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9月17日 · 台灣泌尿科醫生顧芳瑜指出包莖可依嚴重度分5種若長期褪不下來導致GG卡垢除了發臭發炎外還可能引發陰莖癌你也有包莖不知道要不要割包皮的困擾嗎台灣北醫泌尿科醫生顧芳瑜在粉專鳥科學先生-泌尿科顧芳瑜醫師教你如何判斷需要割包皮」。 當勃起時,龜頭有沒有辦法完全露出? 【圖輯】當勃起時,龜頭有沒有辦法完全露出? 點圖放大看台醫列出6種陰莖「這4種包莖別拖了」👇👇👇. + 1. 下載「香港01」App ,即睇城中熱話. 提到包莖對人體的影響,顧芳瑜分析,若長期包皮褪不下來,會使得GG容易卡垢,除了發臭外,更容易引發發炎、感染,嚴重甚至有染上相關疾病風險,如包皮龜頭炎、陰莖癌等等。 割包皮的好處,不僅清潔容易、不易藏汙納垢,也降低發炎感染風險,與另一半能體驗更歡愉的性生活。

  2. 2018年1月12日 · 假如包皮過長而窄傅醫生透露這種情況最容易引起以下兩種情況: 1. 包皮炎. 家長見到小朋友經常去觸摸下體位置,以為小朋友對自己的性器官產生興趣,可能是小朋友因包皮發炎,而感覺到痕癢。 2. 尿道炎. 如果小朋友經常去廁所,5至6歲還瀨尿,又多夜尿,有尿道炎的人會在小便時出現斷斷續續的異常情況,頻頻要上廁所。 同時包皮長會導致膀胱炎,因為尿液或會倒流到膀胱,變成膀胱炎。 傅醫生更提議家長可以留意小朋友會否因病而服食抗生素而控制了痕癢程度,又或者飲多水後就沒有賴尿,將細菌沖走。 VCG圖片. 家長都可在家為兒檢查. 家長在家如何才知道孩子的包皮過長? 家長又可以如何檢查? 傅醫生教導說:「家長為孩子沖涼時,可以看看小朋友的包皮可否向下翻開看見冠狀溝,即龜頭位置,可以輕微的向下翻開。

    • 為年幼男童洗澡時要推開包皮
    • 需要看醫生的情況
    • 手術前後注意事項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馬偉傑指,作為家長,在小朋友年幼時,可觀察其排便是否順暢,包皮有否覆蓋尿道口。洗澡時,可嘗試為小朋友推開包皮,檢查是否可讓尿道口外露,而推開包皮後若發現有黏性物質,類似牙膏狀,也可以一併清潔,用毛巾擦拭或直接用花灑沖走都可以。 馬醫生強調:「家長每次為小朋友洗澡前都應該做此步驟,慢慢地小朋友便會習慣,包皮亦可以慢慢反更多。很多家長都不敢碰小朋友該部位,不懂得處理,這種心態要調整。」

    男嬰由出世起至三歲,在不影響小便的情況下,內包皮與龜頭黏著是正常的。而小朋友多少歲才可以把包皮完全反開(完全反開意思是指能看見整個看見冠狀溝,即龜頭),馬醫生直言因人而異:「絕大部分小朋友喺8至10歲之前,都理應可以反曬出嚟!」 如家長持續一段時間,用上述方式為年幼小朋友洗澡時慢慢推開包皮,但發現完全沒進展的話,就應該去看醫生。而沒進展不代表一定要割包皮,醫生或有機會處方含類固醇的藥膏,每次反到包皮最盡的時候,塗抹在邊上,可以幫助溶解內包皮的黏性物質,如使用藥膏後也沒有幫助,便很大機會需要動手術。 另一個家長需留意的情況,便是幼童排便時,包皮會像氣球般吹漲,意味著尿道口或有阻礙,尿液跑到內包皮與龜頭之間,出現該情況亦要看醫生。

    若醫生判斷小朋友需要做割包皮手術,術前要做好基本清潔,亦要留意小朋友有沒有其他身體不適的情況,18歲以下動割包皮手術絕大部分都需要全身麻醉。在手術過程中,醫生會一併處理其他關聯性問題,例如陰莖彎曲、陰莖內縮(較常出現在肥胖人士)等,以免小朋友需要再承受全身麻醉動手術的過程。 手術後,會有一個環狀的傷口,而縫線會自己溶解不需拆除,不要手多動大力「捽」傷口。年幼的小朋友,通常會用紙杯剪去底部,蓋住陰莖以免與內褲磨擦,而術後首數天不應碰水。家長亦不應擔心術後小朋友有晨勃或生理反應,一般來說,醫生已預想到會發生此情況,即使有生理反應亦不會出現「爆傷口」的情況。

  3. 2022年4月9日 · 包皮過長不一定要手術 應尋求專業醫生評估. 治療包皮過長不一定需要手術鄭功祥醫生強調文獻指出針對包皮沒有攣縮變形的原發性包莖孩童給予類固醇藥膏塗抹4到8周治療成功率超過80%且不會干擾孩童體內賀爾蒙濃度。 雖有17%的復發率,但針對不適合全身麻醉的孩童,是一可靠的治療方式。 鄭功祥醫生提醒,小男生大部分都有包皮過長的現象,該不該割包皮建議父母尋求專業醫生評估。 【兒童健康】經常瀨尿及伸手觸摸下體 或是包皮過長引致 遺傳|別爭論孩子似誰! 7個研究真相 話你知智商、外型跟邊個多 割包皮|包皮過長一定要割? 台醫指這4種包莖別拖了:會患陰莖癌 【割包皮】大咗怕痛細時怕受傷 幾時幫仔仔做手術先最好?

  4. 2022年8月12日 · 台灣長安醫院泌尿科醫師黃煒軒分享一名20多歲年輕人因包皮過長導致反覆發炎主述尿尿會痛流膿經檢查發現為糖尿病併發包皮炎且抽血檢查糖化血色素高達12%才知道自己罹患糖尿病透過包皮槍手術進行一次性包皮吻合切割協助病患的龜頭順利露出來使包皮炎得到良好的控制進一步努力控制糖尿病避免病情惡化。 包皮太長當心有四危險(按圖了解 👇👇👇) + 4. 黃煒軒說,包皮發炎的原因有很多種,如包皮過長、衛生習慣不佳,易導致細菌滋生發炎最常見,而糖尿病患又因傷口癒合較差,易導致反覆性撕裂傷、結疤,使包皮口變小,症狀更惡化。

  5. 2024年2月27日 · 近日台灣泌尿科醫生邱鴻傑在當地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案例指曾有一名70歲的男患者來向他求診該名患者發現自己的龜頭前端變硬,「但不是勃起那種硬」,且不會疼痛。 邱醫生指,當時就懷疑他會否是患上了陰莖癌,建議進行切片檢查。 邱醫生亦表示,這名患者雖然已生兒育女,但在七十年的人生中,卻從未見過自己的的龜頭,檢查結果果不期然確診了「鱗狀上皮細胞癌」,亦即是俗稱的「陰莖癌」,醫生亦只好為他進行龜頭切除手術,從此陰莖長度減半,造成患者心理極大創傷。 小朋友亦要清潔陰莖嗎? 邱醫生提醒,即使是小童亦不可疏忽陰莖的清潔。 他解釋,近九成未滿一歲的嬰兒都是包莖狀態,由於發育未完全,包皮和龜頭仍是黏在一起,若家長過於用力推動包皮可能會造成撕裂傷,正確的做法是在洗澡時使用棉花棒,只在洞口附近進行清潔即可。

  6. 2022年6月24日 · 3種情況建議做手術. 但最終如果有以下三種情況的任何一種就會建議父母考慮讓小朋友割包皮1. 小朋友有反覆性的尿道炎龜頭炎甚至是阻塞性的龜頭包皮炎2. 小朋友的包皮過緊導致很多分泌物積留在裡面每天洗澡都不易清理乾淨。 3. 基於宗教信仰,例如穆斯林教。 廖醫生表示現時小朋友的割包皮手術常見有好幾種有新有舊但未必最新的就最適合小朋友,「例如較新的有一次性包皮環包皮槍使用起來較簡單。 不過,很多家長了解過後,都會替小朋友選擇傳統的『包皮環切術』,即在全身麻醉下,替病人剪去多餘包皮,然後止血、縫合、包紮,只要做好傷口的基本護理,一般很快可癒合。 傳統『包皮環切術』的好處,是可以準確地將多餘的包皮移除並且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