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恆春鎮 ( 臺灣話 : Hêng-chhun-tìn ; 阿美語 : Palidaw )隸屬於 臺灣 屏東縣 ,位於 恆春半島 南端,是臺灣本島最南端的行政區。 東北鄰 滿州鄉 ,西北接 車城鄉 ,東臨 太平洋 ( 菲律賓海 ),西臨 台灣海峽 ( 南海 ),南臨 巴士海峽 ( 呂宋海峽 ),境內的 鵝鑾鼻燈塔 為 臺灣本島最南端 。 恆春鎮舊稱「瑯嶠」、「琅 𤩝 [註 1] 」,係音譯自排灣語 Ljungkiaw [1] ,根據牡丹鄉耆老華阿財澄清,Ljungkiaw南排族語意思為合歡樹(恆春原生,確切物種名待確認);而非蘭花 [2] ,舊時曾為 琅𤩝十八社 。

  2. 恆春鎮 ( 臺灣話 : Hêng-chhun-tìn ; 阿美語 : Palidaw )隸屬於 臺灣 屏東縣 ,位於 恆春半島 南端,是臺灣本島最南端的行政區。 東北鄰 滿州鄉 ,西北接 車城鄉 ,東臨 太平洋 ( 菲律賓海 ),西臨 台灣海峽 ( 南海 ),南臨 巴士海峽 ( 呂宋海峽 ),境內的 鵝鑾鼻燈塔 為 臺灣本島最南端 。 恆春鎮舊稱「瑯嶠」、「琅 𤩝 [註 1] 」,係音譯自排灣語 Ljungkiaw [1] ,根據牡丹鄉耆老華阿財澄清,Ljungkiaw南排族語意思為合歡樹(恆春原生,確切物種名待確認);而非蘭花 [2] ,舊時曾為 琅𤩝十八社 。

  3. 恆春縣城位於臺灣屏東縣恆春鎮,是清朝在牡丹社事件之後所設的恆春縣縣治所在,建於光緒元年十月十八日(1875年11月15日),光緒五年七月十五日(1879年9月1日)落成,是臺灣現存城池之中唯一保存所有城門的一座。 該城的遺跡在日治時期的昭和十年(1935年)12月5日被指定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之一,戰後則在民國七十四年(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臺閩地區二級古蹟,後改為國定古蹟。 恆春地區舊稱琅,原屬鳳山縣管轄,但實際上鳳山縣對此處的管轄能力有限。

    • 94642 屏東縣恆春鎮天文路一號
  4. 恆春鎮位於臺灣最南端,在5000年前,便有舊石器文化,諸多新石器文化遺址顯見人類活動頻繁。. 恆春原住民大致上是排灣族及西拉雅平埔組的祖先。. 大約400年前自大陸移民來台的漢人,陸續由屏東平原象恆春半島推進。. 恆春因未嚴重受到現代文明的影響 ...

    • 恆春鎮, 中華民國1
    • 恆春鎮, 中華民國2
    • 恆春鎮, 中華民國3
    • 恆春鎮, 中華民國4
    • 恆春鎮, 中華民國5
  5. 恆春古城豎孤棚觀光文化活動. 老街位於恆春鎮內的中山路及福德路交會路段,至今已逾百年歷史,街上大多是歷史悠久商家,走在街上別有一番懷古風貌。. 近年來推動老街再造運動後,老街路段均已鋪設紅磚步道,設置意象路燈,並命名為恆春古城魅力商圈 ...

    • 94642 屏東縣恆春鎮天文路一號
  6. 恆春古地名「瑯嶠」或「琅嶠」,直到清領時期以後,因為氣候宜人,四季如春,才改名為「恆春」,座落在鎮中央的恆春古城保存的相當完整,古意濃厚的四座城門,正好構成一個適宜的旅遊圈,遊客可以從西門為起點,徒步至天后宮、猴洞山、南門,繼而 ...

  7. 恆春於民國35年(1946年)1月16日成為屏東縣轄區內的一個鎮級行政組織,行政區有城南、城北、城西、山腳、網紗、仁壽、茄湖、頭溝、四溝、德和、龍水、大光、山海、水泉、南灣、墾丁及鵝鑾共17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