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1986年,《土地管理法》通過、國家土地管理局成立 [6] [7]。1987年4月,中國國務院提出土地使用權可以有償轉讓;同年9月,深圳率先試行土地使用有償出讓,出讓了一塊5千多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限期50年,揭開了國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序幕 [6]。同年11月,國務院批准了國家土地管理局等部門 ...

  2. 平均地權 中華民國 國父 孫中山 所倡 三民主義 中「民生主義」重要思想:由 國家 規定 土地法 、土地使用法、土地徵收法和地價稅法,地主估價他所有的土地的價格,呈報政府,國家就價徵 稅 ,並於必要時依所報價收買該幅土地;同時,自報價後土地所增加價值歸諸公有( 漲價歸公 )。 平均地權旨在調和 自由主義 經濟制度所採行的土地私有制度及 社會主義 經濟制度所採行的土地公有制度,防止土地集中在少數人身上。 土地所有權分兩級,國家擁有上級所有權,人民擁有下級所有權,且無論政府或是人民都沒有絕對之土地所有權 [1] 。 據孫文所言,平均地權之起源可回溯至中國 周代 井田制度 ,並表示「平均田權者,即井田之遺意也。

  3. 主條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制度. 中共在大陸地區建國之後,其土地政策相比古代中國,有著根本性變化。. 古代中國重視「安土重遷」,注重產權穩定及繼承長久,保存宗族及村社,避免人口遷徙,雖然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說法,但由於皇權通常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中国土地制度一直关系到中国基本社会问题。从先秦时代起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土地一直与中国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土地是一种有限資源,尤其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社会中,土地更显得重要。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中国土地制度一直关系到中国基本社会问题。从先秦时代起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土地一直与中国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土地是一种有限资源,尤其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社会中,土地更显得重要。

  6. 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基本问题,中国普通民众通常拥有土地、房屋等永世业权。但同时,土地兼併、集中于地主阶级,亦严重社会问题。中华民国 国父 孙中山主张平均地权,但未能实行。 秋收起义后,中共政权在井冈山根据地实施“井冈山土地法”,1929年2月颁布《兴国土地法》。

  7. 主條目: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制度. 中共在大陸地區建國之後,其土地政策相比古代中國,有着根本性變化。. 古代中國重視「安土重遷」,注重產權穩定及繼承長久,保存宗族及村社,避免人口遷徙,雖然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說法,但由於皇權通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