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原文. 孝子無姓名,人以其啞而孝也,謂之孝子,亦不悉為何里人,昆明人以其為孝子也,謂之昆明人。 孝子生而啞,不能言;與人處,以手指畫,若告語者,人或解或不解也。 性至孝,有母年已老,饑寒皆心先喻之,不待母言也。 家無食,乞人余以養,有所得,必持歸陳母前,俟①母食,然後食,母未食,不先食也。 母偶恚②,則嬉戲拜舞母前,母歡娛如初,然後已。 母無他子,只一啞孝子。 見孝子啞,始亦悲傷,繼而且安之;久之,且以為勝不啞子也。 有食瓜者,見孝子立於側,與以余。 持之去,食瓜者固素聞孝子之食必先母也,躡③其後,驗之。 信然,乃大駭服。 已而母死,鄉人方議醵錢斂,孝子蹶然起,牽鄉人衣,至一井邊,數數指水中。

  2. 2021年11月1日 · 老母親在生氣的時候,啞巴象小孩子那樣嬉戲又作揖又跳舞,一定要讓母高興起來才停止。. 要飯得來的錢偷偷投在一口井中,母親去世時,鄉里有人想要捐出錢財來支助啞巴安葬母親,同啞巴到這口井邊,啞巴阿阿地指著井下,同鄉人也為啞巴捐出些錢 ...

  3. 2018年11月3日 · 相反, 孔子 認為,父母親如果有錯孩子也可以提出糾正和建議,只不過必須遵守三條原則: 《 論語 ·里仁》記載,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1、事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對的地方),要委婉地勸說他們; 2、(自己的意見表達了,)見父母心裡不願聽從,還是要對他們恭恭敬敬,並不違抗; 3、替他們操勞而不怨恨。 孝,是遵禮,不只是聽話。 看來,聽不聽話, 孔子 根本就不在意。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啞孝子的故事中,我們發現,孝順父母的人,別人都尊敬他;不孝順父母的人,縱然腰纏萬貫,別人也會蔑視他。 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啞孝子 文言文 翻譯,歡迎閱讀。

  6. 2018年11月4日 · 基於上述觀點,孔子當然認為孝道是仁的基本表現,並推崇對父母盡孝道的美德。孔子認為一個敬重並關心父母的人,也會對社會盡責,無疑某種程度確實如此。然而,孔子沒有教大家盲目服從父母。請看下面這段出自《論語》的話: 孟懿子問孝。子曰 ...

  7. 忘父母生養之恩[當念父母恩]。而恭敬態度的具體表現,則是遵照父母 的意思,做好父母希望我們做的事[ 父母正令不敢違背],盡其所有以滿 足父母各方面的需要[所欲則奉。所有私物盡以奉上 ]。但是,如果父母

  8. 原文. 孝子無姓名,人以其啞而孝也,謂之孝子,亦不悉為何里人,昆明人以其為孝子也,謂之昆明人。 孝子生而啞,不能言;與人處,以手指畫,若告語者,人或解或不解也。 性至孝,有母年已老,飢寒皆心先喻之,不待母言也。 家無食,乞人餘以養,有所得,必持歸陳母前,俟①母食,然後食,母未食,不先食也。 母偶恚②,則嬉戲拜舞母前,母歡娛如初,然後已。 母無他子,只一啞孝子。 見孝子啞,始亦悲傷,繼而且安之;久之,且以為勝不啞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