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立陶宛共和国议会 ( 立陶宛語 : Lietuvos Respublikos Seimas ),为 立陶宛 的国家立法机构。 立陶宛共和国议会共有141名议员每届任期4年。 71名议员按选区产生,另外70名由全国投票以比例代表制产生 [1] 。 一个政党需达到5%的得票比例门槛,政党联盟需达7%,方可进入议会。 議會選舉獲勝的黨派負責組建政府,出任總理,政府對議會負責。 立陶宛總理 、憲法法院院長、最高法院院長、總檢察長等人選由 總統 提名,並經議會批准。 立陶宛议会的歷史可以追溯至 立陶宛大公國 國會, 波蘭立陶宛聯邦 國會,以及 戰間期 的立陶宛國會。 立陶宛復國後的第一屆國會在1992年召開。

  2. 立陶宛共和國議會立陶宛語 : Lietuvos Respublikos Seimas ), 立陶宛 的國家立法機構。. 立陶宛共和國議會共有141名議員,每屆任期4年。. 71名議員按選區產生,另外70名由全國投票以比例代表制產生 [1] 。. 一個政黨需達到5%的得票比例門檻,政黨聯盟需達7% ...

  3. 2022年12月31日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立陶宛共和国议会 ( 立陶宛语 : Lietuvos Respublikos Seimas ),为 立陶宛 的国家立法机构。 立陶宛共和国议会共有141名议员,每届任期4年。 71名议员按选区产生,另外70名由全国投票以比例代表制产生 [1] 。 一个政党需达到5%的得票比例门槛,政党联盟需达7%,方可进入议会。 议会选举获胜的党派负责组建政府,出任总理,政府对议会负责。 立陶宛总理 、宪法法院院长、最高法院院长、总检察长等人选由 总统 提名,并经议会批准。 立陶宛议会的历史可以追溯至 立陶宛大公国 国会, 波兰立陶宛联邦 国会,以及 战间期 的立陶宛国会。 立陶宛复国后的第一届国会在1992年召开。

  4. 立陶宛 是 半总统制 多党制 民主共和国 [1] [2] [3] [4] 。 立陶宛总理 是立陶宛政府的首脑。 立法权由 立陶宛国会 所有。 司法机构的大法官由立陶宛总统任命,并且独立于行政机构和立法机构。 立陶宛宪法在1992年10月25日通过成立。 立陶宛是多党制国家,没有政党拥有绝对优势地位,政权都是联合政权。 参考资料 [ 编辑] ^ Lina Kulikauskienė, Lietuvos Respublikos Konstitucija (Constitution of Lithuania), Native History, CD, 2002. ISBN 9986-9216-7-8. ^ Veser, Ernst.

  5. 目录. 立陶宛. 立陶宛共和國 (立陶宛語: Lietuvos Respublika [lʲɪɛtʊˈvoːs rʲɛsˈpʊblʲɪkɐ] ),通稱 立陶宛 (立陶宛語: Lietuva [lʲɪɛtʊˈvɐ] ),位于 欧洲 东北部 [10] ,是 波罗的海三国 之一,首都與最大城市為 维尔纽斯 ,另外還有 考那斯 與 克萊佩達 等城市 ...

  6. 2023年4月23日 · 第十三届立陶宛议会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 关闭] 目录. 序言. 选举. 活动. 构成. 议会团体. 议员. 注释. 参考来源. 第十三届立陶宛议会. 4种语言. 大陆简体. 工具. 90% 第十三届 立陶宛议会 于2020年10月11日 选出 ,25日就职,次月13日开始其四年任期。 选举 [ 编辑] 主条目: 2020年立陶宛议会选举. 2020年的选举中,有70名议员按比例政党制,在全国选出,71名议员在单议席选区选出(绝对多数决制)。 选举于2020年10月11日举行。 10月25日,首轮选举中无人当选的选区办理第二次选举。 活动 [ 编辑] 维多利亚·希米利特-尼尔森 被选为立陶宛第十三届议会议长。

  7. 2024年5月10日 · 立陶宛议会议长列表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目录. 序言. 历任议长. 1920年–1940年. 1990年至今. 历任第一副议长. 历任副议长. 参考. 外部链接. 立陶宛议会议长列表. 立陶宛议会议长立陶宛语 : Seimo pirmininkas ),是 立陶宛议会 的首长议长及副议长均由全体议员互选产生。 历任议长 [ 编辑] 1920年–1940年 [ 编辑] 1990年至今 [ 编辑] 历任第一副议长 [ 编辑] 历任副议长 [ 编辑] 参考 [ 编辑] ^ Seimas. Lietuva I. Vilnius: Science and Encyclopaedia Publishing Institute: 252.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