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共同經課表及教會節期簡介. 新眼光讀經運動自2007年起採用普世教會使用的共同經課表修訂版》(Revised Common Lectionary做為信徒讀經的主要經文。. 它是按照教會節期編排三年一輪的經課表。. 教會節期每年均以待降節第一主日為開始基督君王 ...

  2. 節期 主日 特別節日 節期意義 節期顏色 顏色意義 將臨期 Advent (4個主日) 將臨期 第1-4主日 基督待降,信徒盼望; 今昔未來,迎接救主。 藍色 (或紫色) 表徵盼望。 盼望救主的來臨。 聖誕期 Christmas (1-2個主日) 平安夜 Christmas Eve 慶祝記念

  3. 為培育信徒對節期的認識特以節期知多少為信徒簡單介紹節期來由禮儀小知識等幫助信徒認識基督的救贖恩典同時也在聖靈的帶領下過基督徒的生活教會年曆是甚麼? 教會年曆顧名思義就是給予教會信徒的年曆,早期信徒的教會生活就以主日(星期日)慶祝耶穌基督復活,加上復活節至聖靈降臨節的慶祝。 四世紀後,信徒景仰聖地耶路撒冷,開始了朝聖之旅,加入了預苦期作耶穌受難的四十天反思,同時將慶祝耶穌基督降生的時段分成聖誕期和顯現期,聖誕期前又加入將臨期作預備,經過千年演變,成為今天的教會年曆。 教會年曆主要有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督生平,包括兩個重要節期——將臨期和預苦期; 第二部分是聖靈降臨節期. 節期依次為 將臨期、聖誕期、顯現期、預苦期、復活期、聖靈降臨期 ,這六個節期為基本結構。 將臨期.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主要節期
    • 三一節
    • 其他節期

    基督徒使用一些方法來安排一年的時間,使之反映基督教的基本信念以及為這些信念提供基礎的歷史事件。一年的時間安排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它可以幫助教會在一年的特定時期特別關注某個特定主題。雖然基督教信仰的重大主題在全年都會通過教導和宣講的方式進行,但是基督教年曆的結構卻使得特定思想或主題在相應的時候得到特彆強調。

    •中文名:基督教節期

    •外文名:Christian Holidays

    •別稱:基督教節日

    •適宜人群:基督教教徒

    •主要節日:聖誕節、萬聖節、復活節、大齋節

    •類型:節日

    1、耶穌受割禮日

    耶穌受割禮日(Circumcision of Jesus)是基督教紀念耶穌受割禮的節日。《新約聖經·路加福音》載,耶穌誕生後第8天接受割禮和命名。教會據此定耶穌聖誕節後的第8天,即1月1日守此節日。西部教會在實行格列歷後,1月1日與現在公曆相同;東部教會(包括東正教)仍沿用舊曆,原1月1日相當於公曆1月13或14日。

    2、謝肉節

    謝肉節(Carnival)亦稱“狂歡節”,或者音譯為“嘉年華會”。原是歐洲民間節期,現主要在世界各地天主教國家中流行。一般在基督教大齋節前3天(1月6日)舉行。因教會規定“封齋”期間禁止肉食和娛樂,人們乘封齋未開始前舉行各種歡宴跳舞,盡情作樂。按照基督教傳說,耶穌基督開始傳教前曾在曠野守齋祈禱40晝夜,然後於棕枝主日在民眾手執棕枝夾道歡迎中騎驢進入耶路撒冷城,隨即在星期五被釘十字架受難,但於第三天復活。教會將耶穌復活前的這47天規定為封齋節期。封齋期的第一日為大齋首日,即復活節前第47天、棕枝主日前第40天。因這一天是星期三因此被稱之為“聖灰星期三”。而大齋首日前三天,即星期日至星期二,為傳統的狂歡節期。此周的星期一被稱為“玫瑰星期一”,而星期二的夜晚要結束狂歡,故稱“大齋夜”。此節名稱,時間長短和慶祝活動內容因地而異。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之後新教地區逐漸放棄狂歡活動,因此主要為天主教文化傳統的民俗節日。

    謝肉節的德文名稱為Karneval,但多數德語國家和地區稱之為Fasching,其最隆重的狂歡活動在德國科隆,每年11月11日的11點11分就已開始。對於德語國家的天主教徒來說,謝肉節不僅是節日,而且是打亂日常生活秩序的時節。他們不僅舉行化裝遊行和假面舞會,還要舉行難免有失體統的諷刺劇演出和演講會,直到玫瑰星期一時達到高潮。現以南美巴西的狂歡節最為壯觀,其組織的各森巴舞校的化裝遊行比賽特色鮮明,極為熱鬧。

    3、主顯節

    三一節是通過慶祝特殊的基督教三位一體的教義,即上帝被看作是以聖父、聖子和聖靈的位格啟示出來,完成了復活節的系列活動。它被定在緊隨五旬節之後,而後者就是慶祝聖靈的恩賜。早期教會並沒有把三位一體的教義作為制定三一節的理由。例如,東正教的年曆中並不包括任何與這個節日直接相當的節日。這個節日最初成為一個主要節日是在中世紀,並且最終在1334年被教皇若望二十二世所確立。三一節是基督教年曆中的最後一個主要節日。這個年度其餘的日子都被算為“三一節後的周日”,直到新一輪重新從降臨節開始。

    16、聖母往見節

    聖母往見節(Visitation)亦稱“聖母訪問節”。紀念馬利亞受聖靈感孕後訪問已懷孕6個月的表姐以利沙伯的節日。據稱馬利亞向以利沙伯問好,以利沙伯頓時感到其胎兒在腹中跳動、被聖靈所充滿,於是馬上為馬利亞祝福,從而成為崇敬道成肉身上帝的第一人。最初基督徒以5月31日為此節,自1441年巴塞爾會議起改為7月2日。

    17、主顯聖容節

    主顯聖容節(Transfiguration)亦稱“耶穌顯聖容日”或“儀容顯光日”,是基督教節日之一。據《新約聖經》載,耶穌帶領彼得、雅各和約翰到高山祈禱時變了相貌,“臉面明亮如日頭,衣裳潔白如光;忽然有摩西、以利亞,向他們顯現,同耶穌說話”。1457年教皇加里斯都三世定於8月6日為此節,並利用這個節日為前一年8月6日打敗土耳其人舉行感恩禮拜。東正教以及其他東方教會因曆法不同,8月6日相當於公曆8月18日或19日。某些教派規定的日期不盡相同。敘利亞教會和亞美尼亞教會規定在聖靈降臨節後第7個星期日,新教路德宗的一些教會則定在顯現節後的星期日。

    18、聖母升天節

    1、主日

    主日(Lord’s Day)即“禮拜日”,意為“主的日子”,是基督教對星期日的別稱。據《新約聖經》載:耶穌在安息日前一天(即星期五)被釘死於十字架;死後第三日復活,即於安息日後一日(即今星期日)“復活”。因此,基督徒為慶祝耶穌復活,把他復活的那一天定為聚會的日子,以掰餅為中心進行崇拜,稱之為“主日”。從《新約》中可以看出當時教會的主日具有兩個特點:第一,主日是基督徒聚集在一起舉行崇拜的日子,崇拜的中心是慶祝耶穌復活,以掰餅表達喜樂的心情;第二,主日是休息的日子,也是根據耶穌的教導進行服務的日子。

    主日的儀式強調的是對耶穌復活史實的紀念與信仰;信徒不僅追念主的復活,也追念自身洗禮而獲得的復活。正因為如此,從公元2世紀起,教會常常在主日及主日前夕舉行洗禮聖事。

    關於主日的界說及要求,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再次進行了闡說:“教會沿用源於基督復活當天的宗徒傳說,在每第八日,就是當地稱為主的日子。……在這一天,基督徒都應該集會……紀念主耶穌受難、復活與光榮……主日是原始的慶節,應該提倡並強調……其他慶祝活動,如非確屬極其重要者,不得超越主日,因為主日乃整個禮儀年度的基礎與核心。”

    主日是“一周的第一天”,其間蘊含著新創造與新生命的奧跡。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頒布的“禮儀年及日曆的一般準則”中指出:“教會在一周的第一天,也就是在稱為主的日子或主日的那一天,慶祝逾越奧跡”。主日以後的日子,順序為瞻禮二(星期一)、瞻禮三(星期二),直到瞻禮七(安息日,星期六)。

    在中世紀,教父們有時喜歡把主日看作“新而完美的安息日”,實際上,兩者完全不同:安息日強調的是休息、停止工作,其宗教意義從摩西盟約而來;而主日的訂立主要在於信徒紀念主的復活,並期待他的再度來臨。

  4. 大齋期(亦稱大齋節期;天主教會稱四旬期;基督新教信義宗稱預苦期),是基督宗教的教會年曆一個節期. 教會節期/ 教會曆(Church. 節期名稱. 節期算法. 代表意義. 補充說明. 代表顏色. 聖.

  5. 其他人也問了

  6. 準備心靈迎接基督。. 有一子為我們而生。. 慶祝救主降生。. 耶蘇受洗,成長,被上帝與聖靈確認,開始傳道生涯。. 研修基督風範,慶祝救主道成肉身。. 耶蘇決意上耶路撒冷,順服上帝,為世人捨命。. 靈修,禁食,祈禱,默想主的受難,體會施捨的精神。. 服活的主顯現給 ...

  7. 2019年12月10日 · 教會借助這些寶貴的日子來慶祝基督和祂的福音。 第二,將臨(也做「降臨」),一個新教會年的起頭,從將臨主日——也就是聖誕節前四周的星期天——開始。 將臨(Advent)這個詞源於拉丁文單詞「Adventus」,意思「抵達」、「即將到來」,從希臘文Parosia翻譯過來的——這個希臘詞指的不僅僅基督第一次以肉身的降臨,也包括了他的第二次再來。 將臨節是一個通過聖誕節紀念耶穌基督來到這個世界的節日。 (四周中的)前兩週,人們會更加專注於對耶穌第二次再來的等候,而後兩週則爲了慶祝(耶穌第一次道成肉身的)聖誕節。 (教會歷史學家)雷恩·里夫斯(Ryan Reeves)寫道:最早關於將臨的書面記載出現於現代西班牙和當時的歐洲,而首次官方提及將臨則在薩拉戈薩大會上(公元 3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