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2月29日 ·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2016-02-29. 聯強集團總裁 書伍. CEO 眼中的「大將之才」是怎樣?. 3 個方法,鍛鍊自己的思考格局.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長遠的角度來看,一個人在職業生涯當中若要不斷地往更高的境界提升、突破,具備足以 ...

  2. 2018年5月30日 · 聯強國際總裁書伍說過,許多人在升上主管後,思考的習慣還如同基層人員一般,停留在所屬部門。 然而,想要成為一名傑出的「將領」,這樣的本位、狹隘思考的習慣,將會局限自己對事情的判斷,無法將整個公司和產業一併納入考慮範圍,產生 ...

  3. 2019年1月17日 · 2019-01-17. 聯強集團總裁 書伍. stocksnap. 如何成為眾人信服的主管? CEO:要習慣從「一個角度」看事情.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很多人一聽到要習慣「從組織的角度看事情」,就會反射性的認為:「你們當領導的,當然站在你們的立場認為如此。 大家想想,我指的組織不是單指企業,它包含各種型態、各種類型的組織,從家庭、同學會,到政府、企業、公益組織等等,甚至包含無形的組織。 譬如,不管走路或開車,每個人只要走到馬路上,就形同加入一個無形的組織叫「用路人組織」。 當一大群人要使用馬路,為了避免互相干擾、相撞,就必須訂定交通規則;交通規則就是依據「用路人組織」的角度,思考如何讓所有用路人都能在有秩序的情況下,順暢且有效的使用馬路。

  4. 2014年12月30日 · 2014-12-30. 作者 書伍. 【觀念短語】沒有紀律,就沒有積極度.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人才 =(能力)×(人格特質)×(積極度) 「積極度」非常重要! 沒有積極度,就是有再好的能力、人格特質都是枉然;但是能力本身沒有價值,是能力去運用與執行出來的結果,才是能力的價值。 而沒有積極度就是不去執行,結果是「0」,價值就是「0」,那就甚麼都不是! 這是人人易懂的道理。 「積極度」,還分為「主動積極」與「被動積極」兩個層次。 「被動積極」是指在別人設定的目標下,會積極主動去做去完成,也就是所謂「使命必達」型的人。 但是當目標達到後他就停止,並不會想要去超越目標;甚至當別人沒有給目標時,他就癡癡等待別人給目標才會啟動。 這種積極是種依賴主管被動執行的習慣與心態。

    • 個人修煉能力 Individual
    • 時間管理能力 Effectiveness
    • 行銷能力 Marketing
    • 創新與變革能力 Innovation
    • 決策能力 Decision
    • 領導能力 Leadership
    • 組織與個人 Organization
    • 企業經營business
    • 創業精神 Entreprenehip

    忠告1. 管理者最重要的責任在於創造績效

    管理者必須對其所管理的機構提供方向,思考機構肩負的使命,為機構設定目標,並為機構應達到的績效統籌資源。有效性,也是管理者取得個人績效與成就的首要要求。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1973

    忠告2. 了解自身的長處、知道如何提升長處、明白自己的限制,這些是不斷學習的關鍵

    組織只要有任何重大決策,都應該寫下他們預期此舉會有什麼影響。9個月後,再就實際結果與預期進行比較。這樣一來,組織便能了解,哪些地方做得不錯,具有哪些長處;以及哪些地方做得不好,具有哪些短處。這也是杜拉克奉行的「反饋比較法」,是了解自己很重要的步驟。 《Drucker on Asia: A Dialogue between Peter Drucker and Isao Nakauchi》1997

    忠告3. 一開始就要做正確的事,而不是還過得去的事

    杜拉克認為,每個人到最後都會妥協,要是不知道什麼是正確的事,就無法分辨什麼是正確的妥協,到最後往往就會做出錯誤的妥協。 《The Effective Executive》1966

    忠告27. 時間是最珍貴的資源,不能管理時間,便什麼也無法管理

    高效能經營者不會一開始就做計畫,而是先檢討他們把時間花在哪些事情上。接下來再開始管理時間,少花點時間在沒有生產力的事情上。最後,再把可以支配的時間,整合成較長的時段。 《The Effective Executive》1966

    忠告28. 一個人能完成許多大事的祕訣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

    愈能集中時間、精力及資源,就能完成更多任務。許多一事無成的人,通常會同時辛苦地做很多事情。 《The Effective Executive》1966

    忠告29. 管理人才是件「行銷工作」

    「行銷」問的不是「我們要什麼?」而是「對方要什麼?」義工之所以能夠不支薪,是因為他們從工作中獲得很大的滿足感;而能夠激勵支薪的知識工作者的,正是工作挑戰。 《Managing for the Future》1992

    忠告30. 和銷售息息相關的不再是生產,而是通路

    電子商務徹底消除了距離,也加速了企業的崩解。它更使銷售和製造分家,因為它不需局限於行銷、銷售單一廠商的產品或品牌。 《Managing in the Next Society》2002

    忠告31. 真正的行銷並不是跟顧客說:「這是我們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而應該說,「這些是顧客追求、重視及需要的滿足。」

    《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1973

    忠告33. 每個組織都需要的一項核心能力 就是「創新」

    杜拉克認為創新有三種:產品與技術的創新、社會創新(產品上市後對消費者價值的改變及創造)以及管理創新(產品或服務透過流程改變以提高消費者的滿足感)。 《Managing for the Future》1992

    忠告34. 就算是基層員工也得具備「管理者的態度」,這樣要求本身就是種創新

    要激發員工的效能和生產力,關鍵不在於技術和薪資,而在於一種「態度」;也就是所謂「管理者的態度」。有了這種態度,員工就能夠從較宏觀的管理者角度,著眼於整個團隊,並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和產品。 《The New Society》1950

    忠告35. 根據對市場和顧客的貢獻,衡量創新

    企業衡量創新的那把尺,不在於科技上的突破,而在於創新對顧客及市場的重要性:是否能創造新價值,使顧客更加滿足? 這裡有個顯而易見的例子:「分期付款」對顧客及市場造成的衝擊,絕不亞於20世紀其他的偉大科技發明,這就是社會創新。 《Managing for the Future》1992

    忠告56. 有效管理者不用做太多決策,他們只負責重大的決策

    有時候,不做任何決策可能正是最佳的決策。因為每個決策都像是一次外科手術,對身體都是一種干預,都會有休克的風險。除非萬不得已,一位優秀的外科醫師絕不輕言動刀。 《The Effective Executive》1966

    忠告57. 決策者的決定都必須考慮「已經發生的未來」

    決策者必須注意,哪些過去發生的事情,並不符合他們現在的假設;也就是說,他們賴以決策的前提可能已經過時。這時,他們可能需要一套新的知識架構,以從當今的市場中勝出。 《The New Realities: 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in Society and World View》1989

    忠告58. 策略決策者面臨的問題,不是組織在未來應該做些什麼,而是「我們現在必須做什麼,才能對不確定的未來做好準備?」

    《Management: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1973

    忠告64. 領導者的唯一定義就是:一個有追隨者的人

    有績效貢獻,才會有追隨者。 《Managing for the Future》1992

    忠告65. 執行長如果在公司裡有「友誼」……就無法保持公正客觀

    杜拉克始終對前通用汽車執行長史隆(Alfred P. Sloan. Jr.)讚譽有加。史隆曾經說過,執行長必須不論個人好惡,一律包容部屬的工作方式。朋友是造成不客觀的原因,執行長看人的唯一標準就是績效和品德。 《Management Cases》1978

    忠告66. 領導的真諦在於提升願景

    領導要有使命,把使命轉化為目標;而目標應該是願景,而不是數字。 《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1990

    忠告71. 組織的目的在於使平凡人做不平凡事

    組織要讓每一個人的長處發揮貢獻,用人之長,納人之短,就能使組織做出不平凡的事。 《Management: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1973

    忠告72. 組織成長得愈快,個人成長的空間就愈大

    個人的能力開發愈快,組織的成就就愈高。 《Landmarks of Tomorrow》1957

    忠告73. 組織的精神是由高層領導人塑造的

    優良的企業來自優良的高層領導,如果企業腐化,也是由於高層主管腐化所致。部屬可以原諒主管的無能、粗心、善變或態度惡劣,可是他們卻無法寬待品格低劣的人,以及當初選用這種人的管理階層。 《Management: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1973

    忠告77. 企業的目的只有一個:創造顧客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1954

    忠告78. 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我們的顧客是誰?在顧客心中,價值是什麼?

    世界銀行(World Bank)稱此為杜拉克的三個經典問句。儘管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非常難以界定,但找出答案卻是高階經理人最重要的責任。 因為,事業之所以會遭遇挫折和失敗,往往是因為極少人真正思考過事業經營的目的及使命。 《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1954

    忠告79. 核心能力融合了顧客價值與廠商的優勢

    《Managing for the Future》1992

    忠告90. 一個需要萬事確定才會有所行動的人,無法成為一個優秀的創業家

    創業家需要去做決策,而任何決策的本質,都是不確定的。因此,創業精神是一種態度,而不是人格特質。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1985

    忠告91. 現有組織衰敗最大的原因,就是不創新。新事業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如何管理

    《The New Realities: in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in Society and World View》1989

    忠告92. 除非新事業能夠發展成一個新行業,並且獲得完善的「管理」。否則,不論它的創業理念多麼出色、吸引多少資金、產品如何頂尖,甚至市場有多麼殷切的需求,它都無法存活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1985

  5. 2018年3月5日 · 1. 設立大目標:以周或月為單位。 2. 建立小目標:以日為單位。 3. 列出達成目標的有效方法。 以孫正義為模範,三木建議個人運用高速 PDCA 時,要以「第一名」的標準,設立大目標,然後拆分成小目標,也就是每天可以達成的行動。 一般習慣將小目標定為月或周目標,但這樣改善的速度還是不比「天」來得快,愈快察覺自己的失敗,才能夠愈快修正錯誤加以改善。 而且,指標必須簡單明瞭,以業務來說「一天約好 3 位客戶拜訪」就比「讓人試用商品」好;學業目標與其是「做完一冊問題集」,不如修改為「每天用功 3 小時」,才能天天有進度。 每日驗證實施結果,修正成效不好的小目標.

  6. 2023年6月6日 · 話題之作《人選之人—造浪者》透過描繪政黨內部的日常,帶出台灣職場長期發生、卻未能解決的問題,例如利用職權關係產生的性騷擾、工作機會與待遇的不平等,以及排資論輩的世代矛盾。 這些議題不只引起迴響,也緊扣近年全球最重要的職場趨勢 ―DEI(diversity 多元、equity 平等、inclusion 共融),讓大眾重新關注職場長期積累的問題。 (點此 連結 立即下載: 《企業人才策略講堂》 電子專刊) 美通社(PR Newswire) 指出,2020 年全球企業挹注於 DEI 的花費估計為 75 億美元,預計至 2026 年將翻至少一倍,顯然 DEI 已成為企業經營趨勢之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