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4 天前 · 中華民國空軍,為中華民國國軍的空中武裝部隊,隸屬於國防部空軍司令部,下轄空軍作戰指揮部、空軍防空暨飛彈指揮部、空軍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指揮部、空軍保修指揮部、空軍軍官學校以及各作戰聯隊、基地指揮部。

  2. 1913年-1949年. 第二次中日戰爭 期間殉職的 王牌飛行員 高志航. 中華民國空軍可以追溯至1913年 北洋政府 成立的 南苑航空學校 與 航空研究所 [3] 。 在1913年至1928年間 , 民國軍閥 大量購買、部署各式 飛機 ,直到1928年 北伐 成功為止。 與此同時, 孫中山 在1920年於 廣州 護法軍政府 下成立 航空局 ,這被認為是中華民國空軍的濫觴。 [4] 隨後這個組織持續發展,並且先後成立了飛機製造廠、 航空司令部 與 中央航空學校 。 1934年5月军政部航空署改为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委员会 。 到了1937年, 國民政府 的航空部隊正式獨立於 陸軍總司令部 ,成為獨立的軍種。 [5]

    • 背景
    • 中華民國空軍的成立
    • 中國抗日戰爭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 第二次國共內戰
    • 冷戰時期

    清政府時期,1901年-1913年

    在美國萊特兄弟1901年發明現代飛機後,中國最早出現相關的記載是在1901年出版的《皇朝經濟文編》中。然而要到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才開始將飛機運用於軍事用途。在此之前,航空器的利用大多是使用氣球、熱氣球等設備作為偵查之用。 1905年,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從日本購進山田式偵查氣球,開啟了中國武裝力量的航空時代。1908年1月2日,湖北陸軍第8鎮氣球隊成立,以工兵營營長王永泉兼任隊長,並聘日籍教練指導操作山田式氣球。同年夏季,江蘇陸軍第9鎮氣球隊、直隸陸軍第4鎮氣球隊相繼成立。隔年,清廷正式頒布《陸軍氣球預備法》,制定了購買氣球、培養人才、各省組織氣球偵察隊等規定。同年2月,陸軍大學堂編印了《氣球學》,講授氣球原理並教授官兵如何操作。 1910年,清廷在北京南范建立航空機構。

    北洋政府時期,1913年-1920年

    中華民國建立以後,1913年北洋政府陸軍部成立南苑航空學校與航空研究所,並且購置法國製高德隆式戰機12架。這可以稱作中華民國空軍的濫觴。同年,中國開始將飛機用於軍事。在蒙古發生動亂時,北洋政府派出飛機到多倫偵察與示威。 1914年4月,北洋政府的航空部隊展開第一次空襲,鎮壓白朗起義軍。時任南苑航空學校校長秦國鏞率領4架飛機轟炸白朗軍。到了1917年6月張勳復辟時,段祺瑞曾經派遣飛機轟炸紫禁城、豐台兵營與張勳的宅邸,並開始在各個戰役中出擊。到了1918年,北洋政府的陸軍航空部隊已經頗具規模;而海軍部則在福建馬尾成立飛潛學校,開始培養相關人才與製造海軍飛機。

    空軍成立-北伐完成,1920年-1926年

    1. 1920年以後,各地軍閥紛紛組建自有的航空學校或航空隊,以及軍械或機械班,從而培養人才。 2. 1921年,中華航空協會成立。 3. 1922年,上海江南造船所建成世界上第一個浮動廠棚(水上機場)。 4. 1923年,北京航空協會成立。 5. 1924年,北洋政府航空署成立「北京航空學校」。 6. 1925年,廣東航空同志會成立。

    南京政府時期,1926年-1937年

    1. 1928年 南京國民政府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於南京創立航空班。 2. 1931年 航空班遷至杭州筧橋,航空班擴編改制為航空學校,並由德籍顧問協助各項飛行訓練工作。 3. 1932年 更名為「中央航空學校」,校址定於杭州筧橋。 4. 1934年將航空署改組為航空委員會,主責空軍發展。 5. 1936年清華大學成立航空研究所,中日戰爭中和西南聯大航空系合併成立航空研究院。 6. 1937年正式制訂空軍軍旗樣式,原直屬於陸軍總司令部的空軍自此成為獨立軍種。

    1937年-1945年

    1. 1937年淞滬會戰,中國空軍在時任空軍前敵總司令部防空總臺長陳一白少將用無線電精確指揮下,第一次擊落外國戰機,稱為八一四空戰,以後8月14日被命名為空軍節。 2. 1937年10月美國人舒米德(Vincent Schmidt)來中國參與中國空軍,陸續有各國飛行員加入,並在漢口組織編空軍第14隊。後因該隊的指揮問題,政府於1938年3月裁撤。 3. 1938年4月政府以半年為期,雇用法籍飛行員組成空軍第41隊,因軍紀及作戰表現於同年10月起解聘。 4. 抗戰爆發後遷至雲南昆明,並於1938年正式定名為「空軍軍官學校」。 5. 抗戰中,中國空軍大量接受蘇聯和美國的軍事援助,並且組建了蘇聯航空志願隊和美國志願大隊飛虎隊有力的支援了抗戰。美國志願大隊改制為美軍陸航的第十四航空隊,曾於1943年11月25日以超低空飛行越過台灣海峽,突襲日本陸航新竹基地,摧毀日軍陸航各式戰機達50至60餘架。對日抗戰期間,中國空軍出現出一批王牌飛行員包括高志航、李桂丹、樂以琴、陳瑞鈿、劉粹剛、柳哲生、王光復等。 6. 1938年5月19日下午3時,中國空軍徐煥升、佟彥博駕兩架B-10由漢口起飛,陳衣凡...

    1945年-194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除了裝備持續接受美國援助全面換裝美式機種外,也接收日軍降機及工廠,組織架構也另外進行調整及改組,1945年9月裁撤了中美空軍混合團另行成立了「空軍第一聯隊」指揮戰爭期間由混合團指揮的一、三、五大隊,原先的航空委員會也正式於1946年6月改組為空軍總司令部,下轄5個軍區司令部,總編制人員數為129700人,作戰用飛機共556架。全空軍共編制為8個大隊又1個中隊的作戰單位。為配合空軍番號整編及機種統一,自1946年6月起,空軍各主要作戰部隊番號及配備機種如下:

    飛龍計畫

    1962年1月12日,美國中情局駐臺北代表克萊恩(英語:Ray Steiner Cline)向蔣經國表示,將裝有電子反制設備之C-123運輸機予臺灣,便於反攻大陸時特種作戰空投之用,此為中華民國國防部所稱之「飛龍計畫」[註 1]之始。9月時,國軍已有30名飛行員赴北卡羅萊納州接受C-123機飛行訓練;1963年2月,美方5架C-123運抵臺灣;7月2日,國軍結訓飛行員駕駛C-123機,在南越執行了首次任務,並在榮市以西之山區空投了代號為「巨人」(Giant)之特戰部隊。 1964年2月,美方再與蔣經國商議。美方決議加強對越北之敵後作戰情報工作,商請中華民國同意美國徵求選用駕駛該型飛機共9個組的空勤人員,並要求中華民國現役空軍飛行員以退役身分轉任中華航空公司,受當時美國支持的越南航空公司雇用,由駐越美軍司令部特戰組節制指揮,協助空投南越情報員至越北。 此任務一直持續到1968年間結束。

  3. 1969年 中視 成立,關毅為基本演員之一,演出了該臺第一部電視劇《 晶晶 》,後來成為電視劇中飾演「好媽媽」的最佳人選 [1] 。. 1988年,她自中視退休 [2] ,但仍不時演出電視劇。. 1990年,她由演藝工會推薦,當選勞工模範母親 [3] [4] 。. 1995年,她決定偕丈夫 ...

  4. 國防部空軍司令部 ,位於 中華民國 臺灣 臺北市 中山區 忠勇營區,為 中華民國國防部 依《 國防部組織法 》 [註 1] 特設的軍事機關,負責辦理 中華民國空軍 軍事事務的規劃、督導及執行。 下轄政治作戰室、督察長室、人事軍務處、軍事情報處、戰備訓練處、後勤處、計劃處、通信電子資訊處、主計處等幕僚部門。 [4] 沿革. 空軍司令部現址,位於 臺北 大直 忠勇營區. 空軍司令部原址,位於 臺北東區 仁愛營區. 1923年3月1日, 孫中山 於 廣州市 大沙頭 成立大元帥府航空局,由 楊仙逸 擔任局長。 1924年成立廣東航空學校(初名廣東軍事學校,最終校址位在廣州市 三元里 )。 1925年7月 ,改稱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 航空局。

  5. 桃園 大園的中正機場起降跑道旁有一座供空軍軍眷子弟就讀的小學,原名叫「空軍總部附設桃園小學」,1967年改隸桃園縣政府後,在1968年更名為「桃園縣大園鄉陳康國民小學」 [9]。

  6. 本頁面最後修訂於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09:10。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創用CC 署名-相同方式分享 4.0協議 之條款下提供,附加條款亦可能應用。 (請參閱使用條款) Wikipedia®和維基百科標誌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註冊商標;維基 是維基媒體基金會的商標。 維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