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扶餘郡 (韓語:부여군/扶餘郡 Buyeo gun * /?),為 大韓民國 忠清南道 轄下的一個 郡,曾為 百濟 的都城– 泗沘。 面積624.51平方公里,人口82,54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4人(2005年4月)。 扶餘郡下轄有1邑15面,郡廳設於 扶餘邑。 地理位置. [編輯] 扶餘郡位於 忠清南道 西南部的 錦江 流域,北與忠清南道 青陽郡 、 公州市 相鄰,東與 論山市 相接,西接靠海的 保寧市 及 舒川郡,而南面則與 全羅北道 益山市 隔錦江相望。 歷史. [編輯] 西元538年, 百濟聖王 將都城自 熊津 (今 公州市)遷移至 泗沘,即今日的扶餘郡。 扶餘做為百濟首都,至660年 新羅 唐朝 聯軍滅百濟為止,共歷6王計123年。

  2. 扶餘郡 (朝鮮語:부여군/扶餘郡 Buyeo gun * /?),為 大韓民國 忠清南道 轄下的一個 郡,曾為 百濟 的都城– 泗沘。 面積624.51平方公里,人口82,54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4人(2005年4月)。 扶餘郡下轄有1邑15面,郡廳設於 扶餘邑。 地理位置. [编辑] 扶餘郡位於 忠清南道 西南部的 錦江 流域,北與忠清南道 青陽郡 、 公州市 相鄰,東與 論山市 相接,西接靠海的 保寧市 及 舒川郡,而南面則與 全羅北道 益山市 隔錦江相望。 歷史. [编辑] 西元538年, 百濟聖王 將都城自 熊津 (今 公州市)遷移至 泗沘,即今日的扶餘郡。 扶餘做為百濟首都,至660年 新羅 唐朝 聯軍滅百濟為止,共歷6王計123年。

  3. 扶餘是 大韓民國 的中心, 位於 忠清南道 西南部,面積大於 首爾,達 624平方千米,人口為八萬。 絲綢般的錦江孕育出的扶餘,是百濟王朝的政治文化中心。 中國 南朝時期和百濟王朝在文化和經濟貿易方面有著非常密切的往來,不僅促進了兩國歷史上的共同發展,同時也在古老東方文明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始於公元前18年的百濟,在678年的發展歷程中,中國 儒教 與 漢文學 深深紮根、繁衍演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百濟文化。 始於1955年的現代百濟文化祭,每年輪流在公州和扶餘兩地舉行,已逐步成為韓國最具影響力的祭祀文化節會之一。 扶餘郡位置地圖. 1996年8月13日與 洛陽市 結為友好合作關係城市。 歷史. 扶餘, 絲綢般源遠流長的錦江。 錦江流到扶餘,得以 白馬江 之名。

  4. www.wikiwand.com › zh-tw › articles扶餘郡 - Wikiwand

    扶餘郡( 韓語: 부여군 / 扶餘郡 Buyeo gun * /? ),為大韓民國 忠清南道轄下的一個郡,曾為百濟的都城–泗沘 扶餘邑。

  5. 扶餘國,古國名,亦作 夫餘 、 鳧臾,由 中國東北地區 以 扶餘語 為 母語 的古老民族所建立的國家,亦是中國東北地區第一個有史可考的國家。. 中原華夏族群將他們視為 東夷 之一,扶餘國從前2世紀立國到494年東扶餘國被 高句麗 滅國為止,歷時約700年 ...

  6. 扶餘郡位於大韓民國忠清南道西南部,面積約624.51平方公里,人口約82,546人,下轄有1邑15面,郡廳設於扶餘邑。 該郡曾為百濟的都城–泗沘,由於538年百濟聖王把都城遷移自熊津至泗沘,扶餘百濟首都就一直延續至660年新羅唐朝聯軍滅百濟為止。

  7. www.wikiwand.com › zh-tw › articles부여군 - Wikiwand

    2024年9月18日 · 扶餘郡(朝鮮語: 부여군 /扶餘郡 Buyeo gun */?),為大韓民國忠清南道轄下的一個郡,曾為百濟的都城–泗沘。 面積624.51平方公里,人口82,54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44人(2005年4月)。 扶餘郡下轄有1邑15面,郡廳設於扶餘邑。 扶餘郡位於忠清南道西南部的錦江流域,北與忠清南道. 韓國第一野戰軍. 第一野戰軍(朝鮮語:제1야전 군 /第一野戰軍;英語:First ROK Army),是韓國陸軍的一個軍團級單位,別名「統一臺」(통일대)。 任務是防衛非軍事區東部、境內以山地為主的江原道,司令部位於原州市,下轄第2、第3、第8軍。 組成部隊 第2軍「雙龍部隊」(제2 군 단 '쌍용 부 대'),春川市 第2砲兵旅(2포병 여 단) 第2工兵旅(2공병여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