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布特曼( Rudolf Bultmann,1884-1976 )生於 Wiefelstede, Oldenburg 附近一個小鄉村。. 他的父親是一位福音派牧師。. 他幼年是在鄉村中長大的,小學 與中學( Gymnasium )時他除了思考信仰, 也對於希臘文與德國文學很有興趣。. 1903 年他開始在杜賓根( T bingen )大學主修 ...

  2. 歷史中的安得烈.魯布列夫. 1325年後,俄漸統一,莫斯科也漸成其中心。. 15世紀末、16世紀初時,大俄羅斯民族性成形,藝術也隨之多元化,在文學方面尤為明顯。. 最常見的主題為和異國(特別是蒙古)間的戰爭。. 15世紀前半,俄文學開始出現個人主義與情緒 ...

  3. 因為這本書呈現的是許多人不敢正視的現實與醜惡,我們看見的劊子手,不只有納粹,還有烏克蘭人、拉脫維亞人、俄羅斯人,甚至還包括了猶太人,那些獲得特權的猶太人,甘願充當納粹德國的幫兇。這裡不是純粹的黑白分明,忠奸立辯的明朗局面。

  4. 1.4 信仰與神聖的動力. 對這種超越主客的境界或經驗,可以『神聖』名之。. 田立克借用奧圖 (R. Otto) 的《論神聖》來解釋它,這裡我就不詳論,請參我所寫關於《論神聖》 的書摘,田立克在這裡講的只是奧圖思想的簡化而已。. 『神聖』的原初意涵具有『神性 ...

  5. 出生於烏克蘭的普羅高菲夫,在他26歲的時候,完成了《古典交響曲》,這也是他生平的第一首交響曲。 普羅高菲夫也是音樂史上的天才作曲家之一,從小普羅高菲夫就展現了他的過人天賦,不到十歲的他就已經創作兩部歌劇,也使得他進入聖彼得堡音樂院開始接受正規的音樂訓練,讓他的天分更能 ...

  6. 這首《夜曲》醉人浪漫,卻沒有老柴那麼甜得發膩,但是也有著俄國作曲家譜寫浪漫旋律時獨有的濃郁。. 天冷的時候,泡一杯紅茶加點果醬,一邊聽著這首《夜曲》,一個平凡的夜晚立即擁有了俄羅斯的風情。. 當然,若想小酌伏特加,悉聽尊便。. 我只愛 ...

  7. 信仰的動力與宗教的異化. -從祈克果、田立克談起. 在一連串宗教事件頻傳的同時,關於「基督教不是宗教,而是信仰」、「拒絕宗教化」及主張「基督教雖有教會建制,但超越宗教之上」等言論此起彼落,面對這些爭論,重點似乎不應被放在基督教究竟是宗教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