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16日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顧問醫師胡維恆表示這個階段的男性普遍在生涯上面臨許多選擇好像有很多路可以走又擔心選擇走這條路之後是否離其他機會愈來愈遠也受限於經驗不足無法確定這條路對不對若以就讀的科系來看將來愈是專業特定的職業例如醫師律師等未來的工作生涯也較固定3040歲的男性喜歡交友與應酬同時也面臨婚姻大事的壓力要不要結婚? 要不要生小孩?

  2. 2017年12月31日 · 國內第一位做試管嬰兒的台北榮民總醫院內分泌生殖科主任張昇平表示,高齡女性生子,生育功能已大受影響,不論是卵巢的數量或品質,年齡愈大,質量愈差。 (延伸閱讀: 人工生殖、試管嬰兒失敗? 中藥、針灸也能治不孕 ) 來看一個驚人的比較30歲以下的婦女每個月的平均懷孕力約為20%;才過10年40歲以上的每月受孕力已掉到5%,就算藉由輔助生殖例如做試管嬰兒但受孕力減少流產機率也會增加。 房子漸老 受孕機率滑下坡. 張昇平舉例,大部分婦女在青春期時,卵巢擁有30萬個卵子,每個月經週期,約200個原始生殖卵細胞衰敗,只有1個卵子成熟排出等待受精;到了40歲以上,卵子數量驟減,只剩下幾千個;到50~60歲,若卵巢功能不好,卵子細胞可能只剩下500顆左右,選擇就更少了。

  3. 2017年4月7日 · 台灣婦女科身心醫學會理事長臺安醫院策略長暨婦產科主治醫師周輝政表示女性40歲後當一年有兩次以上月經超過原來經期67天或出現熱潮紅盜汗情緒起伏大等更年期症狀就進入更年期前期」。 此時未完全停經,但女性荷爾蒙可穩定腦神經,當荷爾蒙不穩定時,就會影響腦中樞的穩定性,出現熱潮紅、盜汗、失眠、情緒不穩等症狀。 除了易怒,約15%女性在更年期會出現憂鬱或失落感,臺中榮民總醫院精神部主治醫師莊凱迪表示,經前症候群、產後憂鬱、更年期的情緒困擾,這三者關連性很大,一個女性若有經前症候群,就可能有更年期情緒困擾,這是因身體不適應荷爾蒙不穩定的情況。

  4. 2023年3月13日 · 收藏. 更年期女性除了煩惱經期混亂,也會發現小腹變大、更易發胖! 初日診所副院長鄧雯心醫師指出,超過50歲的女性,腹部肥胖機率超過5成,主要跟雌激素減少造成腹部跟內臟脂肪堆積有關,而肥胖又會增加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風險,透過飲食3招+減壓5招,幫自己避免發胖、保持身心平衡。 40多歲 就進入更年期前期. 根據2012年國際更年期醫學會和其他國際醫學組織的共同定義,更年期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最早可以從生殖期晚期(Late reproductive stage)開始,主要觀察指標是FSH(促濾泡激素)是否上升,通常會發生在停經前的前五年。 第二個階段:停經過渡期(Menopausal transtiton),症狀是生理期周期開始縮短或者延長,時機點可能發生在40多歲~50多歲。

  5. 2018年1月23日 · 生命的凋零是每個人終究會面臨的問題,即使是閱歷豐富的父母,面對人生的終點,多少也會有些惶恐、不知所措,這時子女可以從旁給予哪些協助,讓他們平靜的面對?曾經父母是家庭的支柱,呵護幼小子女逐日長大。當子女長大成人時,父母老了,氣弱體衰,這時候子女該如何照顧他們?年老 ...

  6. 2017年3月21日 · 農委會主委陳希煌即以親身經歷,勸人要以正確態度注重健康,「年輕時終日埋首學問研究,極度忽略身體的健康,直到十二指腸出血動大刀,才驚覺健康無價。 」陳萬水亦對健康的態度提出:「父母賜予我們良好的身體,結果不好好照顧,一旦生病,不怪自己,還能怪誰。 良好的健康態度即是預防重於治療,保健是個人的責任。 預防與責任常被忽略,當醫療轉變為健康的倚賴與要求,門諾醫院院長黃勝雄明言,不注重健康維護與疾病預防的結果,「健保局破產了是大家的責任。 隨著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基因工程將是本世紀發燒的話題,第一份基因圖譜草圖公布之後,未來人類生命被預期可活至120,甚至1200,提供了人類對「延年益壽」美好的夢想。

  7. 2019年3月26日 · 由韓國人氣演員李鐘碩,以及睽違已久、韓星元斌的妻子李奈映主演的韓劇《羅曼史是別冊附錄》,雖然是老套的「姐弟戀」劇情,但在Netflix開播之後就佳評如潮。 劇中男女主角原本是相識超過二十年的乾姊、乾弟,但隨著時間流逝,原本的友情也逐漸昇華為愛情,讓不少為情所苦的觀眾看了心有戚戚焉。 假如另一半身邊不幸也有一位、甚至多個乾哥乾姊或乾弟乾,相信不論是誰都會很苦惱。 究竟為何男友總愛認乾姊乾? 又為何有些女生喜歡認很多個乾哥哥呢? 本文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到底認「乾家族」的動機是什麼? 對於情人總是以「我跟他(她)就像家人,不可能變成情侶的啦! 」為由,持續和乾兄弟姊妹保持聯絡,究竟該怎麼釋懷? 又該如何和伴侶溝通呢? 請看【男友和乾姊太親近,怎麼在不破壞感情的前提下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