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4月23日 · 三陰交穴是脾經的大補穴,脾最大的功能之一就是將人體的水濕濁毒排出。 皮膚之所以會出現過敏、長濕疹、蕁麻疹、皮炎等問題,就是因為體內的濕氣、濁氣、毒氣在作怪。 每天按摩左右腿的三陰交,就能把身體裡面的濕氣、濁氣、毒素都給排出去,還你一個光潔細膩的皮膚。 ☆健康小提示: 不要指望一兩天出效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對於三陰交穴的按揉,一定要長期堅持才能看到效果。 每天堅持對穴位按揉兩條腿的三陰交穴各15分鐘以上,就不必懼怕歲月的侵蝕。 如果感覺用手指按揉比較累,可以用經絡錘敲打,或者用筷子頭按揉,效果也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孕初期的女性,一定不要刺激三陰交穴,更別和合谷一起刺激。 因為三陽交穴和合谷穴同為流產的名穴,初孕時,胎兒本來就不穩定,如果刺激三陽交和合谷穴,則有流產的危險。

  2. 三陰交穴作用功效. 主治病症:腸鳴腹脹,腹瀉,心悸,失眠,高血壓,下肢痿痹,陰虛諸症、月經不調,帶下,陰挺,不孕,滞産,遺精,陽萎,遺尿、月經不調,帶下,陰挺,不孕,滞産,遺精,陽痿,遺尿,疝氣,腳氣、生理痛、腳底腫脹、過胖過瘦(增肥減肥)、生理不順、手腳冰冷、冷感症、更年期障礙、胃酸、食欲不振. 作用功效:將足三陰經氣血重組後再行分流. 臨床運用:常用於治療調節月經、生理痛. 足太陰脾經穴道經絡. 隱白穴 、 大都穴 、 太白穴 、 公孫穴 、 商丘穴 、 三陰交穴 、 漏谷穴 、 地機穴 、 陰陵泉穴 、 血海 穴 、 箕門穴 、 衝門穴 、 府捨穴 、 腹結穴 、 大橫穴 、 腹哀穴 、 食竇穴 、 天溪穴 、 胸鄉穴 、 周榮穴 、 大包穴.

  3. 三陰交穴的養生功效:調理月經不調調理內分泌失調滋陰養顏。 1、緩解血瘀症狀. 按摩三陰交有利於女性緩解血瘀症狀,月經有問題的女性按摩三陰交會有疼痛感。 三陰交是脾經的穴位,是足部三條陰經的交匯穴,有調理脾胃和三條陰經的作用,被稱為婦科的要穴,經常按摩三陰交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如果找不到三陰交,也可以用拍打小腿部的肝經和膽經來起到活血化瘀、健脾和胃的作用。 順著小腿的內外側,從膝蓋兩邊往下拍打至三陰交的位置,從上往下一共拍打四下。 三陰交穴穴位圖. 2、緩解痛經. 女性痛經可以按揉三陰交穴得到緩解,採用一揉二推的方法刺激,揉過之後上下推動。 點我分享到Facebook. 三陰交的位置三陰交位於腳內踝的上三寸(四指)、內側脛骨後緣的位置。

  4. 2019年9月15日 · 三陰交是脾、肝和腎三條經絡交匯的穴位,按摩三陰交穴能夠幫助女性氣血充足,氣血充足的女性月經也會變得規律。 三、調理脾胃. 按摩三陰交穴還可以用來調理脾胃虛弱、腹痛腹脹、消化不良、大便溏泄、痢疾等。 四、排毒養顏. 相信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皮膚乾淨白嫩,當出現皮膚過敏、皮炎和濕疹等皮膚病時會讓人非常困擾,這時候按摩三陰交穴能夠幫助身體排出濕氣和毒素,使皮膚恢復健康,女性不妨多按摩三陰交穴來養護皮膚。 五、幫助血壓穩定.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三陰交穴還是身體上一個智能調節血壓的穴位,當人的血壓過高或者過低的時候,堅持按摩三陰交穴,對調理血壓有不錯的效果,高血壓患者可以多按摩這個穴位,幫助血壓穩定。 如果你平時注重養生,不妨有空時按摩三陰交穴,會給身體帶來很多意想不到好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分享吧

  5. 2012年11月19日 · 因為三陰交穴是肝經、腎經、脾經,三經的交會點。. 》取方式:. 足內踝尖往上3寸(約四根手指寬)處。. 以大拇指指腹按揉1分鐘為1回,早、中、晚都可各做1回。. <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6. 【釋名】 三陰,指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三條陰經(足三陰);,交會。 當足三陰經交會處,故名。 【位置】 三陰交穴位橫斷面 (引自《嚴振國穴位解剖》) 三陰交穴位 (引自《經絡與穴道》) 小腿內側,足 內踝尖 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 《針灸甲乙經》:「在內踝上三寸,骨下陷者中」; 《醫學入門》:「骨後筋前」。 【解剖】 肌肉:脛骨後緣與比目魚肌之間,深層有趾長屈肌。 神經:小腿內側皮神經(隱神經),深層後方有脛神經。 血管:大隱靜脈,深層有脛後動、靜脈。 【操作】 直刺0.5~1.5寸。 孕婦慎用。 【功效】 補脾土,助運化,通氣滯,疏下焦,調血室精宮,祛經絡風濕。

  7. 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常用腧穴之一,為足三陰經(肝、脾、腎)的交會穴,出自於《針灸甲乙經》。 三陰交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