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6月6日 · 就在今(2024)年五月底,爭議已久的國會改革法案三讀通過,其中有關「藐視國會相關規定,已經被點出有諸多侵害私人權利的疑慮,但是從憲政民主的歷史發展來看,這項制度從來都是議會與王權/行政部門之間的權力競逐。

  3. 2024年5月24日 · 台灣的「藐視國會罪」為何起爭議? 借鏡德國經驗:手段越強勁,把關越嚴格. 法律白話文國際站. 2024/05/24. 36179. 台灣立法院「國會改革法案」引發爭議。 Photo Credit:jamesonwu1972@Shutterstock. 總而言之,或許增加強制手段、強化國會調查權有其必要性,但也同時需要建立足夠的權利保障制度,以免產生權力失衡、侵害其他憲法權利的疑慮,也才能更加讓多數選民安心支持。 撰文:蕭堉成. 近日立法院院會,因表決「國會改革」法案上演全武行。 在諸多改革法案中,修正幅度最大的是以《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為首的規定。 近日立法院院會,因表決「國會改革」法案上演全武行。 圖/jamesonwu1972@Shutterstock.

  4. 2024年5月21日 · 為落實責任政治,並參考美國眾議院長選舉,藍白兩黨皆提案修改《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第1條條文,將立法院正副院長的選舉由現行的 ...

  5. 2024年5月7日 · 藐視國會罪是什麼?. 國會改革法案是一系列包含強化人事同意權、立法院調閱及調查權、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藐視國會罪、偽證罪、正副院長記名投票、強化國會資通安全、完備黨團協商制度規範的統稱,涉及到《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 ...

  6. 2024年5月28日 · 立法院院會今天進入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表決大戰最後階段,備受爭議的「藐視國會罪藍白人數優勢下三讀通過。 三讀條文明定,官員不得反質詢、拒絕和虛偽答復等藐視國會行為,違者最重可處20萬元罰鍰,並移送監察院彈劾,以及依法追訴刑事責任。 三讀通過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條文明定,針對質詢之答復,不得超過質詢範圍之外,並不得反質詢。 被質詢人除為避免國防、外交明顯立即之危害或依法應秘密之事項者並經主席同意者外,不得拒絕答復、拒絕提供資料、隱匿資訊、虛偽答復或有其他藐視國會之行為。

  7. 2024年5月24日 · 立法院院會近日處理攸關國會改革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朝野立委攻防激烈,院會上演拖延議事、表決大戰,也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諸多公民團體於立法院周邊發動抗議活動,質疑立法院國民黨、民眾黨在未經實質討論下,於院會強行表決、通過爭議條文;在野黨則喊出民進黨過去也曾提出國會改革法案,執政後卻不願執行。 專家指出,立院調查權、聽證權的完善助於提升施政透明度,是國會改革、修法最重要的精神。 但關於調查權、聽證權等條文涉及層面、涵蓋範圍廣,需要完整且細膩的設計,且需有保障基本人權精神。 關於涉及民眾罰鍰、官員刑責等條文爭議大,仍待法案完整通過評估。 目前二讀通過哪些國會改革修正條文? 請看滾動式更新圖表. 爭議一:立院有調查權,任何人或企業都可能被找去問話、要求提供營業機密資料嗎?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