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7年10月24日 · 林白出版社於民國六十六年初版的《讀寫辨正》,是一本很不錯的文具書,可惜現已絕版多年。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台北市立圖書館,隨手一翻,馬上發現並矯正自己慣使多年的錯字 「冊」。手上這本書是老先生送的,經與林白聯繫,獲得同意摘錄部分於酒館貼出,特此感謝林白出版社及著作者 ...

  2. 2007年9月18日 · Sep 18 Tue 2007 11:00. 【漢字烤酒】應該發啥音? close. 自行測驗:他的信寫得十分親切有味,使人讀了如聞謦「欬」。 哪個發音才正確? 1.ㄍㄞ 2.ㄏㄞˋ 3.ㄎㄞˋ . 垓 (ㄍㄞ 該 ) 欬 (ㄎㄞˋ 愾 ) 賅 (ㄍㄞ 該 ) 駭 (ㄏㄞˋ 亥 ) 釋義: 1.垓 垓下是古地名 ,在今安徽省境內,項羽曾被漢高祖圍困於此 。 2.欬 聲音輕的叫謦(ㄑㄧㄥˋ ),重的叫「欬」 ,謦欬是說談笑的聲音。 3.賅 詳備,如言簡意賅、賅博。 4.駭 恐懼,如駭怕、驚駭。 辨正:賅、垓均讀ㄍㄞ,有人誤讀為ㄏㄞˋ。 謦欬的欬讀ㄎㄞˋ,不讀ㄍㄞ或ㄏㄞˋ。 閱讀舉隅請參文本。

  3. 2007年5月9日 · 我忽然完全明白了,古人所謂「奇文共欣賞」,便是眼前這樣一幕情景。 我安靜地靠牆坐在稍遠處,啜飲杯中微涼的茶,想要超然而客觀地欣賞那一幕情景,卻終於無法不融入兩位老師的感應世界裡,似乎也分享得他們的喜悅與友誼,也終仿禁不住地眼角溫熱濕潤起來。 日後,臺先生曾有一詩讚賞《清畫堂詩集》: 千首詩成南渡後, 精深雋雅自堪傳。 詩家更見開新例, 不用他人作鄭箋。 鄭先生的千首詩固然精深雋雅,而臺先生此詩中用「鄭箋」的典故,更是神來之筆,實在是巧妙極了。 其實,兩位老師所談並不多,有時甚至會話中斷,而呈現一種留白似的時空。 大概他們平常時有電話聯繫互道消息,見面反而沒有什麼特別新鮮的話題了吧? 抑或許是相知深,許多想法盡在不言中,此時無聲勝有聲嗎? 約莫半個小時左右的會面晤談。 鄭先生說:「那我走了。

  4. 2009年6月7日 · Jun 07 Sun 2009 21:38. 【陋室蠅生】讀完就沒有了. 幾年前,讀翁鬧的作品,從「音樂鐘」、「戇伯仔」、「可憐的阿蕊婆」到「殘雪」、「羅漢腳」,我小心翼翼地一個字一個字慢慢的讀,過程是欲罷不能然又害怕着;終於,當讀到祇剩下最後一篇「天亮前的戀愛故事」時,強忍住既期待又害怕的渴望,放下書,「逃避」了一個多禮拜,終於憋忍不住,乾脆又回頭重讀了「音樂鐘」、「戇伯仔」、「可憐的阿蕊婆」……。 當然最後我並沒放過「天亮前的戀愛故事」,祇是當時那了然於心,一再躊躇、猶豫再三,明白〝這篇讀完就再也沒有了〞的心情,竟似瀕臨絕望的深刻印象,於今,又再度重現--.

  5. 2008年4月13日 · Apr 13 Sun 2008 14:29. 【詩饗】烏秋咬球-吳坤煌. 吳坤煌,筆名梧葉,南投鎮人,民前三年(一九 九)生。 曾參加「臺灣藝術研究會」與「臺灣文藝聯盟東京支部」等文藝社團,其作品以詩居多,但在日據時代他除了寫詩之外,亦熱衷於戲劇的導演和演出,是名戲劇家。 光復後即停筆,本詩「烏秋咬球」是他光復後的第一篇中文詩作。 作品有詩:「旅路雜詠之一部」、「南蠻套房」、「貧乏賦」、「冬之詩集」、「曉之夢」、「母親」、「歸鄉雜詠」、「詩三篇」、「悼陳在榮君」等。 烏 秋 咬 球 又是烏秋咬球,烏秋咬球, 讓一羣黑鳥的鳴唱給叫醒, 窗外射進來魚肚白黎明的柔光, 又是澄澈的秋爽,清新的天氣, 寧靜而充滿着露水的大地。

  6. 2007年8月9日 · 名片. Aug 09 Thu 2007 20:46. 【延伸悅讀】寒山拾得忍耐歌. 寒山拾得忍耐歌 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無普賢,拾得定是。.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 ...

  7. 2009年1月13日 ·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Jan 13 Tue 2009 04:10. 【延伸悅讀】中國的神秘文字. 自遠古的結繩記事、龍馬負圖、刻木作契和刻陶銘文等中國文字的濫觴開始,漢字已有一萬年的發展歷史,其間,曾出現過多次的「匯合」和「分流」情況,即:數種文字並存一個時期後,經約定俗成或官府強制匯合為統一的文字;一種文字在不同的地域或部落中經過一個時期的使用後,形成了略有或大有差異而分流成為若干種文字。 在整個中國文字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這兩種情況曾反復交替地出現,而致使產生了多種其他文字,到目前為止國內已發現但未能完全識讀的、可以說是神秘的其他文字有十四種。 一、古沅天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