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黃山雀 (學名: Machlolophus holsti),又名 台灣黃山雀 、 台灣四十雀[3],俗稱 師公鳥,是一種棲息於中低 海拔 山區的雀鳥。 台灣特有種,也是稀有的 留鳥。 在溪頭其族群量較多,喜歡棲息於海拔2,000公尺以下之闊葉林,以海拔1,500公尺左右山區較常見,冬季時會遷移至海拔700公尺附近的低山區,甚至出現在森林邊緣之住家大樹上。 黃山雀常與畫眉科小型鳥,或其他山雀科鳥類混群活動,腹部鵝黃色,鳴聲婉轉悅耳,尤其繁殖期鳴聲更響亮。 營巢於天然樹洞中,舖以植物纖維、羽毛、苔蘚等為材料,有修補舊巢再使用的情形。 以昆蟲類為主食,植物之漿果、種籽、果實等亦為喜愛的食物之一。 外部連結. [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 上的相關多媒體資源: 黃山雀. ^ Parus holsti.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形態特徵
    • 棲息環境
    • 生活習性
    • 繁殖方式
    • 種群現狀
    • 保護級別

    台灣黃山雀(學名:Parus holsti)體長約13厘米。頭頂至後頸黑色,有一長的黑色羽冠,羽冠末端和後頸中央白色。背蒼綠色,兩翅和尾黑色,羽緣藍灰色,外側尾羽白色。額基和下體鮮黃色,尾下覆羽白色,雄鳥腹部有一黑斑。

    台灣特有種鳥類中唯一的山雀科鳥類,然族群數量不多,是較少見的留鳥,一般棲息于海拔800~3000米的闊葉林內,以昆蟲類為主食,植物之漿果、種籽、果實等亦為喜愛的食物之一。常單獨或成對溷群於其他畫眉科和繡眼鳥科鳥類中。叫聲為重複歡快的chichishui~chichishui,zijide、zijide或jijiang、jijiang、jijiang聲;示警時作似責罵的叫聲。

    •中文學名:台灣黃山雀

    •拉丁學名:Parus holsti

    •別稱:黃山雀、師公鳥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雌雄羽色相似。額基、眼先、臉、頰鮮黃色,額、頭頂至後頸黑色,羽冠亦為黑色,後部冠羽末端和後頸中央白色。背、肩、腰和尾上覆羽綠色具藍黑色金屬光澤。尾暗藍色或黑色,羽緣藍灰色,外側尾羽外翈白色。兩翅黑色,羽緣亦為藍灰色,內側飛羽具白色尖端。頦、喉、頸側、胸、腹等下體鮮黃色,兩脅沾橄欖色,尾下覆羽白色。雄鳥肛周黑色,在腹部形成一塊黑斑。

    雌鳥和雄鳥相似,但腹無黑斑,上體黑色部分多為暗橄欖綠色。

    虹膜深褐色,嘴黑色,腳灰藍色。

    大小量度:體長110~130mm;嘴峰9~12mm;翅長72~76mm;尾49.5~54mm。

    主要棲息于海拔1000~2500米茂密的闊葉林上層。非繁殖季也會到針闊葉混交林或次生林中活動。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有時亦與繡眼鳥、畫眉和其他山雀混群。多在高大喬木頂部枝葉間,很少到低枝和林下活動。性活潑,行動敏捷,常頻繁地在樹冠枝葉間跳躍和穿梭。繁殖期間鳴聲清脆悅耳,其聲似“自己的,自己的”或“急降、急降、急急降降”,有時1次鳴唱時間長達1分多鐘。雌鳥也會鳴唱,聲音沒有雄鳥悅耳。非繁殖季很少鳴叫。

    遷徙:留鳥,不遷徙。

    繁殖期4~6月。通常營巢於天然樹洞中,距地高6~10m。巢呈碗狀,主要由枯樹葉、竹葉、枯草和苔蘚等材料構成。每窩產卵3~5枚,卵白色、被有黃褐色斑點,尤以鈍端較密,卵的大小為17mm×13mm。也會利用鳥巢箱。在奧萬大國家森林遊樂區巢箱中繁殖的黃山雀,3月20日起有築巢行為,每窩產卵數為4.5±0.6枚。由雌鳥負責孵蛋,雄鳥提供食物給巢中雌鳥。

    全球種群未量化,在原產地為非常見或稀有鳥種(del Hoyoet al. 2007)。台灣約有100~10,000繁殖對(Brazil 2009)。

    黃山雀的分布十分局限,只出現在台灣中海拔山地的原始闊葉林上層,在分布區域內族群密度普遍很低,即使在適宜的地點,族群數量也不多。過去曾有不少捕捉壓力,台灣野生動物保育法列為第二級珍貴稀有的保育動物,幸而當前主要棲地已有相當面積獲得保護。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近危物種(NT),2012年評估。

    該種已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註:第595項 台灣黃山雀)

  2. 黃山雀 (學名: Machlolophus holsti),又名 台湾黄山雀 、 台灣四十雀[3],俗稱 師公鳥,是一種棲息於中低 海拔 山區的雀鳥。 台灣特有種,也是稀有的 留鳥。 在溪頭其族群量較多,喜歡棲息於海拔2,000公尺以下之闊葉林,以海拔1,500公尺左右山區較常見,冬季時會遷移至海拔700公尺附近的低山區,甚至出現在森林邊緣之住家大樹上。 黃山雀常與畫眉科小型鳥,或其他山雀科鳥類混群活動,腹部鵝黃色,鳴聲婉轉悅耳,尤其繁殖期鳴聲更響亮。 營巢於天然樹洞中,舖以植物纖維、羽毛、苔蘚等為材料,有修補舊巢再使用的情形。 以昆蟲類為主食,植物之漿果、種籽、果實等亦為喜愛的食物之一。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 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 黃山雀. ^ Parus holsti.

  3. 2,277. 5. 圖鑑查詢. 黃山雀. 形態特徵. 雌雄鳥外形有別。 雄鳥頭頂至後頸黑色,有黑色羽冠,冠的後方及後頸中央白色,背部暗灰綠色,翼、尾羽黑色,羽緣藍灰色,尾羽外側白色,臉部與身體腹面黃色,尾下覆羽白色,泄殖腔四周黑色。 雌鳥似雄鳥,但腹部顏色較淺,泄殖腔附近不是黑色。 棲地與習性. 生存在中高海拔原始闊葉林的上層,主要在海拔高度1,000至2,500m的範圍內。 非繁殖季也會到針闊葉混合林或次生林中活動,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也常和其它山雀、繡眼雀鶥等形成混合鳥群一起活動。 遷留型態. 黃山雀在台灣是稀有的留鳥,也是台灣特有種。 資料出處. 文字資料來源摘自《台灣鳥類誌第2版》 圖1/作者:陳添財。 20170707110345_432368_6.jpg。

  4. ebird.org › species › yeltit2黃山雀 - eBird

    辨識. 由 MERLIN 技術支援. 不會誤認的大型山雀;背面黑色、腹面黃色,三角形冠羽後方鑲有白邊。. 棲息在山區森林中。. 像其他山雀一樣活躍,常在森林中上層覓食。. 不像其他山雀一樣發出哨音般的鳴唱,但常發出鳴叫,通常是吱喳聲或哨聲。. 由 MERLIN 技術支援.

    • 黃山雀圖片1
    • 黃山雀圖片2
    • 黃山雀圖片3
    • 黃山雀圖片4
    • 黃山雀圖片5
  5. 其他人也問了

  6. 黃山雀 (學名: Machlolophus holsti),又名 台湾黄山雀 、 台灣四十雀[3],俗稱 師公鳥,是一種棲息於中低 海拔 山區的雀鳥。. 台灣特有種,也是稀有的 留鳥。. 在溪頭其族群量較多,喜歡棲息於海拔2,000公尺以下之闊葉林,以海拔1,500公尺左右山區較常見,冬季 ...

  7. 黃山雀,學名Parus holsti,英文名Taiwan Tit,是一種棲息於中低海拔山區的雀鳥。 台灣特有種,也是稀有的留鳥。 在溪頭其族群量較多,喜歡棲息於海拔2,000公尺以下之闊葉林,以海拔1,500公尺左右山區較常見,冬季時會遷移至海拔700公尺附近的低山區,甚至出現在森林邊緣之大樹上。 黃山雀常與畫眉科小...

    • 10 秒
    • 3.3K
    • wildstuff - 野人獻曝 玩戶外
  1. 黃山雀圖片 相關

    廣告
  2. 過去一個月已有 超過 10 萬 位使用者造訪過 luxuryhotelsguides.com

    Book the best hotels, resorts, holiday apartments and accommodation deals online. 24/7 Support. Fast & Simple. Low Rates. Free cancellation.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