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黑面琵鷺(學名: Platalea minor ),又名黑臉琵鷺、小琵鷺、黑面鷺、黑琵鷺、琵琶嘴鷺,俗稱飯匙鳥 ,台灣閩南語稱作「烏面抐桮」 台灣賞鳥人士則俗稱為「黑琵」 [3] [註 1]。

  2. 黑臉、嘴巴造型像湯匙,搭配一身潔白羽毛的黑面琵鷺,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冬候鳥。為什麼來台度冬的數量占全球第一?是什麼原因,吸引黑面琵鷺每年不遠千里,維繫著一年一會的再見約定?黑面琵鷺每天的度冬生活,會進行哪些食衣住行大事?

  3. 根據中華鳥會數據顯示,2020年,黑面琵鷺全球數量到達4864隻,而來臺渡冬的黑面琵鷺就高達2785隻,已超過全球總量半數以上,顯示黑面琵鷺與臺灣關係密不可分。

  4. 全球數目稀少,黑臉琵鷺容易面臨絕種威脅。 要繼續生存,牠們主要繁殖地必須得到長久保護、越冬範圍內沿岸濕地不受污染,兼備大量食物,以及避免致命疾病或感染。

  5. 2010年8月4日 · 米埔「黑面」明星 - 黑臉琵鷺.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又被稱為石屎森林,卻得天獨厚,擁有亞洲區生物多樣性最豐富之一米埔后海灣濕地。. 每年,米埔吸引超過六萬隻水鳥從北方飛來過冬,而其中一批「貴賓」黑臉琵鷺更是濕地明星!.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又 ...

  6. 野生動物減絕的原因,根據研究排名第一位者為棲地破壞,第二大原因則是人為獵殺, 這也正是黑面琵鷺今日面臨減絕種的二大原因;人為補殺這個因素在黑面琵鷺槍擊事件後, 在全民關切和台南縣政府的努力下,已經解決,曾文溪口黑面琵鷺族群也日益增多。 然而黑面琵鷺的最大敵人 ── 棲地破壞危機 ,則日盛一日 。 過去四十年間 ,由於亞洲沿海 地區急速開發,沿海大面積濕地大量消失、崩解,以致適合黑面琵鷺棲息的開闊沙質濕地日 益難覓。 台南地區沿海,由高雄永安至七股沿海,原屬於古台江及倒風內海,是片由潟湖、沙洲 和鹽田構成的寬廣帶狀海岸濕地,在台灣光復至今短短數十年間,被大量開發成魚塭和人工 建築,使黑面琵鷺逐漸僅能依賴曾文溪口的濕地做為其主要根據地。

  7. 2010年10月6日 · 黑面琵鷺是目前全世界6種琵鷺中,數量最稀少的種類。. 每年9月底開始,黑面琵鷺就會分批從遙遠的北方陸續來到臺南七股曾文溪口濕地,準備度過漫長的冬天,牠們主要的度冬地在臺灣、香港和越南等地。. 曾文溪口的七股濕地,目前為國際保育鳥類 ...

  8. www.ntm.gov.tw › News_Card_Content黑面琵鷺

    黑面琵鷺屬於鸛形目朱鷺科的瀕臨絕種鳥類,正如其名眼睛週邊的臉、額、嘴與腳部全都是黑色,而先端扁平如琵琶形或湯匙狀的大嘴是琵鷺類鳥類共有的特徵,全身白色羽毛,在繁殖期後頭的飾羽與胸前的羽毛有明顯的黃色。

  9. 大型白色水鳥,有長飯匙狀嘴。繁殖期成鳥頭部有長飾羽,胸部有黃色。整個面部為黑色裸皮,使其與白琵區分開,白琵是其棲地範圍內唯一其他琵鷺。經常聚集成大群,偶爾與白琵混在一起。

  10. 出現在河流出海口附近或淺水魚塭、泥灘溼地。. 黑面琵鷺是全球瀕危鳥種,總數量不超過3000隻,台江地區是目前全世界黑面琵鷺數量最多度冬棲息地,近年度冬最大數量幾乎都在1000隻以上。. 在台江地區以黑面琵鷺保護區最容易看到,四草和七股頂山地區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