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基隆市 暖暖安德宮 相關

    廣告
  2. 立即預訂基隆市酒店,今日最抵優惠萬勿錯過!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 香港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暖暖安德宮 ,是位於 臺灣 基隆市 暖暖區 暖暖里的 媽祖廟 ,為暖暖的信仰中心,其媽祖稱為「暖暖媽祖」。 建築. 此媽祖廟位於暖暖老街底 [1] ,地址是暖暖街63號 [2] ,為安溪人在嘉慶六年(1801年)建立 [3] 。 為暖暖三大廟之一,另外兩座同樣是清朝建立的 暖暖東興廟 、有應公廟 [4] 。 廟前碑林篆刻著基隆人士周玉謙、王廷理、王溥、 周植夫 、何崇嶽、周枝萬、王雪樵、 倪蔣懷 、 陳其寅 的詩文,為書法家蔣孟樑所揮毫,1996年5月26日揭幕 [5] 。 廟身左側為咸豐己未年(1859年)成立的北管樂團-基隆靈義郡 [6] 。 廟身在咸豐與光緒年皆有整修 [7] 。 1900年至1907年作為暖暖公學校(今暖暖國小)使用 [8] 。

  2. 暖暖安德宮 ,是位於 臺灣 基隆市 暖暖區 暖暖里的 媽祖廟 ,為暖暖的信仰中心,其媽祖稱為「暖暖媽祖」。 建築 [ 編輯] 此媽祖廟位於暖暖老街底 [1] ,地址是暖暖街63號 [2] ,為安溪人在嘉慶六年(1801年)建立 [3] 。 為暖暖三大廟之一,另外兩座同樣是清朝建立的 暖暖東興廟 、有應公廟 [4] 。 廟前碑林篆刻著基隆人士周玉謙、王廷理、王溥、 周植夫 、何崇嶽、周枝萬、王雪樵、 倪蔣懷 、 陳其寅 的詩文,為書法家蔣孟樑所揮毫,1996年5月26日揭幕 [5] 。 廟身左側為咸豐己未年(1859年)成立的北管樂團-基隆靈義郡 [6] 。 廟身在咸豐與光緒年皆有整修 [7] 。 1900年至1907年作為暖暖公學校(今暖暖國小)使用 [8] 。

  3. 暖暖安德宮位於暖暖老街底鐵路平交道旁建於西元1801年嘉慶六年),歷經數次修整成為目前樣貌並主祀天上聖母媽祖超過兩百年的歲月讓小廟成為暖暖最古老的廟宇同時也是暖暖地區香火鼎盛的廟宇之一雖然因為經過多次整修而喪失原貌但廟前的石板廟埕與石獅是清嘉慶年代遺留下來的古物具有深遠的文化價值。 安德宮的建築風格也很特殊,首先在大殿上供奉的三尊媽祖就採取三進廳的作法,展現大廟的氣度,在天花板井字橫樑中間則有個外貌像洋人卻穿著漢式服飾的人物,這是因為當年荷蘭人統治台灣,台灣人敢怒不敢言,便用這種隱喻方式表達抗議。 除了建築風格特殊外,安德宮還保存不少百年古物,像是廟裡的鎮廟之寶-香爐,這可是源自中國生產瓷器相當有名的景德鎮。

  4. 暖暖安德宮坐落於基隆暖暖區暖暖老街底鄰近基隆河台鐵東部幹線鐵道與暖暖站加上道路狹小停車實屬不易建築始於清嘉慶六年1801年),迄今已有二百餘年之久廟前十片篆刻組成之碑林尤以武魁二字最為醒目。 所謂武魁,乃為武舉第一人。...

  5. 主祀天上聖母媽祖是暖暖地區香火鼎盛的廟宇之一。. 廟前廣場兩旁還有介紹安德宮的歷史沿革 及古今名人的碑林頗具意義。. 安德宮二邊門上的橫聯左為筆山拱北」,右為溪水流東是有根源的因從安德宮往暖暖水庫方向看過去山脈十分類似 ...

  6. 安德宮是出發點走到廟埕對面書法照壁旁的小路緩緩爬坡經過紅磚老屋現代民居公寓方石砌築的苔綠駁坎兩旁的樹種多樣台階掃得極為乾淨迎接訪客往上人間的雜沓漸脫離空氣與風景漸清新來到最頂端的金山寺是佛家唸經修行處。 從入口漣漪形階梯遠望基隆河匯流處、八堵鐵橋、安樂社區,以及層疊的山巒,好不開闊。 若經同意還可到金山寺二樓,在更高處眺望基隆,跟師父聊聊天談談人生,在此佛門清淨地,風景與心境滌塵超俗。 金山寺是制高點,沿著原路而下,別急著到暖暖大街,就橫切順著沿山牽連而成的巷道而行,在尋常人家的前庭後院穿行。 圍牆上擺列細心整理的盆栽,貓咪輕靈騰越而過,恬靜中傳來人語與飯菜味,連路中央的路燈都相當具個性,傍晚的餘綺散霞襯底,好似孤倔的詩人,照亮這無人聞問的角落。

  7. 2022年9月19日 · 暖暖安德宫 ,是位于 台湾 基隆市 暖暖区 暖暖里的 妈祖庙 ,为暖暖的信仰中心,其妈祖称为“暖暖妈祖”。 建筑 [ 编辑] 此妈祖庙位于暖暖老街底 [1] ,地址是暖暖街63号 [2] ,为安溪人在嘉庆六年(1801年)建立 [3] 。 为暖暖三大庙之一,另外两座同样是清朝建立的 暖暖东兴庙 、有应公庙 [4] 。 庙前碑林篆刻着基隆人士周玉谦、王廷理、王溥、 周植夫 、何崇岳、周枝万、王雪樵、 倪蒋怀 、 陈其寅 的诗文,为书法家蒋孟梁所挥毫,1996年5月26日揭幕 [5] 。 庙身左侧为咸丰己未年(1859年)成立的北管乐团-基隆灵义郡 [6] 。 庙身在咸丰与光绪年皆有整修 [7] 。 1900年至1907年作为暖暖公学校(今暖暖国小)使用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