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9月23日 · 幽門螺旋桿菌喜歡寄生在胃酸較低的胃黏液或胃黏膜細胞之中,如果感染此細菌,胃會慢慢持續發炎,病患常常會出現上腹不適,甚至胃潰瘍,嚴重者甚至出現出血、胃穿孔和胃癌。 (圖片來源/mapo@photoAC) 35歲陳小姐,最近上腹常常會悶漲,偶爾會不停打嗝,自覺好像消化不好。 之前胃鏡做過顯示胃部只有一點點發炎和少許潰瘍,曾服用制酸劑和潰瘍藥好像有點效果,但是無法斷根。 這次胃鏡除了看到有胃炎和潰瘍,同時切片檢測出有幽門桿菌感染,病人經過除菌治療後,胃部不適和打嗝情況明顯改善。 幽門螺旋桿菌到底是什麼? 會不會導致癌症? 幽門螺旋桿菌是隻螺旋狀且具有纖毛的聰明細菌,它喜歡寄生在胃酸較低的胃黏液或胃黏膜細胞之中。

  2. 2024年1月18日 · 頤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康涵菁指出大多數人體每天可產生氣體約500-2,000毫升氣體主要來自食物中的吞嚥和食物的發酵在正常胃腸道內有氣體約100-150毫升。 「身體所產生的氣體必須被排出如打嗝或放屁腸腔內大部分氣體被腸壁毛細管血管吸收少量隨糞便排出使胃腸內氣體保持動態平衡。 若氣體產生的過多或排出的過少,則會引起胃腸脹氣。 」康涵菁解釋。 有哪些「易脹氣」的食物,應該要避免過量攝取呢? 6類易脹氣食物應避免. 康涵菁列出以下6類容易導致脹氣的食物: 1. 冰淇淋、冰品. 冰冷的食物容易影響胃腸功能的正常運作,造成食物很難消化,容易損傷脾胃。 康涵菁表示,食用冰淇淋或是冰品後也容易導致食慾下降,刺激脾胃導致腹痛、腹脹的現象。

  3. 2022年2月12日 · 3. 星狀病毒. 主要是透過受汙染的食物、水以及共用餐具傳染。 新冠病毒由呼吸道進入體內,為何會引發腸胃道症狀? 另外,最近令人聞之色變的新冠肺炎COVID-19,其實也會有腸胃炎的症狀,像是嘔吐、腹瀉等。 為何經由呼吸道進入體內的新型冠狀病毒,會引發腸胃道不適的症狀呢? 黃志傑解釋,「這是因為新冠病毒感染宿主時會經由ACE2(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這個受體,而ACE2受體一般來說在肺部細胞較多,但後來也發現小腸細胞具有高度表現的ACE2受體,因此有些患者也會有腸胃炎的症狀。

  4. 2019年10月8日 · 胃癌成因複雜在胃癌的危險因子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重要危險因子研究發現胃癌患者中有9成曾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此外,飲食過鹹、醃漬食物、飲食衛生、抽菸、過度飲酒及遺傳、慢性胃部疾病等也是胃癌危險因子。 到底幽門桿菌有多可怕? 影響人體哪些疾病? 又該如何預防才不會引發胃癌? 全球50%人口都感染這種細菌! 台北榮總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暨轉譯研究科主任、台灣微菌聯盟理事長吳俊穎,接受《信傳媒》專訪時先解釋,幽門桿菌是一種可生存在胃中的一種耐酸性細菌,可通過製造氨(NH3,一種可中和酸的鹼性化合物)來抵銷胃中的酸性環境。 「幽門桿菌是造成『胃癌』和『消化性潰瘍』疾病的重要原因,世界上約有50%以上的人口感染這種細菌,未開發國家盛行率高於已開發國家。

  5. 2021年4月5日 · 1、肚子疼痛的位置. 愈靠近肚臍周圍的,可能會和便秘、脹氣、腸絞痛等有關的功能性問題;反之位置離肚臍愈遠、例如某個部位按下去特別疼痛的,往往是腸道疾病的表現。 例如:急性闌尾炎;如果痛點位於心窩處,有可能和胃食道逆流症狀有關。 2、兒童的年齡. 一般6歲以下的嬰幼兒如果出現陣發性的哭鬧,每次持續數分鐘無法安撫、哭鬧疼痛的間隔時間越來越短,最可能懷疑的是腸套疊,此時必須進行X光片與超音波檢查,及早診斷以避免腸阻塞甚至腸壞死等併發症的發生。 腸套疊好發於3個月大至6歲之兒童,8成的病例發生於2歲之前,男性的發生率約為女性的4倍,好發季節為春天及秋天。 嬰兒也必須解開尿布,檢查是否有腹股溝疝氣造成的疼痛哭鬧。 3、小心是否合併其他的症狀. 例如:持續的嘔吐、甚至吐出膽汁? 合併出現膚色變黃、倦怠?

  6. 2018年10月14日 · 胃食道逆流可以分成典型症狀和非典型症狀。 典型臨床症狀有: (1)胃酸逆流:感覺喉嚨有酸酸的液體跑上來,甚至有些患者半夜被這種感覺中斷睡眠,甚至會影響隔天的工作。 (2)心口灼熱感(俗稱火燒心):這個症狀跟心臟沒有關係,而是從胃或下胸部朝頸部這段距離,會有灼熱的感覺。 少數病人日後可能併發食道狹窄或細胞變性,進而形成「巴瑞特氏食道」,為較少見食道腺癌之前期病灶。 而胃食道逆流非典型症狀常常不易讓人聯想到是胃腸疾病。 其症狀有吞嚥困難,喉嚨有異物感、氣喘、慢性喉嚨發炎、慢性咳嗽、聲音沙啞甚至是胸痛或胸悶(一定要先排除心臟方面的疾病)。 胃食道逆流引發的慢性喉炎,如果一開始沒有診斷出來給病人服用止痛消炎藥物可能進一步加劇胃食道逆流,使症狀更為明顯。

  7. 2019年9月21日 · 大腸激躁症候群還可能會造成便秘、過多的腸氣 甚至噁心想吐頭暈等症狀,有時候甚至會讓你覺得迫 切需要去排便。 發炎性腸道疾病因慢性發炎造成腸道 等症狀,則可能會有血便或黑便,長期下來可能造 成食慾變差或是體重減輕。 如果沒有接受治療的話, 臨床症狀會愈來愈嚴重。 發炎性腸道疾病可能因為腸道有潰瘍化膿濃等狀況而有發燒的情形,因為是自己免疫相關疾病,可能還會伴隨一些腸胃道以外的病症例如關節炎、壞疽性膿皮病、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與口腔復發性潰瘍等等。 不會分辨的時候怎麼辦? 臨床上有時候要分辨IBS與IBD真的不是那麼容易,但是兩個疾病有著完全不同的病因及治療方式。 因此,建議民眾如果在醫師給予藥物治療後,症狀依然反覆難以控制或是仍然懷疑是IBD,就該進一步做檢查以釐清,以免耽誤病情延誤治療時機。

  1. 其他人也搜尋了