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8月24日 · 表面上台北市的確可以靠這場活動往臉上貼金、順利踩上國際藝術節的步伐,但現實中拼拼湊湊的結果,揭露台灣中央政府和文化部、各地文化局在執行藝文建設時的草率,不僅長期漠視將近一百一十萬名障礙者的藝文參與權,也揭露表演藝術團體時時 ...

  2. 2023年11月30日 · 我在今年暑假出國參加藝術節,發現當地居民對於藝術的熱情和包容,和台灣人非常不一樣。 他們願意在晚上10點頂著寒風到河邊,或者是撐著傘站在雨中觀賞表演,相比之下,在台灣如果是戶外的演出,又有多少人會願意駐足停留欣賞?

    • Dfc打破了「問題只在課本中的框架」
    • 「溝通」才是最佳解方
    • 永遠要告訴孩子「你做得到」
    • 從教室看到世界,從行動找到自我

    我是一個「決定了就行動」的老師, 2010年9月,我立刻展開DFC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別於孩子們過去的學習經驗,但當我引導他們感受問題,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的時,孩子們第一時間的回答總侷限在「課業」的學習上。 我分享其他孩子改變世界的故事,如爭取女性權利的馬拉拉、用蚊帳拯救非洲的凱薩琳,讓孩子發現見小力量也能改變大世界。同時也讓他們去觀察生活周遭,盡量地拋出問題,強調「問題不是只在課本中」。 等到孩子發現了問題後,就可以依循著DFC四個步驟「感受、想像、實踐、分享」進行故事挑戰。四個步驟看似簡單,但卻也困難重重。首當其衝的是,當孩子們相信自己並勇敢發想問題的時候,便丟出許多天馬行空的問題,例如:長輩在家很無聊、學校垃圾好多、幫助世界上的難民……等,這樣的教學模式對老師而言很具挑戰性,因...

    剛開始進行DFC的前幾年,我常遇到的困難是,同校的老師們根本不明白你帶著一群孩子在做什麼,許多家長也不認為讓孩子解決問題有什麼重要,把 DFC 教學視為「課餘活動」、有空再來做這件事就好。所以我和孩子就用行動去改變大人的觀念。 我的第一個故事「LKK來PK」,起因於孩子發現身邊的長輩在家裡很無聊,對於3C產品的使用感到無助,因此孩子們決定自己設計電腦遊戲,也邀請同學教導家中長輩。但當孩子興致勃勃地希望在班上宣導時,卻常被以「準備考試、進度趕不上」等理由拒絕。但我們沒有停下行動,如果學校場域不容許,就帶著孩子走出校園吧! 於是,我們走入社區教會,實現孩子們陪伴長輩的夢想。在短短的幾個小時中,看見孩子實踐行動的笑容,也看到長輩的確在孩子的陪伴下減少對3C產品的懼怕,社區長輩們的回饋也讓學校肯定孩...

    參加DFC教學的前幾年,我沒有擺脫「獲獎才是肯定」的觀念,也常因為故事沒有得獎而感到沮喪,如何面對孩子失望的表情?過去我會告訴他們「學長姐的故事很厲害喔!得了什麼什麼獎」來引起學生參加DFC的興趣,但是當他們沒有得獎的那一刻,我才發現,自己是造成孩子認為「我們的故事不好、失敗、缺乏創意」的人。 於是,我修正了帶學生參加DFC的動機與態度,將方向導向「完成故事就是改變與成功」。孩子需要的是大人的肯定與相信。當他們在行動中遇到困難,懷疑自己無法完成的時候,只要給他們肯定的眼神、支持的話語,陪伴他們討論,孩子就有力量可以繼續他們的故事。 從2010年起,我陪伴孩子們完成了70多個DFC故事:製作可食用吸管、設計桌遊義賣捐救120位世界上沒有出生證明的孩童、繪製LINE貼圖幫助敘利亞難民、透過書信與...

    孩子們能透過DFC行動找到自我,培養對世界的關懷,並將行動實踐於在地,創造「世界」、「在地」、「自我」的連結。 印度聖雄甘地曾說的一句話:「成為你想看見的那個改變。」(Be the change you wish to see in the world.)我很榮幸曾帶著北市大附小的超級英雄,代表台灣遠赴梵諦岡參與2019年「全球孩子做得到」年會(I Can Children Global Summit,ICCGS),看著台灣孩子在國際舞台揮舞著國旗,用陶笛吹奏台灣民謠〈望春風〉,並帶著自信,勇敢地分享自己改變世界的故事。 從接到那紙公文的一天開始,DFC成為我教學的重心,讓我擁有前所未有的教學成就感。我常常告訴孩子,DFC就是不斷的經歷困難、並且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孩子們培養出堅韌的問題解決...

  3. 擔任藝術教育組長期間,楊鵲彬主任與同事合作首開風氣,20年前就在課程中導入美術設計,帶領學生挑戰各項媒材,為使孩子走得出台東還能喜歡台東,「當大家還在基礎媒材像水彩素描,我們就開始主動發展新的平面設計課程,像是插畫、漫畫、版畫、紙雕

  4. 2024年7月1日 · 作者 楊世豪演講 孫沛芬 葉嘉雯整理. 2024-07-01. 圖片來源:楊世豪 Yang - Cyr wheel Artist 臉書專頁. 如果沒有人生規劃,要如何追逐夢想?. 或許生命歷程不一定都能超前佈署,但我們可以在過程中隨時探究本心,從中找到純粹的自我!. 大環藝術家楊世豪 ...

  5. 2017年7月11日 · 近來,經營長達13年的「南海藝廊」,經營權將被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收回,引發了諸多關於美術館和博物館經營策略的討論。在此,筆者想以「後博物館」的理論與發展趨勢,來反思南海藝廊的存廢問題。2003年10月,國立台北...

  6. 2015年1月25日 · 除了國家層級 由國家兩廳院策畫主辦的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與隔年舉辦的國際劇場藝術節外,還有文化首都越來越有規模的台北三節:藝術節、藝穗節、兒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