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甚麼是思覺失調?. 思覺失調(Schizophrenia)是一種腦部疾病,指腦神經功能失調,出現異常的精神狀態,產生思想和感知錯亂,患者一般會出現妄想、幻覺、思想及言語紊亂等情況。. 患者感知或了解周遭現實的方式與其他人不同,或未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

  3.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因大腦生病,造成「思考能力」與「知覺功能」失調的精神疾病。 台灣思覺失調症患者約有14萬人,盛行率0.6%,如果未能及早且持續治療,造成反覆的急性發作,恐造成以下後果:

  4. 台灣精神醫學會蔡長哲理事長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因大腦生病,造成思考能力與知覺功能失調的精神疾病;如果未能及早且持續的治療,反覆的急性發作,將使大腦功能持續惡化,失序的行為不僅易造成家庭與親友關係緊繃和衝突,病友早年死亡率更是正常人的2-3倍。 然而,臨床發現病友與家屬常對思覺失調症缺乏病識感,甚至誤認為中邪而耽誤正確的治療。 即使接受治療,健保署資料顯示仍有高達6成病友服藥不規律,且隨著中斷用藥的時間越長,病友復發與再住院的比例也越高。 把握發病後5年黃金治療期. 陳亮妤秘書長表示,思覺失調症的每一次發病都會對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傷,因此,病友應把握發病後的5年黃金治療期,積極配合醫囑規律用藥。 目前思覺失調症治療藥物有口服和針劑兩種。

  5. 台灣精神醫學會蔡長哲理事長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因大腦生病,造成「思考能力」與「知覺功能」失調的精神疾病。 在台灣,思覺失調症病友約有14萬人

  6. 思覺失調症起源於「大腦生病了」,為了讓大眾更瞭解思覺失調症,台灣精神醫學會舉辦照護心起點記者會,分享思覺失調症的15大前趨期症狀,鼓勵民眾透過簡單評估,及早發現大腦生病警訊,進而勇敢就醫,把握發病最初的5年黃金治療期,參考國際與本土

  7. 台灣精神醫學會今天 (28日)舉辦記者會,指出思覺失調症的15大前趨期症狀,鼓勵民眾透過1分鐘簡單評估,及早發現大腦生病的警訊,進而勇敢就醫,把握發病最初的5年黃金治療期,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蔡長哲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因大腦生病,造成思考能力與知覺功能失調的精神疾病。 在台灣,思覺失調症病友約有14萬人,盛行率約0.6%,若未能及早且持續治療,反覆急性發作,將使大腦功能持續惡化,不僅失序的行為易造成家庭與親友關係緊繃和衝突,病友早年死亡率更是正常人的2至3倍。 蔡長哲指出,臨床發現病友與家屬常對思覺失調症缺乏病識感,甚至誤認為中邪而耽誤正確的治療;即使接受治療,根據健保署資料顯示,仍有高達6成病友服藥不規律,且隨著中斷用藥的時間越長,病友復發與再住院的比例也越高。

  8. 林建亨醫師指出,思覺失調症是腦部疾病,患者可能會有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反應速度變慢等跡象。 如果是青少年時期發病,則可能導致學習狀況不佳、學業退步、行為怪異等問題。 思覺失調症的黃金治療時間是在發病兩年之內,愈早接受穩定治療,愈有益未來的病情控制。 林建亨醫師指出,一旦病程拖延太久,腦細胞持續受到損傷,病人就可能從「正性症狀」發展為「負性症狀」,明顯失去原有的生活自理能力、思考彈性、正向思考等正常功能,導致思考與情緒反應變得逐漸緩慢與空洞。 思覺失調症如何診斷? 要排除哪些疾病因素? 林建亨醫師表示,孩子發生思覺失調時,可能會出現學習狀況不佳,或是經常感覺「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恐懼感,終日惶惶不安,導致不敢接觸人群、不敢出門,甚至閃躲同儕生活圈發生社交畏懼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