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3月11日 · 如何避免被詐騙記得反詐五不: 1.「不接」陌生來電 來路不明的電話或手機簡訊應如何處理要利用信用卡及金融卡背面電話直接與銀行聯絡或撥查號台104105)、警政署防詐騙專線165查詢千萬不要聽從電話指示或以簡 訊所留電話和歹徒

    • 掌控情緒達成誘騙目的。基本上,所有的騙子都是玩弄情緒的高手,或是運用三寸不爛之舌引發人們的貪念,讓人產生「錯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實在太可惜」的心理,接著煽動緊張的情緒:「如果不趕快做決定就來不及了」,努力使人們的情緒淹沒理智,然後糊裡糊塗拿出錢來。
    • 心思細密控制欲強。專業的騙子很少臨時起義,他們大都心思細密,會事先預想對方的反應,沙盤推演對方會提出什麼問題,然後要如何回答才真實,至少比對方多思考五步棋,這樣才能見招拆招,不會亂了陣腳。
    • 藉助名人贏得信賴。以往最常見、最典型的詐騙手段,就是跟企業名人、權威人士合照,藉由社會大眾對企業知名人士的信賴感,進而間接獲得信任感。所以,除非經過求證,企業名人親口表示雙方交情匪淺,否則還是不要輕信。
    • 利用名校名牌包裝身分。不少騙子都喜歡吹噓自己擁有令人艷羨的名校學歷,這是因為一般大眾都很佩服學識淵博的人,認為「可以念到名校一定有其過人之處」,所以,騙子特別愛變身為博士、教授、學者,更愛引經據典,滿口英文、使用專有名詞,來彰顯自己的才學,提高其聲譽,讓別人相信他有真才實料。
  3. 2021年11月5日 · 第一點:首先發出律師存證信函。 第二點:接著再提出「準詐欺罪」。 第三點同時並向法院聲請監護宣告」、「暫時處分」,最後成功守住財產Q1發現家人有失智症病徵時該如何設下防火牆失智者因為失去判斷能力容易成為詐騙集團下手的目標專業律師吳挺絹建議,...

  4. 2020年8月30日 · 如果你⋯⋯正深陷詐騙的漩渦中曾經受詐騙有親朋好友正在被詐騙認為那些受騙者都是笨蛋貪心或過度善良的人認為自己絕對不會上當受騙本書將打破你對詐騙的刻板印象深入理解詐騙行為所運用的心理技巧學習預防及破解的方法不再懊悔

    • 百次的騙局中,你能成功地發現幾次對方在說謊呢?
    • 後見之明偏誤(Hindsight Bias)
    • 知識的詛咒(Curse of Knowledge)

    在下面寫下你的答案:在遇到一百個說謊的人中,我覺得我可以正確分辨出謊言_____次。 雖然我們並不認識你,但我大膽的預言你寫下的數字會極為接近五十,如果要再精確地猜,應該會是五十五左右。這個數字乍看很高,不過,這種辨識率其實就跟丟銅板是一樣的。 我們曾提過,研究發現人類並不擅長辨識謊言。這個結論不只針對一般大眾,也同樣適用於那些以辨識謊言維生的人——好比警察與法官。此外,年齡、性別與教育程度,都無法有效提升我們辨識謊言的準確率,就算是認為自己很會辨識的人,他們的辨識率其實也沒有高到哪去。不過的確也曾有篇研究提到一個例外,若一個人越擅長說謊,他就越擅長辨識謊言,準確率可達65%。 這就是我們在接下來這部分想探討的:每個人都可能會被詐騙,就算你是博士、老師、大學生⋯⋯也不例外。被大眾視為「洞察人...

    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研究後見之明的社會心理學家尼爾・羅斯(Neal Roese)曾有段很好的提醒:「如果你覺得自己早就知道這一切會怎麼發生了,那就表示你不會停下來去檢查,為什麼有些事情真的發生了。」 而這正是「後見之明偏誤」危險的地方。用後見之明的心態去看待每一起詐騙案,會讓我們對這些詐騙覺得司空見慣,理所當然,沒什麼好深究的,因此,我們便更不會去探討裡頭讓受害者真正被騙的原因。 若要破解後見之明,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呢?就是反過來思考看看:「會不會在某些情況之下,我也有可能被這樣的詐騙者給騙了?」這種思考方式稱為「反事實思考」,可以協助我們跳脫出自以為知道的立場,反過來去發現這些案例中自己沒有發現的資訊。 反事實思考可以簡單分為兩種,一種是「上行假設」,針對已經發生的事去思考,如果滿足哪些條...

    知識的詛咒指的是,在我們了解某些概念之後,就很難同理那些「不懂這些概念」的人到底是怎麼搞的,以及不知道該如何好好與他們溝通。但事實上,詐騙集團蠢蠢欲動的對象不只是我們,還有我們身旁的長輩,以及那些看似快要長大,但其實心智卻未必獨立成熟的孩子。所以避免知識的詛咒不只能幫助自己,更能幫助身邊的人,是相當重要的。 自由意志錯覺(free-will illusion) 大部分時候,我們會認為我們的每個行為、言語都是出於「自由意志」的。今天要買這本書,做出這個決定的是我,今天把它讀到這邊的也是我。不過,心理學家早已發現人類的意識其實是個廣袤的領域,當中有我們接觸得到的「意識本身」,以及我們接觸不到,卻深刻影響我們每個決定的「潛意識」。 在知名著作《快思慢想》中,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

  5. 2020年8月22日 · 1.將資產民事 信託. 相較於請金融機構做商事信託,民事信託的費用低、操作靈活,可以委託給有信任感的親友。 鄭嘉欣建議,跟子女做民事信託,讓子女成為信託人,另一個子女或是其他親人可以當監察人,並經過公證。 這樣即便失去行為能力,因為資產的使用權在子女手上,詐騙集團無法行騙,而受信託子女也因為有契約關係,無法任意挪用你的資產。 2.善用附負擔贈與....

  6. 2023年12月12日 · 2023國際失智照護論壇,富邦人壽法律事務部律師陳力瑄專題演講。 記者曾吉松/攝影. 聽健康. 00:00 / 00:00. 台灣的詐騙案中六十五歲以上的被害人較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廿點六五除了針對不特定對象詐騙的詐欺案家中長輩要小心金融剝削」,尤其是失智者容易遭身邊親友詐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