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24日 · 編按:除了因老化造成的「加齡」,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大,也可能會導致肝腎功能不佳,引起「疲勞臭」!. 想改善肝功能、避免疲勞臭,如何從睡眠、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調整?. 編按:除了因老化造成的「加齡臭」,生活作息不正常、壓力大,也可能會 ...

    • 別用「自動導航模式」與人互動
    • 每段溝通都有兩個部分:內容與過程
    • 爭論只是為了講贏對方

    為了達到有效溝通,我們必須意識到自己的每個想法與感受,並能帶著同情心清晰地表達出來;也要鼓勵對方這麼做。因此,有效溝通不只是把正確的話語串連在一起,而是一種生活方式。在有效溝通下,就能坦然說出心裡的話,彼此發揮同理心,更加了解對方,進而產生更多安全感與連結感。 往好處想,我們每天都在互動,不斷在溝通,不管是透過言語或文字,都能培養「有效溝通」的能力。但實際上我們都是開啟自動導航模式在與人互動,所以在有意無意間都會對他人造成負面影響。 舉例來說,你上班正忙碌的時候,朋友發訊息跟你說,他找到你上次買不到的衣服了,雖然你覺得很感激,但卻沒有空謝謝對方通知。這時朋友所接收到的訊息是,你不感謝他的付出,或是不在乎這件事,所以連一句感謝都沒空說。朋友會覺得你不重視他的感受,心裡覺得受傷,以後就不再會想與...

    前者是溝通時討論的焦點,後者是溝通的方式。人們比較容易記住討論的過程,牢牢記住互動時的感覺,反而不會記得太多討論內容。 有效溝通奠基於健康的溝通方式,不論議題為何,討論過程都不能太草率。不管是和家人討論在家裡開伙或是上館子,或是和伴侶討論應該以哪種精神去教養孩子,都應該秉持正向無害的溝通原則。溝通時,彼此都要理解對方的目標與訴求,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講贏對方或證明自己是對的,而是為了相互理解,分享彼此的真實感受。正向的溝通過程可以建立連結感,達成雙贏的局面。 開始溝通時,我們往往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訴求,總是受到無意識的欲望所驅動,想要為所欲為或是證明自己的見解。因此,自我反省相當重要,才能找出內心隱藏的訴求,避免它破壞有建設性的對話。 人相處難免發生爭執,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要求是合理的。你不想出...

    一般來說,討論過程最好保持平和的態度,而不是爭得面紅耳赤。爭論從來就沒有建設性,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才管用,例如法庭辯論或是候選人的辯論會。 爭論是為了講贏對方與證明自己的觀點,讓對方漏洞百出、啞口無言,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產生不良的溝通後果。 意見僵持不下時,就很容易會陷入爭辯,這時我們的注意力完全放在各自的見解,而忽略了過程。我們試圖說服對方自己是對的,攻擊性和防禦性也越來越強。 跟伴侶、親人的爭論最沒有建設性。當然,不管是對誰,踩中地雷一定會吵起來,但跟親人總是在較勁,宿怨累積已久,誰也不讓誰。只要意見一有不合,就會越吵越兇,無法就事論事,只想堅持己見、保持自己的地位。這種議題在宗教、政治上特別明顯。 聚焦於過程而非內容,溝通才不限於僅僅表達意見,還要接收對方的需求、感受和經驗,這樣才能...

  2. 2019年9月30日 · 瀏覽數 55,550+. 僅為情境配圖。. 圖片來源:pixabay. 這十多年與七萬多人一對一的對話,眾生教會了我看懂明白很多事情,我看著許多人在我面前崩潰落淚,常常我也淚流滿面,我又何嘗捨得。. 我看過聽過各種各樣的故事:戀愛失戀、結婚離婚、相聚分離、財來 ...

  3. 2022年10月13日 · 編按:如何與家人舒服溝通? 從薩提爾模式出發,李崇義出版《冰山對話》,提醒大家改變溝通慣性,對話時先別急著解決問題,而要對人不對事,看見自己與對方冰山下的狀態。

  4. 2021年7月5日 · 如果對生活感到焦慮、不安時,也許這些方法能緩解壓力。. 隨著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窒礙和各種現實無奈的窘迫,人們總是會在不同的情況下面對接踵而至的難堪,這會讓人引發憂慮、焦慮,覺得做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勁,心理醫師強調,為了有效平息這樣的 ...

    • 口臭怎麼解決1
    • 口臭怎麼解決2
    • 口臭怎麼解決3
    • 口臭怎麼解決4
    • 口臭怎麼解決5
  5. 2011年12月1日 · 雖要解決,但盡量不要在生氣時解決,因為你可能愈解決愈糟。 如果生氣沒用,忍耐是必須的,那麼,我會找方法疏導一下怒氣。 有時候我會把自己關起來一下子,把手機的音樂打開,隨著靜心音樂起舞,擺動自己的肢體。

  6. 2017年11月30日 · 比如說,顧客詢問商品與價格時,口氣不應是「我告訴你,2980的價格,當然只有4件啊」,應改為「跟您報告,這組商品是4件」服務語氣。 這些都是提煉自賣場上曾經發生的客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