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 0 訂閱站台. 消文29. 親近知識軌理:一、所依善知識之相. 博朵瓦云:「三學及通達實性,並悲愍心,五是主要。. 我阿闍黎嚮尊滾既無多聞復不耐勞,雖酬謝語亦不善說,具前五德故,誰居其前悉能獲益。. 嚀敦全無善說,雖說施願,唯作是念 ...

  2. 2020年12月13日 · 一、行顛倒. 然由聖教將近隱沒,能以了義無垢教理判決正道圓滿扼要諸善士夫亦盡滅亡,又諸有情多是薄福,雖於正法略有信仰,然其慧力最極羸劣,故現仍有輕毀行品52持戒等事,於修道時棄捨此等,宛如和尚所教而修。 但是,由於聖教接近隱沒,有能力以了義無垢教理辨別正道圓滿扼要的善士們也都圓寂了,而且,眾生大多福德淺薄,雖對正法稍有信心,但智慧力極其微劣,因此如今仍有輕視譭謗行品持戒等事,在修道時捨棄這些,就像堪布和尚所教一般而修。 這是說末法時代,沒有能判決正道圓滿扼要的善知識,修行人大多福德薄、信心小、智慧差,因此仍有人捨棄行品持戒等,安住在庸俗的無分別中。 註52.行品:佈施、持戒、禮拜等行為的品類。 二、見顛倒. 又有一類除譭謗方便而外,見解道理許和尚說而為善哉。

  3. 格雷果聖歌,主要是9~10世紀時,在西歐到中歐的法蘭克人(Franks)居住的地方發展出來,後來逐漸被修改而傳承下來的音樂。. 據說,格雷果聖歌是現在留存下來的歐洲音樂當中,還能再現的最古老的音樂。. 這是羅馬天主教的典禮音樂,是從中世紀到現在一直 ...

  4. 2020年11月3日 · 又有一類雖未觀見正法行將隱沒但在末世見到濁惡眾生身心被上品煩惱惱亂多有愚癡無慚無愧嫉妒慳貪憂苦粗重煩惱惡行放逸懈怠無信等見後心想在這五濁惡世無量眾生被煩惱惱亂之時能對聲聞獨覺菩提發心尚且難得

  5. 2015年11月30日 · 責任與承擔:活佛師尊說故事. 一、責任來自於自覺與發心。. 愿力,非指派,亦非賦予,實乃仁心之發動。. 二、承擔乃責任之踐履。. 有承擔,乃能義無反顧,勇往直前。. 有承擔,縱或吃盡苦頭,亦甘之如飴,不覺委屈。. 三、如何展現白陽弟子之責任與承擔 ...

  6. 天道降世有著殊勝的時代因緣,在彌勒祖師的悲愿下,在師恩母德裡,在天人共辦,人助天成的歷程中,完成收圓大事。這是福音與希望,也是生命的總依歸。因此各個白陽修士,都要深體天心,明瞭自己所擔負的重責大任,人人潛心修道,在自己崗位上盡自己的本分,做個盡忠、盡孝

  7. 2020年10月23日 · 廣論消文196 若具別解脫律儀,應以如是道理守護,密咒亦然。. 廣論消文196 196頁7行-197頁7行. 如《三摩地王經》云:“於佛聖教出家已,仍極現行諸惡業,於財榖起堅實想,貪諸乘具及象車,諸不殷重持學處,此等何故而薙頭?. 如《三摩地王經》所說:“已經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