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1日 · 自體免疫疾病居重大傷病第3 國衛院揭致病關鍵. 國衛院發現自體免疫疾病致病關鍵,去磷酸酶DUSP22與泛素酶UBR2可做為潛力鏢靶。. (衛福部提供). 記者古可絜/綜合報導. 自體免疫疾病居十大重大傷病第3,也是門診第3常見疾病;國衛院研究解開引發T ...

  2. 2024年5月3日 · 他表示,當時就近找區域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4年,但未改善,後來到高雄榮總由風濕免疫科、胸腔內科及心臟內科會診,確診為免疫乾燥症(修格蘭氏症候群),併發肺纖維化及肺動脈高壓。

  3. 2024年5月2日 · 記者廖子杰/綜合報導. 英國《衛報》日前報導,經臨床試驗發現,現用以治療中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Abatacept,不只能緩解早期患者的病情進展,在針對潛在高風險族群的預防工作上,也展現顯著功效,有望使治療及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研究 ...

  4. 2024年5月2日 · 記者廖子杰/綜合報導. 英國《衛報》日前報導,經臨床試驗發現,現用以治療中重度「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Abatacept,不只能緩解早期患者的病情進展,在針對潛在高風險族群的預防工作上,也展現顯著功效,有望使治療及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研究,邁入全新里程碑。 減緩病情 高風險族群福音.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疾病,早期症狀以關節腫脹及疼痛為主,且多為對稱性;隨著病程進展會逐漸侵蝕軟骨及硬骨,最終造成關節的變形及功能喪失。 其好發於40至60歲族群,其中女性的罹患率較高,但年輕族群也可能發病。 世界衛生組織(WHO)評估,全球約有1800萬人受此疾病所苦。

  5. 2021年1月28日 · 三軍總醫院中醫師胡展榕表示,新型冠狀病毒疾病是病邪較盛的疫疾,臨床傳變迅速,且具較強傳染性。. 在個人防疫保護上,提醒民眾勤洗手、出入公共場合戴口罩;在日常預防上,建議以黃耆、桂枝、甘草、生薑、紅棗、荊芥、桑葉,代茶適度飲用。. 若處於 ...

  6. 2021年6月27日 · 疾管署指出,登革熱俗稱「天狗熱」,是藉由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為3至14天,通常為4至7天。 依病情嚴重程度,可區分「典型登革熱」及「出血性登革熱」,前者症狀,有突發性高燒38℃以上、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症狀;後者的病毒則有4類型,初次感染發病後,身體即對該型病毒終身免疫,但後續若感染到不同型別病毒時,恐發生「出血性登革熱」,症狀與「典型登革熱」類似,但後者有皮下點狀出血、腸胃道出血、子宮出血、血尿等明顯出血現象,需盡快就醫。 提醒民眾加強防範,妥善落實環境與積水容器清洗及消毒,確保健康。 3類防蚊藥劑 避免蚊蟲叮咬. 為避免蚊蟲叮咬,首要清除積水容器(孳生源)並定期巡查居家環境、維持整潔,是防止病媒蚊孳生的不二法門,也是目前防治登革熱最根本的方法。

  7. 2022年10月27日 · 國軍桃園總醫院「中醫科」昨日揭牌,主治醫師張尚智表示,未來中醫科將融合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精華,臨床上依病人病情,給予適當的醫療方法改善病情。 張尚智表示,民國90年,他曾在桃園總醫院服役,見證醫院團隊為增進病患福祉所做的努力,盼能盡一己之力,貢獻專業。 桃總中醫科的特色是與西醫結合,張尚智舉例,腦中風、扭挫傷、坐骨神經痛及顏面神經失調的患者,若在治療黃金期合併中醫治療,加入整復、針灸、電療方式,與復健合作進行會診,對症下藥,可減少癒後復原時間,增進患者生活品質。 張尚智指出,在藥品管理方面,中醫科利用電腦資訊系統結合調劑燈號指引,透過掃瞄病患處方條碼,就能對應藥罐所在位置,讓藥師在調劑時更加準確方便,也能落實專區專位管理,成功建立智慧管理模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