進路線上擺設小夜燈,光源應設在走道兩邊,以偏光來顯示遠近明暗的層次感,避免跌倒。 若擺在頭頂或天花板上,容易看不清楚遠近。

  5. 2017年3月16日 · 臺北市職能治療師公會理事長柯宏勳指出,一場大病導致年長者身體機能一蹶不振,從此只能臥床或坐輪椅的案例時有所聞,其實只要從病後的急性治療期開始,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正確維持各種身體功能,絕大多數病人都能回復到生病前九成以上的生活品質,但臨床上卻看到很多病患治癒後「過度失能」。 舉例而言,臥床病人其實有九成可坐在椅子上,骨折病人照理說預後也都可以完全恢復,因為只要骨頭癒合、危險期過後,再透過適當的復健,就可恢復原本的生活功能,即便失能,程度也不會過於嚴重。 不過,很多長輩卻沒辦法回到健康時的狀態,這種「過度失能」的狀況,源自於恢復過程沒有伴隨著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導致病人的表現比應保有的能力還差。

  6. 2023年7月27日 · 超過65歲的長輩若跌倒撞到頭最好也盡速到醫院接受檢查主要是此族群有較大比例因慢性疾病而服用心血管疾病藥物若平時有服用預防中風血栓發生的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劑這些藥物會使撞擊產生的腦出血速度變快容易導致顱內大量出血此外過去曾有開顱病史的人跌倒時頭骨可能不如以往穩定也應格外留意。 撞到頭後1至2小時內. 出現5大症狀盡快送醫. 一般人除了在受傷2小時內未完全恢復意識,應立刻叫救護車之外,若在撞擊後1至2小時內發生下述症狀,代表可能有立即性的危險,必須趕快送醫,包括: 1. 伴隨眼睛或耳朵處有瘀青,疑似顱底骨折的情況。 2. 發生全身或身體一邊抖動的癲癇現象。 3. 較嚴重的流鼻血及明顯顏面損傷。 4.

  7. 2018年6月1日 · 收藏. 根據國健署統計,約有40%的老人都有營養不良的問題,容易造成跌倒、骨折、不能獨立生活、長期住院和增加醫療及照顧支出。 當牙口不好、咀嚼能力變差的老人被醫師告知營養不良,該如何調整料理,讓長輩吃得下且吃得營養? 很多三高、肥胖族奉行的「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的飲食原則,其實並不適合銀髮族。 馬偕紀念醫院醫學中心營養課營養師趙強解釋,年紀大了,常會因牙口不好、唾液分泌少、嗅味覺變差、消化功能衰退等因素而影響營養攝取,若堅持清淡、高纖飲食,恐怕會衍生營養不良問題,出現肌少症、骨鬆、骨折、貧血等症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